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鼻咽癌醫生7大好處2024!內含台大鼻咽癌醫生絕密資料

其實口腔癌不但症狀很明顯、而且病患本身也非常疼痛,病人自己全都知道,但就是越怕越不敢看醫生。 不過,本港臨床腫瘤科專科張明智醫生向《星島頭條》分享病例指,一位34歲女子不煙不酒,素來健康, 卻確診患鼻咽癌第3期。 初期鼻塞她不以為然,後來發現1明顯症狀後始求醫,抗癌6年,終臨床康復。 張醫生指,鼻咽癌有2症狀易被忽略,若發現身體出現7情況,應盡早求醫。 醫生:沒錯,一出現頸淋巴擴散,大部分都已經是第三期。 除了頸部腫脹以外,最常見的病徵就是耳鳴,很多人以為流鼻血就是鼻咽癌,其實流鼻血不是鼻咽癌最常見的病徵。

理論上,可以透過免疫治療的方案控制腫瘤,又或者避免腫瘤惡化。 現在有很多科學家從事這方面的研究,希望不久的將來可以透過免疫治療控制鼻咽癌,加強治療效果。 鼻咽癌又稱「廣東癌」,因為這種癌症特别容易在廣東人或中國南方省份的人出現,男性的發病率較女性高,但在歐美國家極為罕見,僅佔所有惡性腫瘤的0.3%,即使同屬於亞洲的日本、韓國也不多見。 鼻咽癌高踞香港癌症的第10位,每年新增近9百名患者,約佔10大癌症的3%。 雖然鼻咽癌主要發病原因不明,但台灣研究中已經證實,吸菸會增加鼻咽癌的發生率,另外兒童吃亞硝酸鹽和亞硝胺會增加罹病機率,尤其常食用香腸、火腿等加工肉品。 醫師也解釋,通常鼻炎可能大概一個月會慢慢好起來,且只有會有單一症狀。

台大鼻咽癌醫生: 鼻咽癌要怎麼治療?

台灣中山醫院耳鼻喉科醫生江秉穎表示,一般人都認為鼻咽癌的症狀是容易流鼻血,但事實上更多是單邊耳塞,直到耳朵下方出現腫塊才開始鼻塞,惟這通常代表癌細胞已轉移至頸部淋巴結。 台灣耳鼻喉科醫生吳昭寬亦表示,有研究指患有慢性鼻竇炎的人士若長期不接受治療,轉變為鼻咽癌的機率比正常人要高5倍以上。 在《良醫健康網》近4萬多名網友的票選中,獲選為「耳鼻喉科」第一名好醫師評價的康仲然,是林口長庚醫院耳鼻喉部頭頸部腫瘤科主治醫師,光是早上一個門診通常都超過50位病人,且全部是癌症病人,最快都要看到下午近2點。

根據臨床觀察發現,有鼻咽癌家族史者,家族中罹患鼻咽癌的人,可能高達5~7人。 子宮肌瘤是育齡婦女常見的骨盆腔腫瘤,隨著年齡越大,發生比例愈高,尤其是停經前階段和40歲以上的女性,發生機率可達40~50%。 傳統開腹手術雖然可以移除肌瘤,但也會留下傷口,食藥署醫粧組科長林汝青表示,現在的無創手術「海扶刀」不只可以移除肌瘤,且不會在外表留下任何痕跡,不過有些患者屬於手術禁忌症,仍然不適合海伏刀治療。

台大鼻咽癌醫生: 鼻咽癌3大原因

病徵方面,鼻咽癌常見是頸部出現無痛腫塊,鼻咽的惡性細胞可令鼻或喉嚨分泌帶血,因中耳積水或有聽力變差、耳鳴、常出現中耳炎。 台大鼻咽癌醫生 若鼻咽癌已達第3、第4期,徵狀會更多,如不明原因的頭痛、面痺、聲沙甚至吞嚥困難。 如已出現病徵需盡早求醫,檢測鼻咽癌方法包括驗血、以內窺鏡檢驗及抽取組織化驗。

  • 張明智醫生指,鼻咽癌主要治療方法是電療(放射治療),鼻咽癌的細胞對放射治療頗為敏感。
  • – 柯政郁醫師強調,普通感冒症狀都能逐漸好轉,只要沒有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其實不一定要就醫,多喝溫開水、多休息,自然能夠不藥而癒;不過,若是因喉嚨痛造成吞嚥困難、鼻塞而呼吸困難,甚至影響睡眠、上課上班,則建議就醫對症治療。
  • 只是鼻咽癌初期症狀,看許多鼻炎症狀相似,甚至臨床上有人是出現流鼻血的情況。
  • 之後他寫了一張轉診單給爸爸,要他趕緊帶我去台中榮總就醫,勿再拖延,因為癌細胞已經轉移到頸部淋巴了。
  • 據杜詩綿回憶,上村教授給自己兩項作業,一項是開始「練習用左手做事情」,為日後開刀做準備,其二是「養猴子」,觀察猴子的行為,因猴子為研究鼻咽癌的動物之一,以培養其研究能力。

– 柯政郁醫師強調,普通感冒症狀都能逐漸好轉,只要沒有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其實不一定要就醫,多喝溫開水、多休息,自然能夠不藥而癒;不過,若是因喉嚨痛造成吞嚥困難、鼻塞而呼吸困難,甚至影響睡眠、上課上班,則建議就醫對症治療。 急症科專科醫生,曾任香港醫院管理局總辦事處總行政經理,為電子病歷專家,現任職楷和醫療集團首席執行官。 致力於將最先進的科技和技術融入醫療體制內,將最新的醫療資訊以深入淺出的方式介紹給市民。 註二:本文僅屬基本的健康信息,並非用於診斷目的,也無法為任何特定的個人提供診斷。 請勿將這些信息視作專業醫學意見、診斷、治療或護理。

台大鼻咽癌醫生: 鼻咽癌治療方法( ︰放射治療

而根據《TVBS新聞網》6日的最新民調顯示,如果2024是「三腳督」,那國民黨新北市長侯友宜支持度32%,民進黨副總統賴清德28%,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則是21%。 台大鼻咽癌醫生 台大鼻咽癌醫生 對此,前高雄市副市長葉匡時9日就表示,「總統是一國之君,想選總統的要去奉天宮上香請示,松山奉天宮供奉的主神是玉皇大帝,似乎只有玉皇大帝才有足夠的『地位』決定」,引發討論。 如果我成為選抗癌鬥士,我會用獎勵金一部分用來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如身心有障礙的弱勢朋友,和這次八八水災的受災戶家園的重建,以及其是孩子們未來的教育基金。 考上英文系後,我接受紮實的英語口語訓練,浸淫在西方文學的殿堂中,並且在多次的英語戲劇表演中飾演要 角,在大學的這幾年,是我一生中很快樂、充實的時光! 可能是樂於學習的原因,在大學時,我在學業上的表現也很優秀,而得到多筆的獎學金。

台大鼻咽癌醫生

鼻咽癌算是治療成效很好的癌症,追蹤的目的有二,首先是及早偵測復發;再者是處理病人治療後的副作用,因為疾病可以治癒,但副作用往往是一輩子,這時候最需要接受耳鼻喉科的局部治療來改善症狀。 我是鼻咽癌第3期患者,要同時接受電療和化療,但出現嚴重的副作用(請閱讀"如何克服化學及放射治療的後遺症?"),例如嚴重的嘔吐,因此完全不能吸收營養,並在兩星期內由120磅急跌至80磅。 但鼻咽癌,即使是復發或擴散,仍是可以接受進一步的治療,因為如果是局部復發的腫瘤,其實可以透過很多種不同的方法,包括另外一些電療的方案或者做手術,控制腫瘤,將之治癒。 由於鼻咽位較隱蔽的頭顱中央位置,因此電療是治療鼻咽癌的主要方法,但是要加上整合療法(即是依賴手術、電療或化療作為基礎,然後透過抗癌食品、運動及改變不良生活習慣等綜合運用來戰勝癌症)來降低併發症。 台大鼻咽癌醫生 只是鼻咽癌初期症狀,看許多鼻炎症狀相似,甚至臨床上有人是出現流鼻血的情況。 台北市中興院區放射腫瘤科洪文欣醫師指出,曾經有一名62歲的男性,不斷反覆流鼻血,一天流個三、四次,一直以為是因為有慢性鼻炎,過度擤鼻涕導致。

台大鼻咽癌醫生: 鼻咽癌

另外,由於空氣問題,不少人都患有鼻炎、鼻竇炎等呼吸道慢性病。 直到頸部的淋巴結發脹,才懷疑可能患癌,又或者當癌症已轉移才初次求醫。 鼻咽癌是華人特有的癌症,每10萬人就有19人罹患,是西方人的20倍。 根據衛福部癌症登記報告顯示,台灣每年約有1600人罹患鼻咽癌,2016年國人癌症發生率中鼻咽癌佔男性第13位、女性第18位。 過去台大醫院副院長暨台大醫學院耳鼻喉科教授婁培人就曾提醒,若小時候就愛吃醃漬食物,成年後罹患鼻咽癌的機率比起一般人增加7倍。

底下網友回覆柯政郁醫師很棒,有一位網友的先生也正在接受柯政郁醫師的治療。 頸部硬塊別輕忽 不會痛小心口腔癌 – 柯政郁醫師表示,常看到口腔癌患者即使出現頸部硬塊,只因不痛,便不以為意,等到腫瘤逐漸長大,外觀明顯,才在家人或旁人的注意、關心下就醫,發現常已是癌症第4期。 綜合台媒報道,台灣頭頸部腫瘤醫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副院長暨台大醫學院耳鼻喉科教授婁培人於節目《健康2.0》指出,除了基因及EB病毒(第四型人類皰疹病毒)感染,吃飯的配搭食品也要小心注意。 早期鼻咽癌(第1期至第2期)的治癒率可高達90%,第3期治癒率約為至70%,如發現於第4期(包括已擴散的晚期個案),治癒率則會下降至50%至60%。 因此若持續發現懷疑病徵,便應及早求醫接受鼻咽癌檢查,及早揪出癌症和接受治療。 在鼻咽癌、鼻敏感、鼻竇炎之中,只有鼻咽癌會引起此症狀,也代表敲響了鼻咽癌的紅色警號,腫瘤可能已經生長至接近腦的底部,影響負責控制眼睛活動的神經線,令視力受損,亦有可能出現臉部麻痺、頭顱骨頂部疼痛。

台大鼻咽癌醫生: 最新消息

只怕晚期才發現,或是走錯了路,繞了一大圈再回來治療,往往為時已晚。 根據衛福部國健署公布最新的2014年癌症登記報告,當年度新舊病例共有7,606人罹患口腔癌,其中6成都已經來到第3、4期,也就是已經出現較大腫瘤,或是已轉移到淋巴、非黏膜的組織,會拖到這麼晚期,通常都是病患不想面對、擔心會毀容。 1972年杜詩綿以〈鼻咽癌之研究〉獲日本東京醫科大學醫學博士。 1956年林天賜醫師死於心肌梗塞,杜詩綿接任台大醫院耳鼻喉科主任,1958年升任教授。

第二﹑如果發現自己有鼻咽癌的病徵,而你又希望作一個初步的檢測,這是一個理想的方法知道自己有否患上鼻咽癌。 鼻咽位置相當隱蔽,在鼻腔盡頭、喉嚨上端,普通科醫生若無特別的儀器,亦不能清楚檢查到這個地方。 台大鼻咽癌醫生 因此,早期鼻咽癌不易察覺,加上初期可能沒有明顯症狀,但隨著腫瘤的增大並擴散到周圍組織時,就會出現下列症狀。 台大鼻咽癌醫生 劉偉業指出,早期鼻咽癌患者以化療有頗理想治癒率,小部分患者電療與化療效果不彰,或過了一段時間復發,不宜再用電療及化療,建議施行手術把有腫瘤侵蝕範圍的位置除去,如以內窺鏡藉微創方式切除腫瘤,近年會以機械臂輔助鼻咽癌切除手術。

台大鼻咽癌醫生: 鼻咽癌|張達明康復中餘6成聽力 鼻咽癌初期鼻塞5大徵狀常流鼻血

但症狀持續一個月後,在家人提醒下患者到耳鼻喉科檢查,才發現竟然是鼻咽癌第三期。 當然愈末期,轉移到他處的機會愈大,但是早期的鼻咽癌,仍是有遠隔轉移的機會。 另外,距離治療結束的時間愈久,遠隔轉移的機會愈小,一般有五年以上的人,很少會發生轉移,但這些關係並不是絕對的。 因此,治療結束後,仍要注意有無轉移的現象,如果有固定一處的骨頭疼痛、壓痛,甚至下肢麻木,無力或麻痺的現象,或肚子脹,右上腹部脹痛;或持續性的咳嗽、胸痛,甚至呼吸困難等,一定要馬上請教複查醫師,進一步檢查,以確定有無轉移。

台大鼻咽癌醫生

這麼龐大的醫療服務量、解釋了為什麼林口長庚是全台灣最重要的口腔癌醫院之一。 台大鼻咽癌醫生 另外,由於位置的關係,鼻咽癌早期不容易診斷,症狀也不具特異性,多數病人確診時已是第三、四期。 耳鼻喉科醫師王仲祺表示,如果你的年紀超過40歲,且單邊耳朵有不明原因的聽力下降、悶脹感或鼻涕帶血絲、不明原因流鼻血、頸部腫塊,可能就要懷疑鼻咽的問題,建議儘早就醫,讓醫師評估是否接受鼻咽內視鏡檢查。 據110年健保數據,台南郭世芳中醫診所鼻咽癌門診數居全台診所第二、中醫診所第一。 郭世芳現任大台南中醫師公會理事長;他也是西醫專科醫師,在奇美醫學中心服務多年,因深厚中醫背景,協助建立中西醫整合、主持頭頸部中西醫療計畫、身兼癌症委員,解決許多疑難雜症。 陳欣琳表示,頸部有腫塊的病人,有可能直接到醫院,但大部分的病人都因耳鼻相關症狀,去過耳鼻喉科就診,診所醫師發現鼻咽部位有異狀而轉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