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經9大好處2024!(持續更新)

『任脈主血,為陰脈之海;督脈主氣,為陽脈之海。』也就是說,任督兩脈分別對十二正經脈中的六陰、六陽經脈有著主導作用,故曰:「任督通則百脈皆通」。 『百會穴』位於正頭頂上,古人說百會為諸陽之會,氣由『命門』(第二、三腰椎之間)沿脊椎循督脈往上到『百會』,然後向腹部正中線的任脈走到『會陰』。 此外,『百會穴』對於起立時容易暈眩,宿醉暈車,頭痛也很有幫助。 督脈的起點『長強穴』位於 尾骨前端,具有強精固本之效,時常按摩還可以 改善肛門血液循環,改善便秘與預防痔瘡。 足陽明胃經之脈絡起自 眼球正下方之『 承泣穴 』 ,佈滿面部後,伸入胸腹,沿下肢前側,經『足三里』至足第二趾外側的『厲兌穴』,胃痛時可按壓此穴。 針灸歌訣中,最有名的 「肚腹三里留」 膀胱經 ,就是指的一切肚腹疾病,舉凡腸胃問題,都可用到「足三里穴」。

膀胱經

這種腳外側痛會延伸到腳底,也會延伸至小腿,最後造成整個小腿外側、外踝、腳跟、腳外側、底部連動疼痛。 通常透過溫熱的方法加上按摩膀胱經的穴位就可以讓這些疼痛消失,因為這都是膀胱經虛證所造成的。 腳底穴道按摩 – 反射區 腳底穴道按摩痛原因,可參考腳底穴道反射區來了解身體器官健康狀況。 膀胱經 了解腳底穴道名稱與反射區對應部位,進行腳底按摩好處多。

膀胱經: 經常鼻塞

此外,按摩膀胱經,除了有疏通經絡、改善徵狀的效果,還能有效消除背部贅肉,最終達到減肥的目的。 膀胱俞穴疼痛位於足太陽膀胱經穴脈絡中,應多留意是否出現小便不利,遺尿,泄瀉,便秘,腰脊強痛,膀胱腎臟疾病等相關疾病症況。 1.經常拍打敲打委中穴:膀胱經是人體最大的排毒祛濕通道,長期拍打可以改善各種身體能疼痛。 尤其是兩膝部後方屈膝時的凹處,俗稱腿凹或膝彎,即委中穴,每次拍300下,可以預防且治療所有的腰腿疼痛位置。 由於膀胱經行走至臀部,現代人久坐若加上膀胱經臀部氣血阻塞,久了就會自然出現痔瘡、肛門相關疾病。

有人認為足三里是人體最重要的保健、長壽大穴,又稱它是「長壽穴」。 肝經 由腳大拇趾甲外側,經大拇趾與第二趾之間上行,經小腿內側上行到鼠蹊部再到肝臟 。 肝經走過生殖器官兩側,在中醫來說與與生殖系統有相當重要的關係。 補充: 『肝藏血,腎藏精。』腎精與肝血互相滋生,故有『肝腎同源』之說,如果肝火、肝陽亢盛,不但損傷肝血,也可能進一步損傷腎精,所以在治療上養肝、滋陰常配合同用。 手太陰肺經 起於肺,由鎖骨下窩沿手臂內側下行直達大拇指甲外側。 因肺經起於肺,所以肺經之穴道皆可對於肺部疾病、感冒、咳嗽等有所裨益。

膀胱經: 膀胱俞穴位圖解位置

依照會員的長期觀察回報,發現主要是小腿疼痛居多,有時候還會經常抽筋,因此傳統中醫經常運用膀胱經上的承山穴來改善小腿痛與抽筋。 膀胱經由眼睛旁邊的『 睛明』繞行頭部,至第一、二頸椎間的『骨會』一分為二,走脊椎兩側,在膝蓋後方 ( 膕窩 ) 會合繼續下行,經外踝後方到達小趾外側。 膀胱經是身體最長的經脈,而且掌管許多身體內的重要器官,一週至少一次的按摩對於保健相當有幫助。 背部的膀胱經有『 肺俞 』 、『心俞』、 『肝俞』、『膽俞』、『胃俞』等,所以與跟胸腹臟腑的保健有重要的關係。

肝為木,六腑中的膽也屬木,即所謂「肝膽相照」。 肝主藏血,供應心臟血液,肝血盡則疲倦昏昏欲睡,此時睡覺讓肝休息充電,則睡醒時肝血源源不斷供應心臟利用,恢復體力。 膀胱經 【補充記憶】 人肝火上升時,容易生怒氣,此時臉色發青,所以肝木是青色的。

膀胱經: 按摩點揉膀胱經上幾個重要穴道

「腎」為生命之始,「陽」為生命的生生之能,「補腎」是補生命之源亦即是補全身,「壯陽」即是強化生命的生生之能源,故中醫強調「補腎壯陽」,男女皆可。 齒為骨之餘,所以年紀大時會掉牙齒,因為先天之氣在年老時衰弱所致。 其華在髮,毛髮生長脫落的過程反映了腎氣的盛衰。 可以多吃一些黑色的東西例如何首烏,可滋養秀髮,維持烏黑亮麗。 在經絡總論的地方,已清楚陰陽之分別,在此可再次說明。

  • 背部的膀胱經有『 肺俞 』 、『心俞』、 『肝俞』、『膽俞』、『胃俞』等,所以與跟胸腹臟腑的保健有重要的關係。
  • 週身重要的臟腑都可藉由經絡來調理保健,甚至進行治療,這是中醫獨到之處。
  • 脾主肌肉,土旺則飲食健而肌肉強,肌肉強能致皮膚具彈性光澤。
  • 神堂 平第五胸椎脊突下,督脈(神道)旁開3寸,於肩胛骨脊柱緣取穴 寬胸理氣,寧神定喘 咳嗽、氣喘、胸腹滿、脊背急強 斜刺0.5~0.8寸。
  • 傷風感冒、頸部僵硬,可以按摩脊椎兩側、髮際處之風池穴。

由於膀胱經長久阻塞之後,整個腦部容易阻塞,進而產生各種腦部疾病。 依照過去10幾年間雲端中醫會員的觀察,他們在不少中風、精神病、癲癇、高血壓…等等患者身上,都檢測出膀胱經能量極低的現象。 膀胱經與肺經同時具有「臟腑別通」關係,也就是說膀胱經異常時會立即影響到肺經,透過按摩肺經也可以改善膀胱經氣血狀態,這也是膀胱經虛證時會出現咳嗽的原因。 頭暈主要是通往頭部的主要經絡沒有能量所造成,膀胱經氣血若無法上達於頭部,最常出現的就是會感到頭暈,尤其是後腦杓。

膀胱經: 經絡中的垃圾 最終匯流至膀胱經

承筋 在合陽與承山連線之中點,腓腸肌肌腹中取穴 調理中焦,清泄腸胃 痔疾、霍亂轉筋、小腿痛、腰憊拘急 直刺 l~1.5寸。 承山 在腓腸肌兩側肌腹交界下端,伸小腿時,當肌腹下出現交角處取穴 理氣止痛,消痔舒筋 痔疾、便秘、疝氣、腹痛、癲疾、鼻衄、腰背痛、腿痛轉筋、腳氣 直刺1~2寸。 飛揚 在承山穴外下方,當崑崙上7寸取穴 祛風清熱,寧神卻痔 膀胱經 痔篡痛、癲狂、頭痛、目眩、鼻塞、鼻衄、腰背痛、腿軟無力 直刺 l~1.5寸。

膀胱經

有些人分享自己在痔瘡後,就拍打臀部承扶穴附近,次日痔瘡症狀竟然不藥而愈。 由於膀胱經就是「太陽經」,依照雲端中醫會員長達10年以上的時間觀察,發現膀胱虛證時,容易出現各種傷寒論上所說的「太陽病」症狀,簡單說就是各種感冒症狀。 因此如果膀胱經長期虛證的人,常常動不動就經常會有感冒的感覺,用現代化話語說就是「免疫力」較差。 膀胱經 臀部最主要的經絡是膀胱經(另一個是膽經),現代人由於久坐非常容易在膀胱經阻塞時出現臀部疼痛,久了容易演變成為現代醫學所定義的「坐骨神經痛」。 以下將這些症狀區分為兩種,第一種是每個人都會不定時出現的症狀,這些症狀會隨著膀胱經的氣血變化而改變,經常會自動消失。

膀胱經: 腰痠背痛不只是脊椎疾病惹禍 經絡阻塞不通也是致病原因

由此合而下行,通過腓腸肌內,出外踝後方,沿第五跖骨粗隆(京骨)到足小趾外側末端(至陰)。 循行部位起於目內眥(睛明穴),上達額部,左右交會於頭頂部(百會穴)。 本經脈一分支從腰部分出,沿脊柱兩旁下行,穿過臀部,從大腿後側外緣下行至膕窩中(委中穴)。 另一分支從項分出下行,經肩鉀內側,從附分穴挾脊(三寸)下行至髀樞,經大腿後側至膕窩中與前一支脈會合,然後下行穿過腓腸肌,出走於足外踝後,沿足背外側緣至小趾外側端(至陰穴),交於足少陰腎經。 中醫養生保健,最重要的不是學會艾灸,而是了解自己的經絡穴位,哪個器官不舒服了,你敲敲跟這個器官相關的經絡穴位就會舒服。

膀胱經

足太陽膀胱經從內眼角開始(睛明),上行額部(攢竹、眉沖、曲差;會神庭、頭臨泣),交會於頭頂(五處、承光、通天;會百會)。 會陰穴位圖解位置 會陰穴位 依據《 針灸學 》經絡與穴位記載 會陰穴位置 在會陰部,男性當陰囊根部與肛門連線的中點,女性當大陰唇後聯合與肛門連線的中點處為會陰穴位所在之處。 膀胱經 會陰穴隸屬於十四經穴中的 任脈穴 ,簡稱任脈。 任脈穴經絡脈總共計有24個穴位,若 會陰穴痛 即發生於此… 因腹瀉脫水,而高燒(38~39.5℃之間)不退2日。 不定期的出現驚厥,四肢手足冰冷不溫,甚至長時間的抽風,角弓反張,眼目上吊,呼之不應,長則一二小時1次,短則3~5分鐘1次。

膀胱經: 膀胱經的按摩方式

京骨 足跗外側,第五蹠骨粗隆下,赤白肉際處取穴 鎮靜止癇、明目舒筋 癲癇、頭痛、善搖頭、目翳、鼻衄、項強、膝痛腳攣、腰腿疼 原穴 直刺0.3~0.5寸。 束骨 足小指外側,第五蹠趾關節後,赤白肉際處取穴 寧心安神,清熱消腫 癲狂、目黃、耳聾、項強、頭痛、目眩、痔瘡、腰背痛、下肢後側痛、癰疽、背生疔瘡 輸穴 直刺0.3~0.5寸。 足通谷 足指外側,當第五蹠指關節前凹陷處之赤白肉際中取穴 寧神安神,清熱截瘧 癲狂、頭痛、項疼、目眩 、鼻衄、善驚、痎瘧 縈穴 直刺0.2~0.3寸。

『素問次註』에 의하면 「足闕陰의 支別은 太陰少陽과 腰髁의 下에 結하여 背의 第三․第四骨空中을 사이에 낀다. 그 穴은 즉 中髎․下髎이다」라고 하였다. 즉, 中髎와 下髎는 肝經․膽經과 膀胱經이 交會하는 곳이다. 上髎․次髎에 이어 第3後仙骨孔部에 位置하기 때문에 中髎라고 부른다. 『鍼灸甲乙經』에서 「手足의 太陽, 足陽明의 會」라고 하였듯이 小腸經․膀胱經․胃經의 3脈이 이곳에서 交會하는 곳이다. 「水」:淋巴液、汗水、唾液等身體的水分,能循環全身、調節體溫,讓關節活動滑順。

膀胱經: 膀胱經氣血不足的25種症狀或疾病

而當這些症狀因為膀胱經氣血長期阻塞而無法消失,就會被人們定義為疾病。 另外,在開始按摩前,可以用手指從上到下輕壓內側的膀胱經,若有出現硬硬厚厚的疙瘩感,再對應經絡穴位圖,就能知道身體哪一條經絡不通。 吳清忠指出,這種疙瘩最常出現在肝腧穴,即表示肝經堵塞。 膀胱經 按摩時,遇到疙瘩或容易泛紅的部位,都是經絡不通,可以多推幾次幫助暢通。 膀胱經是人體最長的經脈,也是人體最大的排毒、排濕通道,可幫助排除體內的痰濕與廢棄的毒素。

4 在被按摩者的背部塗抹按摩油後,先推中間脊椎的督脈,單手握拳並以指關節接觸被按摩者背部,自頸下脊椎最上方的大椎穴開始,往下推到尾椎,重複20~30次。 除了頭部的膀胱經外,臉部也有膀胱經通過,從內側眼角的睛明穴向上連至頭頂的膀胱經。 膀胱經若不通暢,就無法排除眼睛中的廢物,容易因堵塞導致眼壓過高。 因此,利用額頭刮痧、梳頭和推背暢通膀胱經,以及腳踝下方對應眼睛的樸參穴和申脈穴,再配合良好的生活習慣,即可有效緩解眼壓過高的問題。

膀胱經: 膀胱經是人體的排廢通道!推背、梳頭輕鬆暢通經絡

五時之『長夏』指的是春夏秋冬四季交替之時,這時天氣更迭,人容易因天氣變化影響身體健康,所以此時更應在飲食上特別注意,以達養生之目的。 按摩迎香穴可治鼻炎和上呼吸道感染,以及頭痛。 虎口處的『合谷穴』是我們人身上三大長壽穴之一,按壓『合谷穴』位對牙、鼻、眼、頭等五官部位,具有舒緩痛感的作用。 膀胱經是通過跟腱外側的經絡,跟腱僵硬的人,膀胱經的流動不順暢,便很有可能是造成肩膀僵硬、腰痛或膝蓋疼痛等的原因之一。 如果將跟腱伸展操與位於膀胱經上的穴道按摩適當地組合在一起,就可以獲得改善肩膀僵硬、腰痛和膝蓋疼痛的效果。 「膀胱經」是像網路一樣遍布人體的經絡之一,經絡就是將「氣、血、水」運往全身的通路。

膀胱經: 英文學習技巧

肺主聲,肺氣充足的人聲音宏亮,肺氣虛弱的人聲音低微。 感冒時,風寒襲肺,肺氣閉塞,所以容易出現聲音嘶啞或失聲。 肺主皮毛, 皮毛指的是人體的肌膚與毛孔, 皮膚毛孔亦可以幫助排汗散熱, 是人體抵抗外邪的屏障 ,所以 肺氣充足則皮毛潤澤,毛孔開合正常,身體不易受外邪的侵襲。 火有君火、相火,君為主,相為輔,心為君火,小腸為相火,互為表裡。

膀胱經: 容易出現感冒症狀

足太陽經筋發病,可見足小趾支撐不適和足跟部掣引疼痛,腘窩部攣急,脊背反張,項筋拘急,肩不能抬舉,腋部支撐不適,缺盆中如紐掣樣疼痛,不能左右活動。 足太陽膀胱經:從內眼角開始(睛明),上行額部(攢竹、眉衝、曲差;會神庭、頭臨泣),交會于頭頂(五處、承光、通天;會百會)。 其支者,從髆內左右,別下,貫胛,挾脊內,過髀樞,循髀外,從後廉,下合膕中,以下貫踹內,出外踝之後,循京骨,至小趾外側。 膀胱經不僅主儲存和排泄尿液,它還是一條可以走到腦部的經脈。 在申時,氣血容易上輸於腦部,所以下午3點至5點也是學習的最佳時段。

膀胱經: 疏通你身上最大的“排毒”经络——膀胱经

體溫一般于針后1小時開始下降,約6~15小時內降至正常。 全部患者均于6~20小時后恢復健康 (《針灸臨床經驗揖要》)。 天葵精油塗抹在下腹部可以改善經痛、增強體力,主要按摩任脈的『關元穴』。 蘭華精油用在肝經之「期門穴」、「章門穴」可平肝氣。 期門位於乳頭正下方最後一根肋骨處,章門則在衣服側縫線與最後一根肋骨交接處,按壓都會有酸痛感。 【補充】 肝經走過生殖器官兩側,在中醫來說與與生殖系統有相當重要的關係。

由於現代人經常晚睡,因此通常會反映在肝膽脾胃俞穴附近。 脊椎兩側各有兩條膀胱經,而腧穴大多位於內側的膀胱經上,因此重點按摩內側的膀胱經,有助於疏通各經絡。 由於背部的經絡無法自行按摩,吳清忠建議可由家人互相幫忙推背。

膀胱經: 讓伸展解痛效果加成的「膀胱經」穴道按摩

因此,一旦經絡的流動變差,氣、血、水就會阻滯,身體容易出現疼痛、浮腫、疲勞等各種不適症狀。 依著體液流動的方向推拿膀胱經,能使整個背部的垃圾迅速排出,也能改善許多因經絡不暢所造成的身體不適。 如青光眼患者因眼壓過高產生的脹痛,只要連續數天按摩膀胱經,即能有效緩解。

本穴同時也是防治高血壓及中風的重要穴道,有高血壓的老人可家常刺激本穴。 『肩井』位於後頸根部與肩膀的中央處,按摩此處可消除肩膀痠痛。 如果說膀胱經是人體最大的排毒去濕通道,而委中穴便是這個通道上的排汙口。

大腸俞 俯位,第四腰椎脊突下,督脈(腰陽關)旁開1.5寸處取穴 通降腸腑、理氣止痛 腹痛、腹脹、腸鳴、泄瀉、便秘、痢疾、腰背疼痛 背俞穴之一 直刺0.8~1.2寸。 關元俞 俯位,第五腰椎脊突下,督脈旁開1.5寸處取穴 培補元氣,通調二便 腹脹、泄瀉、大小便不利、遺尿、消渴、腰痛 直刺0.8~1.2寸。 小腸俞 平第一骶後孔,督脈1.5寸,當後上棘內緣凹陷中取穴 通調二便,升舉津液 遺精、遺尿、尿血、白帶、小腹脹痛、泄瀉、痢疾、痔疾、疝氣、消渴、腰腿痛 背俞穴之一 直刺或斜刺0.8~1寸。 中膂俞 平第三骶後孔,督脈旁開1.5寸處取穴 通降腸氣,益腎健腰 痢疾、疝氣、消渴、腰脊強痛 直刺 l~1.5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