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蝨15大優勢2024!(震驚真相)

除了蜜露與取食影響作物生長外,銀葉粉蝨也會媒介上百種植物病毒,能導致植物患病,引起發育不良而無法收成。 粉蝨的個體很小,且多數棲息於葉背活動和取食,剛發生時不易察覺。 由於成蟲兩翅白色,且覆蓋白色臘粉,外觀色澤極白,故亦稱白粉蝨。 至目前臺灣雖有 130 種左右之記錄,但在農作物為害而漸被重視的粉蝨不到 10 種。

銀葉粉蝨的蟲體呈黃色,身體及翅覆有白色蠟粉,常棲息於植物之葉背。 成蟲一般將卵產於葉背,1齡若蟲具行動能力,可在植物體表移動。 特別的是,自2齡起,足與觸角即退化,此後的若蟲期都無法移動,行固著生活,以刺吸式口器吸食植物汁液維生。 成蟲則具翅,往往集體棲息於葉背吸食汁液,能在寄生植物之葉片間做短距離飛行。

粉蝨: 銀葉粉蝨之生態與防治

生物防治還有一招,那就是食蟲椿 如果農田沒有蟲,那食蟲椿就得繼續住在托兒所,餵點小青蟲。 1.成蟲不擅長距離飛翔,遷移主要靠風力協助,寄主植物廣,實施共同防治可收事半功倍之效,其他寄主或什草都要清除或同時防治。 成蟲不擅長距離飛翔,遷移主要靠風力協助,寄主植物廣,鄰近之田園實施共同防治可收事半功倍之效,其他寄主或雜草都要清除或時防治。 台灣暖冬之氣象全年發生,雜食性,以初秋至春末之旱季為高峰期,溫度太高或太低及長期降雨濕度高較不利其生長,以三至六月及九至十一月為發生盛期,二十六至二十八度C暖冬及設施內最適其發育。 粉蝨成蟲多喜歡產卵在葉背,卵孵化後的第一齡若蟲具有活動能力,往後二、三、四齡若蟲其足、觸角會退化,固著於葉背上。

  • 「雨水」的到來,正好符合農夫們春耕播種的需求,所以古人才將這個節氣取名為「雨水」。
  • 除選用藥劑外,噴藥時間最好在澆水未乾時進行,否則由於白粉蝨翅膀乾燥便於飛翔,不易噴到身體上。
  • 成蟲從4齡若蟲背面的“T”形線羽化出來。
  • 其中東洋區特有屬有20個,古北區特有屬有8個,古北-東洋區特有屬1個。

亞緣區/亞緣區剛毛(submarginal/submarginal setae):亞緣區在有些屬中非常明顯,也是部分屬的重要分類特徵。 3.誘殺及趨避:白粉蝨發生初期,可在温室內設置30~40釐米的方板, 其上塗抹10號機油插於行間高於菜株, 誘殺成蟲,當機油不具粘性時及時擦拭更換。 冬春季結合置黃板在温室內張掛鍍鋁反光幕,可驅避白粉蝨,增加菜株上的光照。 陳回應,「有效當然會買啊,會再買回去試用。」不過她也擔心,技轉廠商後,因為大量製成壓低成本,可能導致菌種改變或是成分不夠,反而使該生物製劑無效。 1~2或4~5年生之番石榴,若經螺旋粉蝨危害4個月,其果實產量損失高達73~80%,但若經90% 粉蝨 納乃得可濕性粉劑1,800倍每7與14天施用一次,其果實產量損失則銳減至0與6~7%。 為了實踐有機無農藥的理想,場主厲行了「生物防治」 …

粉蝨: 白粉蝨形態特徵

2.根除蟲源: 育苗或定植時,清除基地內的殘株雜草,燻殺或噴殺殘餘成蟲。 苗牀上或温室大棚放風口設置避蟲網,防止外來蟲源遷入。 成蟲:雌蟲,個體比雄大,經常雌雄成對在一起,大小對比顯著。 腹部末端有產卵瓣三對,( 背瓣,腹瓣,內瓣),初羽化時向上折,以後展開。 腹側下方有兩個彎曲的黃褐色曲紋,是臘板邊緣的一部分。

本法除可抑制害蟲之族群密外,並可作為害蟲田間發生密度或疫情之偵測,所得資料可供防治之依據。 銀葉粉蝨寄主植物甚廣,在高密度區必須慎選前作之綠肥,油菜與大豆類為其較好之寄主植物,太陽麻次之,田菁為粉蝨較不喜歡棲息之作物。 煙粉蝨的天敵資源豐富,其寄生性天敵有膜翅目昆蟲,捕食性天敵有鞘翅目、膜翅目、半翅目昆蟲和捕食蟎類等,以及一些寄生真菌。 荷蘭和英國釋放麗蚜小蜂(Encarsia formosa)並配合使用撲蝨靈,可有效控制煙粉蝨達 10 周之久。 東方蚜小蜂對銀葉粉蝨具有較高的抑制能力。 亞熱帶年生10—12個重疊世代,幾乎月月出現一次種羣高峯,每代15-40天,夏季卵期3天,冬季33天。

粉蝨: 粉蝨科

實際試用的番茄農陳新珠表示,第一次試用時快進入冬天,加上生物製劑數量多,使用效果不錯;不過,第二次試用時正值夏天,生物製劑數量又僅能噴灑一半園區,比較看不到效果。 她指出,夏天銀葉粉蝨生長速度快,加上製劑不夠連續施用,效果出不來,所以實際效果還要觀察。 銀葉粉蝨為1989年新侵入之害蟲,故農民對它多半陌生,其寄主植物廣,除直接刺吸養液外,尚可傳布病毒病,因其棲息葉背,不易發覺,短短時間在本省造成猖獗,農民束手無策。 (二)木蝨科:俗稱木蝨,生活史為卵→若蟲→成蟲,屬於漸進變態昆蟲。

五%苦楝油乳劑五OO倍加展著劑出來通,對銀葉粉蝨均有低毒、安全有效防治之效果可參考使用在有機作物上。 但其防治效果不若化學藥劑,應在密度低時提早防治,始可收效。 放線菌發酵物-其殺蟲範圍最廣,諸如同翅目之粉蝨、葉蟬, 雙翅目葉潛蠅類,鞘翅目之黃條葉蚤及蜘蛛綱之葉 類都有顯著之效果。 早期推廣用於防治鱗翅目之小菜蛾,最近有抗藥性情形。

粉蝨: 粉蝨形態特徵

銀葉粉蝨雌成蟲可行兩性或孤雌生殖,交尾後之雌性能產下雌、雄兩性的後代;而未經交尾的雌蟲,則僅產下雄性後代。 成蟲期壽命約1~2個月,雌性一生可產下200粒以上的卵,因此族群擴散相當的快。 蠟質分泌物(wax secretion):蠟質分泌物有時是屬級特徵,體背上及體緣上的蠟質分泌物形狀有時也可以決定種級的特徵,但有時也因外界環境而有所改變,例如老熟或羽化已久的蛹殼蠟質分泌物容易脱落。 ③20%滅多威乳油1000倍液+10%吡蟲啉水分散性粉劑2000倍液+消抗液400倍液,萬靈(滅多威) 與吡蟲啉混合,利用滅多威速殺性彌補吡蟲啉遲效。 用吡蟲啉藥效長彌補滅多威藥效短缺點,加入消抗液進一步提高藥效可殺死各種蟲態的白粉蝨。 每5一7 天1次,連噴2一3次,可獲得滿意效果。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林進一步解釋,真菌孢子觸碰到健康銀葉粉蝨蟲體時,會侵入它身體,吸取蟲體營養。 粉蝨 銀葉粉蝨一旦感染真菌,五天後便可看到蟲體外佈滿菌絲和孢子,呈現棉絮狀,感染蟲體皆會死亡。

粉蝨: 粉蝨發生規律

台中區農業改良場研究彙報 21:33-41。 263、270、475、480 頁。 防治煙粉蝨的重要調節措施是農業措施,通過調整農作物的種植期、施肥量、種植制度等,或改變農田周圍環境,達到不利於煙粉蝨發生或病毒傳播的目的,從而減輕其危害。 在農業防治中,要注意為害或侵染來源的清除。 根據煙粉蝨在我國北方保護地越冬的特點,可以在保護地秋冬茬時種植煙粉蝨不喜好的半耐寒性葉菜,這樣就可以切斷煙粉蝨的自然生活史。

不同

噴藥選擇在晨、晚露水未乾時會提高防治成蟲的效果。 在進行化學防治時,為避免或延緩害蟲抗藥性的產生,應輪換使用不同作用方式的農藥,不可隨意加大用藥量,同時儘可能採取一定措施減少對天敵的殺傷。 交尾發生於下午,雄蟲先開展雙翅並快速上下拍動以吸引雌蟲接近,繼而交尾。 成蟲遷飛盛期於清晨5~7點,但氣溫低或陰天其活動時刻延後。 一般而言雄蟲遷飛力較雌蟲弱,多停留在原寄主植物葉上。

粉蝨: 台灣血統的威士忌和蘭姆酒!虎尾釀淬煉稻米與甘蔗真味,立志做「有根的酒」

由於其發育快、繁殖力高,往往短時間內種羣就可達到很高密度,從而吸取大量的汁液,導致植物衰弱。 (2)間接為害;成蟲、若蟲分泌蜜露及蠟質物污染植物器官和果實,誘發煤煙病的發生,使植物光合作用受阻,導致葉片萎縮、枯萎和提前落葉,同時使農作物品質及質量下降。 (3)部分粉蝨是許多病毒病的重要傳毒介體,所傳播的植物病毒可引致植物噴形和果實敗育,造成嚴重損失。

番茄

雌蟲卵巢內卵之成熟度與日齡有關,至第三日齡後雌蟲才開始陸續由原寄主植物處向上盤旋遷飛,以尋找新寄主植物之嫩葉產卵。 雌蟲產卵於葉背,卵粒散列呈特殊螺旋狀,且有白色臘粉。 粉蝨 每一個卵圈內之卵數11~53粒不等。 25度時雌、雄壽命各為15與12天,單產雄性孤雌生殖,終生產卵量65.2 粒。 若蟲初孵化後集體爬行至附近之葉脈處即固著取食。 一世代發育期與存活率視溫度而定,在菜豆上25度時完成一世代需時26.5天,存活率為91.9%。

粉蝨: 白粉蝨防治措施

唯套袋前要以可殺卵之藥劑先全面徹底噴施一次,待藥斑乾後即行套。 蛹殼顏色一般為黑色、褐色、棕色、淡黃色、白色等,有些種類體色上的色斑容易受到寄主植物種類不同而有所改變,有些種的體色還會季節性改變。 棉絮粉蝨為2013年台大昆蟲系所通報的新興害蟲,好發期為5至7月,分泌的蜜露可致使植株衰弱、枯死,而其粉塵蠟質隨風飄散,觸碰到皮膚恐令人感到不適,吸入鼻腔更可能造成過敏。 ④燻蒸法: 保護地可用敵敵畏煙劑,每667 平方米用350 一400克,或用80%敵敵畏500克,將敵敵畏倒在分散在温室不同地段的麥秸堆上,點燃後悶棚1夜,間隔5 一7天,連燻2一3次。 除選用藥劑外,噴藥時間最好在澆水未乾時進行,否則由於白粉蝨翅膀乾燥便於飛翔,不易噴到身體上。 1.輪作倒茬:在白粉蝨發生猖撅的地區。

農業

本科 外觀近似蟬但體型很小僅有2-5mm,幼蟲寄主於雙子葉植物,體具蠟質,以刺吸式口器吸食植物莖葉,常見成蟲、若蟲群聚營生,會分泌蜜露吸引螞蟻前來取食,有些種類以蟲癭的形態營生。 若蟲體色較淡或透明,寄主植物較專一。 粉蝨的飛翔能力雖然不佳,但能藉助風力做長距離擴散。

粉蝨: 小不點大食客 超級「粉蝨」團輕輕飄來

若蟲3齡,9-84天,偽蛹2-8天。 成蟲喜歡無風温暖天氣,有趨黃性,氣温低於12℃停止發育,14. 5℃開始產卵,氣温2l-33℃,隨氣温升高,產卵量增加,高於40℃成蟲死亡。 相對濕度低於60%成蟲停止產卵或死去。

粉蝨: 如何更有效的防治粉蝨 煩請專家指導 – 農業知識入口網

之後成蟲沿著第四齡若蟲呈倒T字形之縱、橫胸縫破殼而出。 因最後齡期與活潑之成蟲在外部形態截然不同,且與完全變態類昆蟲不食不動之「蛹」大相逕庭,因而有第四齡蛹殼之誤稱,然仍沿用至今。 )是半翅目粉蝨總科的刺吸式昆蟲,兩性成蟲均有翅,身體及翅上覆有白色蠟粉,此為其科名之由來。 全世界共記錄有3亞科、166屬、1631種。 田間鋪設反光膜驅避成蟲,或懸掛黃板誘殺成蟲,另外覆蓋作物殘茬或種植誘集作物對減輕煙粉蝨的危害也有一定作用。 粉蝨亞科共有記錄149屬、1436種,當中分佈最多的是東洋區,有73屬,佔了粉蝨亞科所有屬的49%,接近一半;種類有542種,佔粉蝨亞科所有種類的37.7%。

粉蝨: 白粉蝨

網室中如密度高時,由下往上噴水, 高濕可降低族群及減緩其活動。 銀葉粉蝨寄主廣,雜草或其他寄主及枯枝廢葉應 清除或同時防治,粗放作物如甘藷等因無噴藥,常成為防治的死角。 網室中如密度高時,由下往上噴水,高濕可降低族群及減緩其活動銀葉粉蝨對瓜田之危害通風不良與日照不足之環境,尤其設施內會助長期族群之增長,宜保持通風。 網室中如密度高時,由下往上噴水,高濕可降低族群及減緩其活動。 銀葉粉蝨寄主廣,雜草或其他寄主及枯枝廢葉應清除或同時防治,粗放作物如甘藷等因無噴藥,常成為防治的死角。

1996 年寄生蜂釋放後之一個月與 1997 年 12 月在曾文水庫,嘉義技術學院及農業試驗所等地內回收蜂蛹,其後即未見其蹤跡,探究其因,或與溫度有關。 甘蔗、玉米的蟲害–螟蟲,牠的天敵剋星~赤眼卵寄生蜂,就是最佳的生物防治。 國內養殖「寄生蜂」唯一僅存的技術及場所~台糖公司花蓮糖廠,實應極力推廣。 有興趣者可上花蓮糖廠網站搜尋或洽詢。 政府宜採共同防治策略,宣導或教育農民了解其生態,對症下藥,配合田間管 理與生物防治才能使族群降低或根絕。 害蟲發生時7天噴藥一次,其他作物可先行局部試用,如無藥害發生,必要時可供緊急防治之參考,並注意安全採收期(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