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青光眼風險會隨年齡上升,梁裕龍建議市民四十歲後應該每半年至一年驗眼,若及早診斷,可透過藥物或手術治療。 但他亦強調任何年齡人士均可能患青光眼,提醒有家族病史、長期服用類固醇藥物、高血壓、糖尿病及偏頭痛等人士注意雙眼的狀況。 而養和醫院眼科專科醫生梁裕龍醫生表示,九成青光眼病人只需要使用眼藥水及激光治療,便可有效降低眼壓,只有約一成病人需要做手術。 青光眼是本港的頭號致盲因素,平均每4宗永久失明的個案中,便有1宗由青光眼引致。 其中一名病人為雙眼患慢性閉角型青光眼的十七歲少年,約五、六年前起視野周邊變黑收窄,因資源缺乏而未能接受治療。
不過,梁裕龍指即使求診者眼壓正常,仍有可能患上「正常眼壓型青光眼」。 按照推算,2020年時全球將有8,000萬人患上青光眼,當中更有1,100萬人會因此而致盲,情況實在不容忽視。 梁醫生指出,小朋友經常近距離看電子產品,例如網課、做功課或打機,無形中會導致近視或加深近視的機會,成年人亦然,若忽視保護視力,同樣會增加患上青光眼的機會。 眼科專科醫生梁裕龍指出,臨床上的老花個案越趨年輕化,主要是機不離手令雙眼過度勞損,提早出現退化。 本文所提供之資訊僅適用於健康和健身目的,不能用於診斷疾病或其他病況,亦不用於療癒、緩和、治療或預防疾病 (詳情請參閱「條款與條件」)。 本文所含任何健康相關資訊僅為便利而提供,不應視為醫療建議。
梁裕龍: 梁裕龍醫生好唔好: 醫生專欄
梁裕龍行醫多年,幫助眼疾病人無數,他在眼科專業的成就已備受肯定,而他在青光眼的科研工作,造福的更不僅限於自己的病人。 二十多年前,歐美人士正常眼壓性青光眼的患者較少,當地醫學界就此進行的研究有限,但他卻留意到不少病患者眼壓正常,但患上青光眼的病人數量也相當多,其後團隊便開始着手研究,發現在中、港、日、韓等地,病例並不罕見。 以香港為例,在開角型青光眼病例中,就有逾四成人士眼壓正常。 過去,醫生若沒有發現病人眼壓出現異常,便不會進一步檢查,而錯失了治療青光眼的良機。 香港眼科學會及香港眼科醫學院昨合辦「世界青光眼日」活動,眼科醫學院院長陳偉能指,據推算香港約有十萬人患有青光眼,當中逾半數人不知自己患病。 眼科學會委員梁裕龍指,青光眼佔本港永久失明原因約兩成,該病主要是眼球內的眼液循環不良令眼壓上升引致,急性青光眼病人會出現眼腫及眼痛等徵狀,慢性青光眼則無明顯病徵,病人視力會逐步受損。
醫術就十分好唔冼再講, 但主要想講佢係小數咁成功, 賺咁多錢既醫生中, 仲可以保持高尚醫德既一位醫生. 本集請來脊骨神經科醫生陳竣煒講解脊椎側彎的成因,以及簡單檢查自己是否有脊椎側彎的問題,亦建議了一些處理方法,例如示範了一些瑜珈動作幫助舒緩和改善問題。 香港資深傳媒人倪秉郎,原來亦是資深太極師父,有200多名徒弟。 他退休後先學少林內養功,再學台灣平甩功,更前往澳洲珀斯學冥想,走遍各國尋訪名師學習養生。 本集倪秉郎師父會講解學習太極的好處,分析太極如何幫助長期病患者,介紹太極裡的一祖二宗三小派,亦會親身示範楊式太極拳及最適合作為熱身的平甩功。
梁裕龍: 健康生活
梁裕龍又指,不少人40至50歲因眼睛較乾,難以配戴隱形眼鏡,所以老花隱形眼鏡非所有人適用。 若患者是近視度數較深的人,若雙眼有500度近視,並同時有老花,可選擇把一隻眼的眼鏡配少100度,從而在光學上抵償100度的老花,稱作單眼複視。 正常視力的人,40歲便有機會出現老花;而患近視的人則會較遲出現老花,普遍約50歲後才開始出現老花。 梁裕龍 有眼科醫生警告,青光眼初期無明顯病徵,不少人因眼痛及眼脹求診時,視覺神經或已受損,若延誤治療,更會永久失明,建議四十歲或以上人士,每隔半年至一年驗眼一次。 定期驗眼:小朋友可以由四歲起定期驗眼,以提防近視或弱視不斷加深。 根據美國眼科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Ophthalmology)的準則,40歲開始各種眼疾的發病率都會增加,如青光眼、白內障、黃斑點退化等,因此建議踏入40歲應進行第一次驗眼,往後再定期覆檢。
他曾經見過最年輕的老花個案為36歲,最常見的職業為金融業。 梁裕龍 他又指傳媒行業和金融業一樣,長期看着多個屏幕亦有機會提早出現老花。 眼科醫生表示,牢記「2020法則」有助紓緩眼睛疲勞,即是每看電子屏幕20分鐘,便要看20呎以外的景物20秒,有機會延緩出現老花的時間。 目前,醫生一般透過測試眼壓及檢查眼睛兩旁視野,以確定求診者是否患上青光眼。
梁裕龍: 青光眼有甚麼症狀?
咁我一早已經預約左,我係預約時間早5分鐘去到,開頭入到去都覺得唔錯,姑娘既態度都幾nice,完成左正常既登記程序之後,但都等左一段時間。 由於其他眼疾而引致眼壓過高,如晚期白內障、糖尿病血管增生、葡萄膜炎、外傷、眼球內出血、腫瘤、手術後併發症。 在前房角開放且眼壓維持在正常範圍的情況下,視神經依然受到與其他青光眼相似的損傷。
因內地政策問題,不能同時為兩隻眼睛施手術,故梁醫生先為小朱的左眼進行房角切開術,手術成功後,小朱的角膜變清,眼前畫面變得清晰,路亦走得比以前快。 梁醫生強調這是一個有效手術,惟傷口較大,病人要承受手術風險,及病人術後四星期過着視力模糊日子。 梁裕龍 所以醫學界大約在五六年前研究出新方法,透過微創手術開通新渠道。 如加重降眼壓藥水劑量都無法控制眼壓,就會進行手術,開鑿一條「新渠道」讓房水排走。 「此方法適合一些房角嚴重堵塞病人。昔日此手術屬大工程,患者在術後一個月視力較為模糊。」梁說。
梁裕龍: 青光眼可根治嗎?
患者因眼角膜和瞳孔之間出現黏連,封閉房角內負責排水的小梁,將提供氧分的房水囤積眼內,令眼壓增加,導致視覺神經逐漸死亡。 本集請來香港牙醫學會會長曾憲紀及理事梅秀峰,以及牙齒矯正科專科醫生、香港牙醫學會理事楊日昌從刷牙的方法、牙刷的選擇等講解如何預防牙周病。 內地人對眼科的需求很大,梁裕龍坦言希望本港更多眼科醫生可到內地幫忙,與當地醫護交流技術,令當地病人可得到更好的服務。 根據奧比斯2013年的數字,山西省未有完善的眼疾醫療網絡,對視障人士的支援不足。 梁裕龍表示,和醫護人員傾談當中,得知他們在手術中所用的儀器和香港不同。
養和醫院眼科專科醫生梁裕龍醫生表示,除了降眼壓眼藥水及激光治療外,手術亦是治療青光眼方法之一,新的植入微型支架手術的創傷性會較傳統手術低,患者康復時間較短。 養和醫院眼科專科醫生碧納菲醫生表示,慢性青光眼的病徵並不明顯,初期僅視野周邊開始模糊,再慢慢收窄,若不及早治療,有可能致盲。 至於慢性青光眼的病徵並不明顯,初期是視野周邊開始模糊,再慢慢收窄,有些病人會因此在走路時經常撞到或跌倒,方察覺視力有問題,有部分病人甚至中央視區受影響才求醫,影響治療效果。 梁裕龍醫生好唔好 「柴、米、油、鹽樣樣缺,如何變出一碗佛跳牆?」奧比斯義務眼科醫生梁裕龍,去年與團隊前往山西救盲,憶述巧婦難為無米炊,手術儀器落後兼殘舊,乍看像已被廢置多年,布滿塵埃和刮花痕迹。 原本在香港可靠電腦程式協助,輕易完成的眼科手術,在當地變得舉步維艱。 「身經百戰」的梁裕龍憑經驗,巧用「土炮」方法完成手術,助青光眼患者保存達九成視力,不負病人對「港醫」的期望。
梁裕龍: 激光凹凸洞9大好處
「四字出頭」的傅家俊,曾經受眼疾困擾,加上桌球運動對視力的要求絕對不容少覷,故對不同眼睛健康問題更加關注。 他坦言知悉青光眼的嚴重性,因此想更了解青光眼與深近視的密切關係。 梁裕龍醫生好唔好 咁激光治療期間, 梁醫生會不時鼓勵, 亦不斷解釋當時治療進度, 令我十分放心. 梁裕龍醫生好唔好 梁裕龍指,「亮睛工程」是一個助人自助的項目,會向有負擔能力的病人收回手術成本,藉此支援其他無力負擔手術費用的病人,令項目可持續發展。
「呢類多數由心腦血管病引發,一些微小中風或者個心輸出啲血唔夠,眼睛都好難獨善其身,重點就係搵出呢啲高危因子。」他期望,日後可透過更多臨床科研,藉檢查身體其他器官,盡早確診青光眼,嘗試脫離「眼痛醫眼嘅框框」。 跟不少六、七十年代成長的香港人一樣,梁裕龍出身於勞動階層,也經歷過艱苦捱窮的日子。 他憶述:「細個都窮過,小學有一年爸爸冇工作做,真係食穀種,啲錢每日只夠食一餐粥」。
梁裕龍: 醫生專欄
在發病初期,大多數患者或未能察覺任何徵狀和先兆; 是最常見的青光眼類型。 青光眼是視覺神經(連接眼睛至腦部),與視網膜神經纖維(眼球底部對光敏感的神經組織)損傷有關的眼疾,眼內出現異常高的壓力,而導致視力減退或視野收窄。 每年高達港幣$5,000萬的保障額,滿足您所需的治療及服務。 患上白內障 會導致視力模糊、看到的事物顏色變淡外,更或會失去線條的黑白對比。 醫生指出白內障屬於正常退化的現象,無需過份擔心,而大部份的白內障 是可以根治的。
幸好當時我的視力還可以,未算太嚴重受損,之後一直滴降眼壓藥水,紓緩眼內壓力。 梁裕龍 但近一年,我因為滴降眼壓藥水致雙眼愈來愈紅,有時認識新朋友,對方會被我的紅眼嚇一跳……」張先生說。 五十餘歲的張先生大約在六年前發現患青光眼,求醫及時,滴眼藥水降眼壓後病情受控。 老花鏡的上方和下方焦距不一,上方用作看遠景,下方就用作看近景。 過往要分開兩副眼鏡,隨着科技進步,現時的漸進鏡已經可以一副眼鏡滿足同時看遠近的兩個要求。 然而,配戴漸進鏡的壞處是,看樓梯會變曲,因為眼鏡的下方是用作看近景,而無奈樓梯是在下方,所以患者在上落樓梯時需要小心走路。
梁裕龍: 青光眼患者視野會收窄,左圖為正常視力人士看到的影像,右圖為青光眼患者看到的影像。
「有時放工返到去,屋企人都瞓咗覺」,談到兩名分別8歲及6歲的孩子,梁裕龍特別慨嘆:「小朋友都渴望得到爸爸嘅呵護,老實講,有啲嘢真係補償唔番」。 梁裕龍醫生好唔好 為做好父親應有的責任,梁裕龍堅持每周都抽時間聽孩子傾訴,「做佢哋朋友,了解佢哋想法」。 對於家人的包容,梁裕龍無言感激,並期望往後能於工作、社會服務及家庭之間取得平衡。 逾10年的杏林生涯,梁裕龍坦言病人就是醫生最好的啦啦隊,「病人嘅衷心感謝就係對我最佳嘅鼓勵」。 他期望,隨著內地經濟發展,白內障及青光眼致盲的情況將有望減少。 梁裕龍指出,香港小兒青光眼新症一年少於十宗,英美國家約每萬名新生嬰有一人確診,較常發生在青光眼家族史的家庭,近親繁殖生育亦令患病風險增加。
- 因內地政策問題,不能同時為兩隻眼睛施手術,故梁醫生先為小朱的左眼進行房角切開術,手術成功後,小朱的角膜變清,眼前畫面變得清晰,路亦走得比以前快。
- 過往要分開兩副眼鏡,隨着科技進步,現時的漸進鏡已經可以一副眼鏡滿足同時看遠近的兩個要求。
- 曾有病人治療前未能看到眼前晃動的手指數目,但經治療後令眼壓受控,已可準確說出眼前的手指數目。
- 在前房角開放且眼壓維持在正常範圍的情況下,視神經依然受到與其他青光眼相似的損傷。
- 香港眼科學會及香港眼科醫學院昨合辦「世界青光眼日」活動,眼科醫學院院長陳偉能指,據推算香港約有十萬人患有青光眼,當中逾半數人不知自己患病。
養和醫院眼科部梁裕龍醫生說,青光眼在香港屬常見眼疾,在醫管局統計數字中,百分之二十三失明個案,是由青光眼引起,屬頭號永久致盲疾病。 「青光眼如能及早發現,治療機會高;如不理會,就有機會失明。」梁醫生說。 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兩件事,但當養和醫院眼科專科醫生梁裕龍醫生遇上桌球手傅家俊,在互相「切磋」桌球和眼疾問題時,發覺原來每次瞄準桌球與袋口目標的長短距離過程中,都是做「護眼操」的一種! 而且多做運動也有助小朋友和成年人減少近距離看電子產品屏幕的時間,減低患上部分眼疾的機會,一舉兩得! 老花主要是看近的東西會變模糊,跟遠視相似,梁裕龍醫生指,有遠視的人會較早出現老花;正常視力的人,約40歲左右便漸漸出現老花;而有近視的人則會較遲出現老花,普遍約50歲後才出現。
梁裕龍: 眼科
現代人工作大部份時間都要用到電腦,放工後又機不離手,平常很少有機會讓雙眼放鬆。 梁裕龍醫生 眼科專科醫生梁裕龍指出,臨床上的老花個案越趨年輕化,主要是機不離手令雙眼過度勞損,提早出現退化。 提供各醫生的診所地址、聯絡方法、應診時間和專業資格等資訊供市民參閱,以便大家能夠選擇自己所需的專科醫生。 作為這方面的專家,梁以科研作為他「善群」的基石,傾力研究箇中成因,並初見成果。
梁裕龍: 眼科中心 – 專科醫生
使用者應向醫師尋求醫療建議,尤其是在自我診斷任何病痛或開始新生活方式或運動方案前更應如此。 Cigna 不負責外部網站或資源所提供的內容或資訊正確性,亦不負責使用相關資訊的安全性。 「Cigna」和「Tree of Life」標誌是 Cigna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c. 在美國和其他地方經授權使用的註冊商標。 所有產品和服務均由營運子公司提供或透過其提供,而非由 Cigna Corporation 提供。 信諾DIY隨意保讓你根據個人需要,靈活設計專屬自己的健康保險,基本門診保障已包括物理治療,你更可從多項保障中自選所需,當中包括牙科保障,涵蓋定期口腔檢查、治療費用以及緊急治療﹐是一份真正度身訂造的自選健康保險。
梁裕龍: 梁裕龍醫生好唔好: 眼科醫生
梁裕龍解釋就像洗衣機,有不同性能,香港的可以自動放水、放洗衣粉、洗衣服、脫水等,但內地部份儀器卻只能放水及脫水,其他程序需要手動完成。 除此之外,內地醫生少有使用儀器做手術,連手術專用的鏡亦是花的,但已是當地最好的手術鏡。 梁裕龍 梁裕龍 梁醫生在當地施手術,也「入鄉隨俗」,做手術時以手動方式避開眼內神經。 隱形眼鏡主要讓低於200度老花的人使用,因為隱形眼鏡有一定局限,難以抵償高於200度的老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