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田邨平面圖6大著數2025!(小編貼心推薦)

第5期重建成4幢公屋,分別為美益樓、美賢樓、美笙樓及美盛樓,於2012年中入伙。 4幢40至41層高Y字型的非標準設計大廈,近2,500個單位。 美盛樓與前第25座一樣設有地舖,1樓為幼稚園,2樓為第2期及第5期管理公司辦公室及保安室。

藍田

至於第1、2、3及12座,以及白田商場,則會按照原定計畫,在2014年或者之前率先清拆。 重新興建計畫各階段完成後,房屋委員會將會於2018年至2023年在原地興建約共5,650個單位,比較重新興建前增加約2,150個單位。 發言人表示,為到受到影響的租戶的清拆安排詳情預計將會於2015年公布,房屋署會盡量讓受到影響的租戶遷往鄰近或者其所選擇的地區的公共屋邨單位。 同年5月,時任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鄭汝樺表示白田邨維修成本高昂,並不符合經濟成本效益,故全面最後考慮拆卸重建。 「石硤尾邨重建計劃第三、六及七期」簡介(附件一)(文件編號:67/18)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954年4月,政府設立徙置專員一職,「徙置事務緊急小組委員會」建議政府設立基金以興建多層徙置大廈,並成立香港屋宇建設委員會。

白田邨平面圖: 藍田邨重建後所分拆的其他屋邨

前區議員姚柏良表示是基於「安全考慮」而決定開放時間為早上6時至晚上11時。 平田邨大約於1994年由房委會與房屋署建築師著手規劃設計,並為屋邨立項;最終於1997年至1998年8月期間全邨分階段落成。 第17座是1985年被揭發的「26座問題公屋」之一,混凝土強度只有6.20兆帕斯卡,遠遠低於興建樓宇最低要求的20至30兆帕斯卡,而第22座的混凝土強度亦只有標準的34%。 基於這個緣故,藍田邨第17座在1988年4月便被迫展開清拆工程,而第20至24座和第16、18及19座也於1992年8月和1994年3月展開清拆工程。 第16至20座在1972年至1973年落成;第21至24座則在香港房屋委員會成立後,在1973年至1974年落成。 白田邨平面圖 石硤尾工廠大廈是山寨廠 (即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本土家庭式輕工業)集中地,現已改建為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

設有

除了休憩花園及遊樂場外,菁信樓及菁善樓最低兩層將設有商場(名為菁田商場),並附設特殊幼兒中心、早期教育及訓練中心。 此外,菁喜樓地下將設立一所幼稚園,用作遷置同區的保良局易桂芳幼稚園。 白田邨平面圖 當中,第一期樓宇命名已隨屋邨名稱,於2021年3月一併公佈。 裝修佬 1,500 白田邨平面圖 張裝修平面圖資料庫是全港最齊的平面圖庫存,您可以在這裡搜尋各屋苑大廈的參考平面圖。

白田邨平面圖: 白田邨平面圖: 按揭計算機

粗體表示該樓宇牽涉26座問題公屋醜聞,其混凝土強度未達高層單位20.7MPa或低層單位31MPa的標準,相關樓宇除第21-23座外已納入整體重建計劃下重建、而第21-23座由於情況並不嚴重,故此一直未列入「整體重建計劃」。 另外由新福港承建,以舊長型大廈設計的第42座美山樓、第43座美虹樓及第44座美彩樓,建於原來徙廈第7至10座位置,於1983年落成,用作安置大坑東邨第3至6座及第10至13座重建的住戶。 1973年5月28日,香港房屋委員會成立,所有徙置大廈和廉租屋大廈由香港房屋委員會統一管理,而本邨也獲分為「上邨」(廉租屋邨)及「下邨」(徙置屋邨)。

  • 設有平台層,有兒童遊樂設施、商店、餐廳、非牟利機構辦公室、商場管理公司辦公室及公廁,而地下層亦有郵政局,四面設有樓梯連接地下層,並有4條天橋連接美山樓、美彩樓、近美亮樓對出空地及重建第六期。
  • 1996年10月港英政府下最後的一個雙十節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於學生時代用菲林傻瓜機拍攝的石硤尾邨美荷樓,大廈的兩翼之間掛上了樓高數層的青天白日旗。
  • 屋邨項目由房屋署總建築師(1)負責整體設計;興業建築師有限公司負責詳細建築設計工作,金門建築負責興建,嘉怡物業管理有限公司負責物業管理。
  • 第三期和第七期在美荷樓旁興建,分別包括1幢12層公屋和1幢13層公屋,並分別名爲美葵樓及美菖樓。
  • 「單位面積」指嘅係單位室內樓面面積(I.F.A),房委會公共屋邨以平方米(m²)嚟計算;房協公共屋邨就以平方呎(ft²)嚟計算,同時加埋換算成平方米後嘅數字;平民屋宇就冇提供資料。
  • 當中重建後的瑞田樓、昌田樓及盛田樓則由領先物業服務顧問有限公司管理。

「單位面積」指嘅係單位室內樓面面積(I.F.A),房委會公共屋邨以平方米(m²)嚟計算;房協公共屋邨就以平方呎(ft²)嚟計算,同時加埋換算成平方米後嘅數字;平民屋宇就冇提供資料。 )是香港首個由政府興建的公共屋邨,位於九龍深水埗區的石硤尾,在1954年最早期建成入伙的徙置大廈,於1973年開始首次改建及重建工程,其後採用的舊長型大廈及新落成之非標準型樓宇分別於1977年至1984年間、2007年至2019年入伙。 徙置大廈(第41座美荷樓除外)於2007年6月20日拆卸後,第二及五期重建工地已在2009年4月19日展開地基工程,於2012年5月入伙,並接收部份2012年蘇屋邨重建二期及2013年至2014年白田邨舊邨受重建影響的租戶。 屋邨項目由房屋署總建築師(1)負責整體設計;興業建築師有限公司負責詳細建築設計工作,金門建築負責興建,嘉怡物業管理有限公司負責物業管理。 全邨佔地4.2公頃,共有5座33至38層高的住宅大樓(即不高於海拔120米),樓宇採用構件式單位的非標準型設計出租公屋,提供4,687個單位供13,500人居住。 邨內附設幼稚園、小學、休憩空間、街市、商店及診所等設施。

白田邨平面圖: 白田邨平面圖: 使用「房屋署圖則查閱網」的好處

為了使住客更有「在家」的感覺,單位經特意佈置,選用在一般家庭常見的傢俬。 這座大樓是首幢以嶄新概念設計的長者住屋,曾經視為在香港公共房屋史上的突破。 前者分別設於兩個不同的地台上,後者則設於另一地台上。 由於石硤尾健康院的位置並不方便,深水埗區議會在2010年1月通過了一項動議,促請政府抓緊石硤尾邨第6期重建的機遇,進行重置石硤尾健康院計劃。 為使上述3塊地台用地的設計布局更符合效益,建議把該等用地由「住宅(甲類)」地帶及「政府、機構或社區」地帶改劃為「住宅(甲類)1」地帶,以便把有關用地合併,並規定須在該「住宅(甲類)1」地帶內興建一間政府診所。 考慮到南面的毗連綠化山丘(主水平基準上約80米)能發揮視覺調劑的功能,亦會在有關用地施加主水平基準上80米/110米的梯級式建築物高度限制。

現在的第19及20座興建於原本的徙廈第3至6座位置,於1979年7月至9月落成;而第21至24座則建於原來徙廈第11至13座位置,於1979年4月至1982年9月落成。 上述樓宇用作安置大坑東邨第7至9座及同邨徙廈第7至10座重建的住戶。 於1953年12月25日晚,石硤尾木屋區發生了史無前例的大火,造成3死51傷,並導致58,203人無家可歸,促使政府直接介入房屋供應,市政局成立「徙置事務緊急小組委員會」,1954年2月,在災場原址興建首批兩層高的包寧平房,以安置火災災民。 )是香港房屋委員會轄下公共屋邨,位於屯門區西北部第54區興貴街,鄰近菁田邨、寶田邨、欣田邨,由房屋署總建築師(1)負責總體設計,並由王歐陽(香港)有限公司負責細部設計,安保工程承建。 第六期位於石硤尾邨東面,設兩幢樓高33層的公屋樓宇,提供1,056個租住公屋單位,有3,700人居住,於2019年12月6日起入伙。 基座設商場和停車場,其中商場設有12個商鋪和街市。

白田邨平面圖: 公共出租房屋

商場內的港鐵特惠站亦因此搬到瑞田樓4樓平台(港鐵特惠站現已重新搬到新的白田商場)。 白田邨第9座下亦設有街舖及診所,現時已陸續收回舖位,以配合大樓重建工程,其中便利店已於2021年12月遷到十一期的地舖。 ),是香港的其中一個公共屋邨,位於九龍深水埗區白田,舊白田邨樓宇於1969年入伙;於1990年起開始分期局部重建,重建後的樓宇於1993年至2026年分期入伙,整個白田邨重建計劃歷時將長達逾30年。 2022年初,香港爆發2019冠狀病毒病第五波疫情,政府曾計劃徵用本邨及菁田邨部分大廈作檢疫隔離設施。 然而,由於疫情於稍後時間緩和,最終兩邨均沒有被徵用。

坳仔祖家、外祖家都經歷過木屋區大火、徙置區階段、幾次重建,祖父母、外祖父逝去時仍居於此。 其後落成的第7、8及14至17座分別於1971年8月至1972年7月落成,這批大廈主要用來接收受到石硤尾徙置區重建影響的居民,稱為白田政府新邨。 白田邨平面圖 第七、八期商場樓高4層(LG1到LG4),出租面積約40,000平方呎,租戶包括麥當勞快餐店、百份百餐廳、便利店、西醫、屈臣氏、爐具店、文具店、及裝修公司,其中LG2層設有佔地近一萬平方呎的惠康超級市場。 當中重建後的瑞田樓、昌田樓及盛田樓則由領先物業服務顧問有限公司管理。 除了休憩花園及遊樂場外,此邨亦設有若干配套設施,包括2層商場(名為和田商場,位於和喜樓基座)、長者鄰舍中心(位於和善樓地下)、長者護理中心(位於和彩樓地下)及仁濟醫院嚴徐玉珊幼稚園(位於和麗樓地下;原址位於鄰近的寶田邨)。 地下設7-11便利店、薩莉亞意式餐廳、味之戀人、麵包店、跌打、港鐵特惠站及自助提取貨物櫃「順便智能櫃」;1樓設惠康超級市場、美容店、洗衣店、補習社和零食店;2樓設日本城、地產代理、診所、裝修工程、玩具店和報攤。

白田邨平面圖: 香港房屋委員會及房屋署

此期重建項目,興建2座33層公屋大樓及平台,提供1,056個單位,預計可容納約3,310人居住。 二樓亦設有行人天橋連接第2期,方便屋邨居民和顧客通往第6期的新街市及石硤尾健康院,改善連繫屋邨上蓋設施。 第二期位於窩仔街與偉智街之間,前第8-13座位置,建造兩座公屋大廈美薈樓、美亮樓及石硤尾邨綜合服務大樓,由有利建築施工,於2012年5月入伙,為鄰近白田邨1-3及12座重建提供主要安置單位。 屋邨內設有多項休憩設施,包括6個兒童遊樂場、兩個羽毛球場、籃球場、乒乓球檯和緩跑徑、東華三院馬陳家歡幼稚園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及長者日間護理中心等。 ),是香港房屋委員會轄下公共屋邨,項目編號為TM21,位於香港新界屯門第54區2號,門牌號碼為屯門青麟路39號。 欣田邨原址是紫田村的一部分,其中部份是原居民的土地和非原居民的土地,原居民土地分別有陶、鄧、廖、陳、鍾等幾姓,後來政府收地興建為欣田邨。

提供

然而由於孫九招的緣故,54區的基建工程一直擱置,而上述校舍的興建計劃亦告取消。 1997年12月,一名男童在商場1樓倚着玻璃圍欄時,懷疑玻璃安裝不穩或鬆脫,男童和玻璃板一同從商場一樓跌至地下。 民建聯臨時立法會議員陳鑑林在意外後的實地視察發現,該商場玻璃圍欄安裝方法,與香港《建築物規例》規定的不同。 民協廖成利議員亦稱倘若地盤視察組沒有進行此一檢查程序,則有人須對意外事件負責。

白田邨平面圖: 什麽是「房屋署圖則查閱網」?

1953年石硤尾大火後,倖存的石硤尾村居民在石硤尾徙置區以北一帶重建家園、繼續生活。 1965年起,政府在該處開山拓展土地,石硤尾村寮屋終究在1969年被悉數拆卸,以騰空地方興建白田邨。 白田邨第5期由周氏建築師事務所設計;7,8,10、11及13期由房屋署總建築師(4)及周余石建築師事務所負責設計;而第9期的白田社區綜合大樓則由房屋署總建築師(4)及周古梁建築師事務所負責設計。 重建後當中的瑞田樓、昌田樓及盛田樓則由領先物業服務顧問有限公司管理。 “東涌增建1.2萬公屋單位零配套 議員批政府各自為政”. 去到2020年4月為止,香港總共有251個公共屋邨同超過85萬個單位。

資料

大廈外觀髹漆間調跟第5期大廈大致相同,以黃綠色為主色調。 其中2棟公屋之間設有平台連接,平台層有休憩空間和小型公園,平台亦設住宅大堂,並預留了天橋口作連接日後第20座重建後的新平台。 第二期重建計劃最低幾層的間色模仿原址第一型徙置大廈,由周余石建築師事務所設計,由領先管理有限公司負責管理。 另服務設施大樓7樓將會用作重置因白田邨清拆而搬遷的小型公共圖書館,命名為石硤尾公共圖書館。

白田邨平面圖: 興建期間的圖片庫

第37座和附近的第39至41座於2005年6月12日封閉,但是第41座美荷樓獲列為1級歷史建築,獲得保留;第17、18座曾於2004年底改建為「石硤尾人文館」(與其他徙廈一同於2006年10月16日封閉)。 所有舊徙置大廈於2007年6月20日起清拆,並分7期進行重建,但該7期工程並非按數字順序進行,故此處以各期建成時間先後次序述之。 白田邨平面圖 2022年初,香港爆發2019冠狀病毒病第五波疫情,政府曾計劃徵用本邨及和田邨部分大廈作檢疫隔離設施,唯最終兩邨均沒有採用。 按照當時的藍圖,菁田邨位置最初擬建一個由12座1999年版本新十字型大廈組成的居屋屋苑。

在2015年,此邨連同鄰近的菁田邨用地正式開始平整工程,並於2017年交付房委會興建公屋。 因應政府增加房屋供應的政策,和田邨連同菁田邨的地積比獲准提升,當中此邨可建單位數目亦相應增加至約4,300伙。 香港經濟屋宇會:原本起同管理大角咀葛量洪夫人新村,之後因為起西九龍走廊,1977年1月1號開始部分單位要由政府接管同拆卸。 直到1980年代淨低嘅單位都因應房協「市區改善計劃」而拆咗,呢啲單位而家嘅位置係喺房協頌賢花園,喺1988年落成。

白田邨平面圖: 深水埗區

據房屋署網頁資料,第42座至44座是以數字為正式命名樓名,以中文名為副。 由於本邨全盛時期同時有44座,居民早年已習慣以數字分別及稱呼,第1期落成後才改變為以中文名為主的做法。 第42座及第43座相連成一個L型,而第43座與第24座一樣,只有半座,而43座正正就是面向第24座旁的空地,以致兩座不成「握手樓」。

白田邨平面圖: 房屋署圖則查閱網

五十年代的中華民國「雙十」國慶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石硤尾徙置區41座(後改稱美荷樓)掛上孫中山與蔣介石的巨型畫像。 台灣電視台在民國68年(1979年)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報道香港民間慶祝中華民國「雙十」國慶的情景,在一些地區,熱鬧情景堪比過年。 為紀念石硤尾邨歷史,美益樓地下設有展覽廊,內設展板及互動遊戲,介紹石硤尾邨的歷史及屋邨生活的演變,對出亦保留了重建前的紅磚屏風。 美益樓及美賢樓以粉紅色間花為主調,而美笙樓及美盛樓以橙黃色為主調,低層的間色模仿原址第1型徙置大廈,由周余石建築師事務所設計,由領先管理有限公司負責管理;承建商為瑞安建業。

白田邨平面圖: 公共交通

此外,此期設有商舖及小型街市,此期對面的石硤尾商場街市部份檔戶爭取重置街市,惟由於此期的街市太小,只有11檔,未能完全安置所有檔戶。 香港青年旅舍協會負責活化美荷樓的項目,在2012年美荷樓會變身成一座青年旅舍,當中還會建立一個生活館,展示石硤尾及深水埗區舊日居民的生活。 改建的18幢徙置大廈當中,有10幢H型第一型徙置大廈拆除中間廁樓,令兩翼成為獨立的樓宇,涉及徙廈第1、2、14、16至22座,改建後的20座樓宇重新編號由15至18座及25至40座。 這些徙置大廈大多數均分為2翼,並在兩翼中間以廁樓相連。 只有較後興建的第24、25及29座(後來的第8、9及14座)採用單幢式設計,當中第29座為全邨唯一的第二型徙置大廈。 住宅大樓亦遠離紫田村,可減少在建築及入伙期間對村民的滋擾。

白田邨平面圖: 白田邨平面圖詳細資料

值得一提的是,美禧樓及美柏樓乃是全港最後兩座按照「整體重建計劃」興建而落成的大廈。 呢個表包括由喺上面所提及嘅三間組織轄下嘅公共屋邨,包括已經落成、起緊、重起緊、等緊起或者建議緊,同埋拆咗同改做其他用途嘅公共屋邨。 1996年10月港英政府下最後的一個雙十節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於學生時代用菲林傻瓜機拍攝的石硤尾邨美荷樓,大廈的兩翼之間掛上了樓高數層的青天白日旗。 下邨部份1973年開始進行重建,重建工程包括拆卸11幢徙廈重建新樓宇,及改建18幢徙置大廈,並重新編配樓宇座號,以第七型徙置大廈設計的新樓宇於1979至1983年入伙。

同年6月,成立徙置事務處,首8座工字型的第一型徙置大廈(A-H座,後改稱10至13、35至41座)由聯合國捐款建造。 有團體認為,當局應率先重建地積比率較低、人口較少嘅公屋。 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會主席黃遠輝指出,華富邨重建計劃率先確定,係由於附近5幅地可提供遷置,而其餘20條屋邨重建機會均等,但唔代表喺可見將來就可以落實重建,主要取決於喺邊度揾到遷置居民嘅資源。 大樓內設置了停車場、安老院等設施,並設有天橋通道連接啟田商場。 另外設有長者住屋、是採用內向合院式設計,每個單位均享有內園景色,令住客可享用清幽的居住環境。

第3期重建計劃,原擬興建兩座分別8和12層公屋大樓及平台,但最終修訂至1幢12層高的出租公屋大廈,位於平台之上,平台設社區服務中心、商舖、平台花園等。 該樓宇名為美葵樓,共提供240個公屋單位,已於2019年3月4日開始入伙,並首次出現12間可間三睡房,備有兩浴室的構件式非標準設計出租公屋單位,首創出租公屋單位有條件設主人套房的先河。 「入伙年份」以房委會同房協官方網站所提供嘅年份為準,但係部份屋邨入面嘅個別樓宇嘅入伙年份可能會同官方資料有出入,例如房委會提供華富(二)邨嘅入伙年份係1970年,但係條邨入面嘅華翠樓同華景樓竟然係喺1978年落成。 「樓宇座數」、「單位數目」、「住戶數目」同「認可人口」淨係會計算用嚟做出租嘅公共屋邨、單位、住戶同認可人口數目,唔包括喺房委會租置計劃或者房協住宅發售計劃入面已經出售嘅單位,「住戶數目」同「認可人口」淨係適用喺房委會公共屋邨。

平真樓在2003年香港區議會選舉獲劃至藍田選區,而在2007年香港區議會選舉本來曾考慮劃入廣德選區內,但最終仍維持在藍田選區。 直至2015年香港區議會選舉,整條平田邨及鄰近安田邨統一劃入平田選區。 2019年區議會選舉,本區加入了啟田道西面的啟田大廈。 而觀塘區議會撥款1100萬元興建平田徑,由平田邨平旺樓,連接山下的鯉魚門道。 工程於2018年5月展開,於2019年4月29日完成啟用。 不過有市民發現該路段使用率不高,有街坊更指在晚間上到最頂才發現閘門上鎖。

白田邨平面圖: 興建

雖然有關環境許可證已於2001年批出,然而由於孫九招的緣故,54區的基建工程一直擱置,直至2011年才分批動工。 下列公共屋邨標準型大廈樓宇樣本平面圖只供參考,並不代表所有公屋樓宇類型。 和田邨目前隸屬於屯門區議會的寶田選區,由獨立建制派人士蘇嘉雯出任該區區議員。 而在2021年香港立法會選舉地區直選中,則屬於新界西北(LC8)選區。 按照最新的建屋計劃,和田邨預計將於 財政年度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