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取不足:碘是身體製造甲狀腺荷爾蒙的必要元素,主要存在於海水、沿海地區的土壤。 當體內缺乏碘時,如果再吃進會抑制甲狀腺荷爾蒙分泌的食物,如高麗菜、綠花椰菜,白花椰菜,會使情況更糟。 肝、肺、骨轉移:腫瘤侵犯血管,發生遠處轉移,高達15%患者有遠隔部位轉移,為MTC病人主要死因。 ▶ 家族非多發性內分泌腺瘤性MTC(FMTC):此型被認為是MEN2A的一種變異類型,MTC是其唯一的特徵,是遺傳性MTC中惡性程度最低的類型。
用此方法治療病人,每三到六個月要追蹤超音波與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 若在甲狀腺素的治療下,結節仍持續生長,則可考慮手術切除。 此外如果甲狀腺結節太大,壓迫到氣管或食道而導致呼吸困難或吞嚥困難時,也建議以手術治療。
甲狀腺腫塊: 更年期熱潮紅、高血壓等慢性病 中醫師推這針灸可改善
這類型的腫塊通常不會變成惡性腫瘤,但有些家長還是會很擔心。 若經檢查確認為良性腫塊、且無症狀不影響生活時,可先觀察,不用急著動手術,因為這類良性囊腫有些會隨著年齡而消失。 郭其毓建議,如果在健檢過程或是日常發現脖子的結節、腫塊,建議先就醫檢查,醫師可以透過超音波與細胞穿刺,排除惡性腫瘤的可能性。 甲狀腺良性結節存在於甲狀腺組織,包含實心腫瘤及水泡,如果並非惡性,而且不會壓迫到氣管、干擾日常生活,只要追蹤即可。 若臨床判斷,有壓迫症狀或惡性的可能,需要接受手術時,使以全身麻醉進行,過程不會有任何不適,外科醫師依情況進行頸部的部分或所有甲狀腺組織切除。 甲狀腺腫塊 手術後,依剩餘組織是否可維持正常功能,或許需要甲狀腺荷爾蒙的補充。
患甲狀腺癌的較高風險人士(包括在嬰孩期曾接受頭頸部放射治療,或有「家族性甲狀腺癌」或「第二型多發性內分泌腫瘤」家族史),應考慮諮詢醫生,以決定是否需要及如何進行篩查。 很多完成甲狀腺切除手術的患者,都會擔心身體的內分泌及代謝系統出現問題,以致出現各種不適症狀。 甲狀腺腫塊 由於甲狀腺負責產生荷爾蒙,以調節人體的心跳、體溫、血壓、維持體重、促進新陳代謝等功能,切除甲狀腺後,的確會對身體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例如導致甲狀腺功能減退。 取代甲狀腺荷爾蒙的方法,可以改善甲狀腺功能低下的症狀,並減緩腦下腺釋放刺激甲狀腺荷爾蒙的速度,進而讓甲狀腺腫變小。 如果是甲狀腺發炎,您的醫師可能會建議您,服用阿斯匹靈或皮質類固醇藥物,以治療發炎情況。 如果是甲狀腺功能亢進的情形,您可能需要服用藥物,讓荷爾蒙濃度回復正常。
甲狀腺腫塊: 甲狀腺癌檢查及診斷方法
這些甲狀腺腫塊有超過九成以上都是良性的甲狀腺結節,只是正常甲狀腺組織過度生長的結果。 我們稱呼甲狀腺的腫塊為甲狀腺結節,大部分的甲狀腺結節不會有症狀,只有真的長得較大時,才會看起來脖子怪怪的,腫腫的。 偶爾患者自己會摸到有個頸部腫塊,但更常是被旁人看到脖子好像腫腫的,或做健康檢查時才發現有個甲狀腺結節。 頸部手術,因有相當的複雜的組織在甲狀腺周邊,如跟聲音有關的喉神經,也有通往大腦重要的血管動脈。 甲狀腺腫塊 如果手術後仍有癌細胞殘留於頸部、或無法以手術移除癌腫瘤,醫生會考慮採用體外放射治療。 甲狀腺腫塊 第一次描述甲狀腺腫大和突眼後描述到瀰漫性毒性甲狀腺腫。
如果是因為甲狀腺產生過多的甲狀腺激素(T4和T3),就會給病人放射性碘來收縮腺體。 如果是因為碘缺乏而引起甲狀腺腫,就會用小劑量的複方碘或碘化鉀來治療。 甲狀腺腫大一般與甲狀腺疾病有關,雖然甲狀腺腫大一般都不會產生疼痛,但會導致咳嗽,吞嚥或呼吸困難等症狀。 進行體外放射治療前,醫生會為患者度身訂造用於頭頸的透明膠面具,用於連接治療床,穩定接收輻射線的位置,並於皮膚上畫上記號,確保每次都能將放射線發射至同一位置。 一般情況下,癌症會分為四個期數,期數越前,代表癌症的嚴重程度越低,擴散機會越小,期數越後則代表癌細胞擴散機會增加,惡化機會較高。 雖然出現以上症狀不一定代表患上甲狀腺癌,但越早發現甲狀腺癌,治癒的機會越高,因此如持續出現以上症狀,宜及早求醫接受檢查。
甲狀腺腫塊: 超音波掃描
進行治療前,醫院須要為病人製造適合頭頸的透明膠面具,這面具與治療床連接,以確保放射治療時病人的頭部處於正確位置。 甲狀腺腫(又稱甲狀腺肥大、大脖子病,粵語俗稱大頸泡)指甲狀腺發生腫脹,而此往往亦會引發頸部及聲帶腫脹。 甲狀腺一般重15至25克,然而腫大的甲狀腺可成長至1公斤。 家族有甲狀腺癌病史,特別是有親人患上甲狀腺髓質癌的話,家屬亦有較高患癌風險。 另外,多發性內分泌腫瘤、遺傳性大腸瘜肉亦會提高甲狀腺癌的發病風險。
- 我們替她治療的方針是疏肝健脾,理氣活血和軟堅散結,經過大半年的治療,腫塊由鵪鶉蛋縮小至開心果大小;由於她已沒有任何不適症狀,也滿意腫塊縮小的結果,便停止了治療,不介意與小腫塊共存。
- 「不過,如果腫塊持續長大,甚至干擾到吞嚥、呼吸功能,就應該要積極處理,」郭其毓建議。
- 腫塊堅如岩石,推之不動的,叫「石癭」,特點是頸部長出高低不平的堅硬腫塊,不會隨著吞咽動作上下移動。
- 大部份放射碘會被甲狀腺組織吸收,其餘的會經小便、大便、口水及汗液在幾天內排出體外。
- 這個功能降低,身體裏便會出現一種病態東西,中醫叫「痰濕」(不是我們傷風感冒時,咳出來看得到那種痰)。
- 然而,保柏(亞洲)有限公司並不就此內容是否完整或準確作出任何陳述或保證。
想要維持甲狀腺健康,除了飲食,平常還要多注意生活作息、壓力調整。 黃莉棋醫師建議,若想維持甲狀腺、身體健康,平常作息就要正常,盡量放鬆心情、減少壓力。 ◆莫名其妙胖5公斤別輕忽 一般來說,靠超音波檢查就能發現甲狀腺是否腫大,甲狀腺腫大多與免疫型甲狀腺發炎有關。 而甲狀腺腫大可能引起心悸、體重下降、燥熱等甲狀腺亢進症狀,但也有機會引起變胖、嗜睡、怕冷等甲狀腺低下症狀,如果體重莫名其妙增加五公斤以上,就要多注意,最好到醫院接受進一步檢查。
甲狀腺腫塊: 甲狀腺腫
照護線上是個醫護人員所組成的團隊,由醫師擔任編輯,並邀請各專科醫師撰稿,提供給您高品質、具有實證、符合世界醫療指引的健康資訊。 只要免費註冊會員就能使用整合診所、藥局等醫療機構的地圖資訊,便捷的搜尋功能,是您的就醫好幫手。 女性病患若有懷孕之可能,或準備懷孕,請事先告訴核醫科人員,因為放射性化合物可能經由母體的循環而帶給胎兒,雖然輻射線的量是很小的,但都不希望帶給未出生的嬰兒任何不需要的輻射線。 甲狀腺腫塊 「氣滯血瘀」是病態,「痰濕」也是病態,兩種病態加在一起,便能令身體長出腫塊了。 如果「氣滯血瘀」和「痰濕」發生的位置剛好在頸部,頸部便會腫脹起來,或者出現看得到摸得到、或軟或硬的腫塊了。
甲狀腺結節在任何人口的發病率取決於不同因素,包括性別、年齡、飲食習慣、缺乏碘質的程度、及暴露於環 境性或治療性輻射的機會。 甲狀腺結節多發生在女性身上,發病率隨年齡增加,約有 5% 的女仕會於 60 歲出現甲狀腺結節。 此外,甲狀腺結節與頭頸位置接受的輻射劑量有直接關係(如二十世紀初治療暗瘡的方法)。 如只切除一個節體,剩餘的甲狀腺組織很多,復發的機率相當高,因此標準做法是單側全葉切除,切除一邊的甲狀腺。 如想零復發率,一般會建議全甲狀腺切除,尤其是兩邊葉都已受影響。
甲狀腺腫塊: 甲狀腺檢查及診斷方法
目前有一種無創的甲狀腺射頻消融術,病人在排除惡性腫瘤的可能性之後,即可使用。 手術是使用非常小的電極針,在超音波導引下將針頭的電極放在結節裡面,透過電極產生電流,讓組織發熱壞死,達到腫瘤縮小的目的。 甲狀腺腫塊 手術過程中,病人因為只有局部麻醉,可以保持清醒與醫師對話,也能讓醫師即時評估病人的聲帶與神經狀況,避免無傷組織,導致病人術後聲音沙啞。 馬偕醫院一般外科資深主治醫師鄭世平表示,大約有1/3的台灣民眾都有甲狀腺結節(也就是甲狀腺腫瘤)的問題,其中女性大約佔了7成。 「不過大部分因為結節比較小,不容易發現,通常都是做相關檢查,或是結節長比較大了才會發現,」馬偕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郭其毓指出,造成結節的原因不明,目前觀察與遺傳跟體質有關。 穿刺檢查是一種侵入性檢查,醫師會於超音波的指引下,插進一支細針,取出小部分的甲狀腺結節組織出來,在顯微鏡下化驗,判定甲狀腺結節裡面是否藏有癌細胞。
由於正常的甲狀腺細胞可吸收輻射物質,而癌細胞則不會,因此透過伽碼攝影機的影像就能夠得知甲狀腺中是否有癌細胞,以及癌細胞所在的位置。 注射體內的放射性物質會自然排出體外,不會影響健康。 經過仔細的病史查問、臨床檢查及進行單發性甲狀腺的細針穿刺活檢後,可清楚得出一 個合適的管理計劃,作觀察或手術之用。 若患者在細針穿刺活檢中發現是良性病變,則可利用超聲波觀察一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