癌症的標靶藥物治療在近幾十年來迅速的蓬勃發展,因此在抗腫瘤醫學領域上又是另一項新的治療趨勢。 不過,上述這些副作用發生的部位與機率會因所使用的化療藥物不同而有所差異。 標靶治療藥物在副作用方面雖然是比傳統的化療來得少,但是吾人仍然不可以輕忽。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肺腺癌患者使用第二代標靶藥物治療,多半可先清除大部分變異基因、抑制腫瘤生長,但仍要小心T790M突變造成腫瘤惡化。
由疾病症狀、治療方案、預防檢查,到健康生活和養生貼士,解答你種種健康疑問。 免疫治療藥物其實是一些由蛋白質組成的抗體,比起化療和標靶藥中的化學藥物,免疫治療的副作用較少和輕微,產生抗藥性的機會亦較小,同時效力也較持久。 療效方面,研究發現,作為肺癌的二線治療,使用免疫治療的一年存活率比起化療高。 余忠仁認為,第三代TKI標靶藥物的使用,可維持患者腦部穩定,讓患者有放療之外的另一選擇。
標靶藥物抗藥性: 健康網》5旬女輕忽肺結節 3年後一查驚見肺癌轉移「滿天星」
相比乳癌、前列腺癌等其他早期癌症,早期非小細胞肺癌在手術後復發風險.. 「事實上,我們早就開發了可以阻斷PKC的藥物!只是這些藥物很快被認為沒有效,因為他們無法殺死癌細胞,但如果把這些藥物改造成針對基質細胞的藥物,再合併化療,比單純使用化療延長了90%的生存期,甚至有達到幾乎治癒癌症的潛力。」Ringshausen說。 Ringshausen說,提供癌細胞養分的正常細胞被稱為「基質細胞」,是大多數癌症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它們支持腫瘤的生長和存活,如果沒有基質的營養,癌細胞通常會自己死亡。
標靶藥物類型該標靶藥作用及原理帶有毒素的單克隆抗體與帶有「靶點」的癌細胞結合,便會釋出放射性物質或有毒的化學物,殺死癌細胞 。 標靶藥物抗藥性 血管新生抑製劑透過阻止腫瘤生長出新血管,令腫瘤無法透過血管輸送養分至癌細胞,從而令癌細胞死亡 。 常用的血管新生抑制劑包括用於治療非小細胞肺癌、大腸癌的貝伐珠單抗細胞凋亡誘導藥物免疫系統運作正常的情況之下,人體會透過細胞凋亡的過程,淘汰無用或異常的細胞,但癌細胞可繞過細胞凋亡的過程去繼續生長,令細胞凋亡的機制失效。 細胞凋亡誘導藥物旨在令癌細胞重返受控的細胞凋亡過程,令癌細胞死亡。 免疫治療藥物識別癌細胞標靶分子與之結合,再對帶有該標靶分子的癌細胞作出攻擊;亦有一些免疫治療藥物能夠與免疫細胞結合,幫助免疫細胞殺死癌細胞 。 訊號傳達抑製劑阻斷這些不恰當的訊號傳遞,令癌細胞在不受刺激的情況下無法繼續分裂 。
標靶藥物抗藥性: Q:標靶治療可能有哪些副作用? 副作用愈強代表療效愈好?
舉例來說,使用雄性素受體拮抗劑 bicalutamide 治療攝護腺癌病人,會使病人體內的雄性素受體表現量增加,因此降低藥物的療效而產生抗藥性 。 黃俊耀解釋,國內占最多數的EGFR晚期肺腺癌病患,目前有多種標靶藥物可選擇,在第一線治療上會以治療後的存活表現,以及當出現抗藥性後,病患能否再接續用藥,延緩進入化療為組合治療的目標。 治療癌症的藥物也有相同現象,患者服用初期,腫瘤生長或許能被有效抑壓,但經過一段時間後,腫瘤會再度生長。 出現抗藥性的時間因人而異,如可以短至兩個月,亦因為治療的方法及藥物而不同。 又或者,若腫瘤只是單一基因突變,用標靶治療就能直接攻擊癌細胞,即時將腫瘤大幅縮細;免疫治療雖然同樣有效,但就需要時間來激活自身的免疫系統。
遞交此表格表示本人確認及同意信諾使用及/或轉移我的個人資料作直接促銷用途; 否則,本人必須於以下空格加上「✓」號以表示反對。 您可登上手機應用程式或客戶平台查閱保單、提交索償、尋找網絡醫生及購買最新信諾產品。 提供全球醫療保障,每年高達港幣$5,000萬的保障額,更不設終身最高賠償額。
標靶藥物抗藥性: 健康網》告別脂肪肝 營養師授4習慣、4食物助逆轉
存活時間:EGFR突變的肺癌患者在標靶治療下因為效果好、活得比較久,相對地治療過程到末期,發生腦部轉移的機率也較高。 他說,標靶藥物治療的副作用主要是疲倦,另外有約3%至5%人出現嚴重副作用,如腸炎、肺炎、肝炎、腎炎等。 免疫治療於肺癌的效果要視乎PD-L1的多寡,反而用於黑色素瘤病人,效果較佳,其次是用於腎癌。 而隨著晚期肺癌治療的拼圖,在早期的化療後,又再加入標靶藥物、血管新生抑制劑、免疫療法等,各項藥物的角色在拼圖上逐漸明確,比起單一用藥,擬定治療組合更能延續生命。 臨床腫瘤科專科梁廣泉醫生提醒,所有藥物均有不同的成效及副作用,患者應與醫生商討,選擇最合適自己的藥物。
楊宗穎醫師舉例自身門診中就有肺癌患者先接受標靶治療,失敗後採取靜脈注射化學治療,目前改以口服化療藥物加以控制,時間已長達一年多,病情相當穩定,甚至回到職場工作,重拾正常生活。 國人對肺癌治療的認知也有待進步,楊宗穎醫師表示,很多民眾印象中化療就是躺在病床上接受靜脈注射,必須安排住院、裝置人工血管、門診耗時較長等等,日常生活造成眾多不便。 現在化療口服藥物確實是非常便利的治療選擇,而台灣健保所給付口服化療藥物中,有些需要每天服用,有些甚至只需要一週服用一次,有助於病人維持正常生活與工作。 惟接受治療初期需每週追蹤白血球數目,待病情穩定後可改為一個月回診追蹤一次。
標靶藥物抗藥性: 化療不是洪水猛獸
信諾Smart Health為你列出香港標靶藥物費用表,以及標靶藥成效、原理、副作用、如何獲得資助等有用資訊。 某些標靶藥物透過阻止血管生成,而令癌細胞凋亡,但這有機會導致皮下出血或凝血機制出現問題。 如果病人發現嘔吐物及糞便中帶血或呈現黑色,就代表有可能是胃部或腸道有出血跡象。 標靶藥物運作方式與傳統化療不同,由於針對「靶點」發揮作用,對健康細胞造成的傷害較少。 話雖如此,標靶藥物仍會產生副作用,而副作用的程度因人而異,很大程度取決於採用哪種標靶藥物以及針對甚麼「靶點」 。
雖然招醫生對病人關懷備至,但我後來卻轉投了另一位醫生的「懷怉」,只因為岑醫生對我說︰「Iressa是亞洲人的藥,它九成有效。」這個「九成」增加了我當時的信心,但我估計只是醫生用自己病人服用後的統計結果。 仿製藥雖能令藥物價格下降,但質量不一定與專利藥一致,療效上或會出現很大的差異,因各地的法規和實行情況差異,不同國家或地區的仿製藥藥商有沒有遵守保持質量標準的相關指引,是藥廠所生產的仿製藥療效的關鍵。 抗癌標靶藥多由西方藥廠製造,原廠藥動輒數萬元一瓶或一劑,因負擔不起的病人可能會轉而考慮購入仿製藥(Generic 標靶藥物抗藥性 Drugs,坊間又稱副廠藥),原本仿製藥其他藥廠待原廠藥專利期過去後,循合法途徑製造的複製藥物。 但要留意不少仿製藥在港未有註冊,不法商人甚至以假藥冒充。 購買危疾保險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保障患病時失去工作能力期間的收入。 危疾保險是直接賠付一筆過現金,假如自己有家庭負擔,或者不希望原有的理財規劃可能因患病而受影響,便需要考慮危疾保險。
標靶藥物抗藥性: 身體多痛一處讓大腦多老一歲 研究稱有慢性疼痛患失智風險增
此外,現在基因排序方法日新月異,肺癌患者可將腫瘤細胞作次世代定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有可能找出一些非常罕見的基因突變,可以使用非典型的標靶藥治療。 相信隨着這個科技愈來愈普及,在不久將來,所有肺癌患者都有自己癌細胞基因排序結果,可以安排更針對性的「個體化治療」。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鄭志堅表示,早期患者在康復後一至兩年仍有復發風險,其中如二期及三期患者的復發風險分別為62%及75%,甚至1B期患者亦可高達45%復發率。
GeneOnline 基因線上,為亞洲最具影響力的生醫媒體,以客觀專業的科學角度,深入報導亞洲與全球的生技醫藥領域最新產業動態、研發焦點,以及獨家專訪全球重量級生醫領域人士,影響層面遍及全球生醫產業圈、學研機構、創投等,連結生技醫藥產業的交流與合作。 團隊由不同生醫專業背景組成之跨國編輯團隊,藉由多語言數位線上平台,發揮在全球生物醫學領域影響力,打破語言與文化的屏障,無時差接軌全球生物醫學趨勢。 生物學和醫學都需要更多的突破,這需要各個學科的專家協同作戰,我們離最終攻克癌症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再看起來似乎治癒了的患者身上,僅僅兩個月後,腫瘤又回來了。
標靶藥物抗藥性: 健康「膚」識
Cigna 不負責外部網站或資源所提供的內容或資訊正確性,亦不負責使用相關資訊的安全性。 「Cigna」和「Tree of Life」標誌是 標靶藥物抗藥性 Cigna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c. 在美國和其他地方經授權使用的註冊商標。 所有產品和服務均由營運子公司提供或透過其提供,而非由 Cigna Corporation 提供。 嚴重:皮膚大範圍出現皮疹、痕癢、酸痛、紅腫,有機會影響病人的日常生活及睡眠質素,嚴重的話更有可能導致細菌感染。
- 小蘇打屬於弱鹼性粉末,具有侵蝕性,所以用來清洗杯碗瓢盆之類的「硬物」很好用,但如果用於軟性的物質,像是洗菜,就要特別注意用法用量,使用過多或是浸泡太久,容易腐蝕蔬菜的纖維,讓菜軟掉不清脆。
- 暫時香港最常見的肺癌腫瘤基因變異是EGFR和ALK,其次是Ros-1,所以理論上一發現肺癌,會先檢查腫瘤細胞是否屬此三種基因,再訂立治療方案。
- 標靶藥物運作方式與傳統化療不同,由於針對「靶點」發揮作用,對健康細胞造成的傷害較少。
- 有部分在一二線治療使用口服標靶藥的病人,當藥失效後,同時使用化療和免疫療法,療效亦相當顯著,更勝過往單純使用化療。
若患上鱗狀細胞癌或腺性肺癌,而癌細胞樣本PDL1檢測水平很高(不低於50%),治療上可直接使用免疫療法(PD1/PDL1 checkpoint inhibitors),如匹博利組單抗(pembrolizumab),一般治療反應非常明顯,可以免卻化療。 若PDL1檢測水平低,單使用免疫療法的療效並不顯著;但若同時配合化療,有相輔相成的效果。 舉例說,對付小細胞肺癌,使用化療組合順鉑+依托泊苷(cisplatin-etoposide),再加上免疫治療藥物阿特珠單抗(atezolizumab),證實比單用化療的療效更佳。 標靶藥物抗藥性 又例如腺性肺癌,可使用化療組合培美曲塞+卡鉑(pemetrexed-carboplatin),再加上匹博利組單抗,療效比單用化療大大提升。
標靶藥物抗藥性: 肺癌的標靶治療
《科學轉化醫學》(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為一跨領域研究性質的醫學期刊,由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於2009年10月創辦,美國科學促進會也是世界最權威期刊《科學》(Science)的創辦單位。 而《科學轉化醫學》期刊主要涵蓋對於人類疾病在基礎科學研究、轉化醫學研究、以及臨床研究等方面之報導與探討。 而淋巴癌、血癌會引起基質細胞發炎,發炎後的基質細胞在與癌細胞接觸後,會產生一種稱為激酶C(kinase C, PKC)-beta的蛋白質,這種蛋白質會讓癌細胞產生抗藥性;但反過來說,如果基質細胞無法產生這種蛋白質,它本身反而可以對抗淋巴癌、血癌。 然而大部分的奈米粒子都尚在研究階段,目前已通過美國FDA批准的治療中,最引人注目的是 Johnson and Johnson 已被授權用於治療卵巢癌、乳癌和多發性骨髓瘤的 Doxil 。 本網站所載内容只是基於研究和知識的共享,以及作為參考用途,並不是專業診斷和治療的意見。
陳丘泓董事長表示,朗齊生物醫學公司會運用獨有的篩選技術投入新藥研發,在二類新藥及全新藥都有突破性進展,並積極在癌症標靶小分子及大分子專利布局;此案之候選藥物在腫瘤研究中的療效、控制耐受性和抗藥性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預期可有更好的治療效果。 標靶治療又可分為化學小分子藥物或蛋白質藥物治療,其中最接近蛋白質藥物治療觀念的就是所謂的單株抗體治療。 目前醫學界已證實,以傳統的化學治療搭配MabThera,可大幅提升對於B細胞淋巴癌的治療率。 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表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最新公布的全球肺癌發生率地圖中發現,台灣肺癌發生率高居世界第15名,亞洲第2,僅次於北韓,若單看女性發生率,更擠進世界第8名6,肺癌已成為台灣「新國病」! 陳育民理事長分享,2018年肺癌死亡人數創歷史新高7,8,且根據數據顯示,肺癌罹患年齡下降,男性十年來從72歲下降至68歲,女性則是下降到65歲1,由於肺癌早期症狀不明顯,超過半數確診都已是晚期,治療上會以化學治療及標靶治療優先。 曾醫生指出,整體肺癌確診年齡中位數約為七十歲,但ALK肺癌患者則是52歲,明顯較為年輕,即使有症狀也未必聯想到癌症,又因為他們通常沒有吸煙習慣,故此較易忽略可能被肺癌侵襲,導致較遲才發現患病。
標靶藥物抗藥性: 肺癌容易有腦轉移!一線雙標靶可延緩腫瘤惡化
臨床腫瘤科醫生曾憲玲指出,晚期肺癌很多時都有基因變異,過去因為沒有相應的藥物,故基因是否有變異對治療沒有重要性,但現在就有愈來愈多藥物可以針對不同的基因變異,能夠顯著延長病人的存活期,所以檢測結果對於選擇適合的藥物治療十分關鍵。 標靶藥物抗藥性 根據研究數據,對比傳統治療方法,新技術可以有效減少57%的復發風險,若患者屬PD-L1高度陽性,無疾病存活率更可提升超過一半。 然而,由於相關免疫治療的特效治療藥,並未納入現時醫管局的藥物名冊內,正協助癌病友的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稱,希望當局除盡快將新藥納入名冊外,亦可將其加入關愛基金的資助項目範圍,愈早用在早期非小細胞肺癌病人身上,可有助減低復發風險。 肺癌是本港的頭號癌症殺手,即使大部分早期患者均曾接受手術及化療,惟復發機會亦相當高,一旦復發時出現腫瘤轉移,將令病情更難控制。
標靶藥物抗藥性: 產生抗藥性 可試免疫治療
當發現癌症,不少患者會站在生命十字路口,須在短時間之內決定治療方法,並非易事。 有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指,以香港常見的EGFR肺癌為例,確診時不少個案已屆晚期,因此一線治療是抗癌道路上的關鍵階段,患者更應把握治療機會,將成效較佳、副作用較少的藥物放於一線治療,以提升整體治療成效。 標靶藥物抗藥性 隨著第一代創新標靶藥物MabThera(單株抗體)和Glivec(小分子藥物)問世,整個標靶藥物治療也逐漸走向低毒性、低副作用以及長期服用之治療趨勢。 然而,由於新藥研發所需投資金額大、時間長而且成功率低,再加上目前標靶治療藥物,都不是用在癌症第一線治療,而是核准使用在癌症已經發生轉移,或是化學治療無效後才能使用,故導致目前上市的標靶藥物價格都非常昂貴(如圖所示)。 但隨著越來越多的臨床報告資料發表,標靶藥物不但可以與傳統化療藥物在第一線共同使用,甚至成為第一線單獨使用藥物,就如同近來Iressa在肺線癌上的廣泛使用。
標靶藥物抗藥性: 免疫治療藥物費用有幾貴?關愛基金有資助?
有部分在一二線治療使用口服標靶藥的病人,當藥失效後,同時使用化療和免疫療法,療效亦相當顯著,更勝過往單純使用化療。 傳統的抗腫瘤化學藥物治療,簡稱「化療」,藥物殺滅癌細胞的原理是:損害其DNA(脱氧核醣核酸),使其失去分裂增殖的能力,或干擾腫瘤細胞的核酸代謝,影響其分裂增殖。 50多歲陳先生是個老菸槍,連續咳了一個多月,就醫接受胸部X光檢查,發現右上肺出現陰影,經確診肺癌第四期,癌細胞已轉移至骨、肝及腦等器官。 楊宗穎醫師提醒,肺癌患者在面對接受化學治療時,應調整心態、放開心胸,飲食上以營養均衡為主,蛋白質與蔬菜份量可以增加,更重要的是勿聽信偏方,採用未經證實的療法。
標靶藥物抗藥性: 近年常提及的「免疫治療」是什麼,是未來治癌的新希望?目前進展至什麼階段?
「若為控制腦轉移,使用多次放療,有可能對患者腦部的認知、生活功能區造成影響。」除非必要,醫師都會盡量減少放療,尤其是老人家更要小心,以免認知功能受影響,出現步態不穩、意識錯亂、語言失調、複視或失智症等,嚴重影響自理能力或生活品質。 除了出現T790M基因突變外,抗藥性出現原因有很多種,例如腫瘤細胞發生新的基因變化,如MET基因增幅突變,有些肺腺癌也會轉成小細胞肺癌,或是出現更特殊變化,例如肉瘤。 但國內藥物的使用幾乎與國際同步,第三代TKI標靶藥物的臨床試驗成果亮眼,讓已產生抗藥性的患者,多了一項新選擇。 標靶藥物的問世,讓肺腺癌治療進入精準醫療的時代,張晟瑜醫師解釋,我們可以對肺腺癌細胞進行基因檢測,找出突變的基因。 在亞洲,以EGFR基因突變最多,大約佔60%(約每5人就有3人是EGFR突變),其他還有ALK、ROS1、BRAF等突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