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治療肺癌5大優勢2024!(小編推薦)

不少人都會將兩者比較,但其實腫瘤科醫生未必會採取單一療法,而是按多種臨床因素為病人選擇一種或多於一種療法。 對於無法手術的第 III 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一般會接受化療和電療。 在完成療程後,患者可以使用免疫療法來幫助控制癌症生長和復發。 65歲的錢女士(化名)向來沒有吸煙習慣,去年因為咳嗽而求醫,結果確診患上第三期非小細胞肺癌(鱗狀癌)。 醫生在評估過病情後,為她安排同步化療及放射治療療程,其後再作評估可接受免疫治療,故於去年11月開展免疫治療療程。

  • 一直以來有關藥物主要針對性用於第四期,正如前述第四期是肺癌最晚期,延續生命的存活率很低。
  • 一般建議,術後 2 年內,每 3 個月做 1 次追蹤檢查(包括胸部X光、核醫掃描、腹部超音波,必要時,加做電腦斷層或正子造影)。
  • 也有肺腺癌的患者,原本腫瘤已經有多處淋巴腺轉移,因為腫瘤特定基因突變為陰性,不適合標靶治療。
  • 目前非小細胞肺癌佔國內肺癌約9成患者,其餘為小細胞肺癌,而非小細胞肺癌又可分為腺癌、大細胞癌與鱗狀細胞癌,針對不同基因型態,已有許多治療武器可選擇。

表皮生長因子受體 是一種蛋白,有機會在癌細胞表面大量出現,促進癌細胞生長。 當部分肺癌細胞出現 EGFR 基因突變,就會引發 EGFR 肺癌,腫瘤會不受控地快速生長,加速癌症惡化。 EGFR 肺癌常見於非吸煙者、亞洲人、女性及腺癌患者。 由於EGFR肺癌早期沒有明顯徵狀,所以患者在發現自己患癌時大多已到了中後期。 本文所提供之資訊僅適用於健康和健身目的,不能用於診斷疾病或其他病況,亦不用於療癒、緩和、治療或預防疾病 (詳情請參閱「條款與條件」)。 本文所含任何健康相關資訊僅為便利而提供,不應視為醫療建議。

免疫治療肺癌: 保險方案

目前醫界已經使用的方式之一是藉由腫瘤細胞上的特殊標記來辨識療效。 將病人的腫瘤組織切片後進行特殊染色,觀察腫瘤細胞上的分子表現。 免疫治療肺癌 若病人表現出較高的PD-L1 分子,代表使用抗PD-1 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時,會有較好的治療效果;反之,若PD-L1 表現的較少,療效也會通常較差。 所以算一算,實際上國內肺癌的患者只有約四成能接受標靶治療。 而另外六成的病患,一旦化療後效果不佳,還是會面臨到無藥可用的困境。

由於標靶治療及免疫治療的發展,晚期肺癌的治療成果也有明顯提升。 對於局部晚期、局部侵犯型的肺癌,可以先使用標靶、免疫或化學治療進行所謂的「新輔助治療」,讓腫瘤縮小,再進行根除性的手術切除。 或者在手術切除後,以標靶、免疫或化學治療進行輔助性治療,加強癌症控制,減少復發和移轉。 除了手術外,中晚期肺癌治療,可以根據基因變異檢查,選擇適合並且能對症下藥的標靶治療或免疫治療,或與化學治療藥物搭配,決定符合病人的個人化治療方針。 免疫治療:癌細胞會抑制免疫細胞調控,造成癌細胞過度增長,免疫療法為使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重新喚起免疫系統攻擊癌細胞。 目前非小細胞肺癌佔國內肺癌約9成患者,其餘為小細胞肺癌,而非小細胞肺癌又可分為腺癌、大細胞癌與鱗狀細胞癌,針對不同基因型態,已有許多治療武器可選擇。

免疫治療肺癌: 【咽喉癌】了解檢查、治療方法及收費 + 保險理賠

這類中央型的肺癌初期的時候,即使用電腦斷層都不容易發現。 另外,老菸槍除了用低劑量電腦斷層進行篩檢外,也可以考慮用螢光支氣管鏡早期診斷。 螢光支氣管鏡能夠看出一般可見光看不出來的早期癌病變,像照妖鏡般提高早期診斷率,輔助低劑量電腦斷層在中央型肺癌篩檢的不足之處。

2019年下半年,有兩個免疫治療的藥物先後證明在擴散期的病人同時和標準化學治療合併使用,能有效地延長腫瘤控制時間以及總體存活期而得到世界的認可。 因此免疫治療合併標準化學治療已經成為擴散期的病人新的標準治療。 小細胞肺癌顧名思義是長得很小顆的癌症,這是從單一顆癌細胞來看的,並不是指腫瘤的整體大小。 免疫治療肺癌 小細胞肺癌的細胞在顯微鏡底下看起來相對於其他肺癌細胞而言是很小顆的,組織切片染色後呈現深藍色,容易碎裂,這樣的特色通常病理科醫師可以直接做出診斷。

免疫治療肺癌: 免疫治療如何激活免疫系統?

目前用於治療肺癌的「保疾伏」與「吉舒達」,其機轉都是屬於其中的「ANTI-PD-1」。 應用最廣的是「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它能夠活化病人體內T細胞去攻擊癌症,有機會長期抑制腫瘤或達到完全緩解。 而免疫治療亦可應用於其他腫瘤,惟目前尚要等待臨床第三期的研究結果。 主要透過刺激自身免疫系統,或利用與免疫系統相類似的成份,幫助身體更有效地攻擊癌細胞。 大部份的免疫治療仍在研究階段,暫未被廣泛應用;少數免疫治療藥物則獲准應用於某些類型的皮膚癌、腎細胞癌、肺癌、頭頸癌,主要透過靜脈注射的方法施用。

  • 人體免疫系統具自我抑壓的機制,此機制好比出境過關必經的「檢查點」然而,狡猾的癌細胞懂得利用「檢查點」的機制,避過免疫系統的偵測。
  • 另外,老菸槍除了用低劑量電腦斷層進行篩檢外,也可以考慮用螢光支氣管鏡早期診斷。
  • 自2011年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批准第一種免疫治療藥物治療癌症後,免疫治療往後數年的發展可謂一日千里,亦成為治療癌症的重要手段之一。
  • 展望未來,即便肺癌被稱為「最難治的癌症」,但隨著療法推陳出新,治療的「工具」越來越多,除了傳統的手術、化療之外,標靶、免疫治療雖然相對複雜,但也更能為患者「量身定做」。
  • 目前基因檢測技術可找出9種突變基因,台灣人肺癌當中最常見的肺腺癌,大約51~55%為EGFR基因突變,其他如ALK、MET等基因,也已有多種標靶藥物可做為選項。

臺北榮民總醫院腫瘤醫學部顧問醫師蔡俊明教授解釋,如果把啟動身體防衛機制的「免疫T細胞」,譬喻成一輛運作良好的消防車,這輛消防車要滅的「火」就是癌細胞。 那麼癌細胞會「用各種方式」來癱瘓T細胞,讓身體的防禦功能無法順暢地消滅癌細胞。 而免疫藥物的原理就是找出癌細胞癱瘓「免疫T細胞」的途徑,再予以治療,讓免疫系統「活化」後去攻擊癌細胞。 一旦到了第三期階段,就要視乎情況,決定能否動手術,再配合電療及化療。

免疫治療肺癌: 患者望獲藥費資助

雖然免疫治療能夠為部分癌症病人帶來不俗的治療效果,例如肺癌、膀胱癌及皮膚癌等,不過免疫治療尚未如手術、化療、放射治療、標靶治療等治療方式般普及,有研究指出,只有約15%至20%的癌症病人對免疫治療有反應。 然而,目前已有超過70種免疫治療藥物正進行臨床試驗,相信隨着醫學的進步及發展,免疫治療將來能夠用於更廣泛的癌症治療之上。 養和醫院放射治療部副主任蔡清淟醫生指,有了準繩的診斷方法,再配合理想的治療,可大大控制肺癌病發機會,以及延長患者的壽命。 現時治療肺癌上,如在肺癌初期(第一期),加上患者身體情況許可,可做手術將癌組織切除。

香港藥學服務基金代表鄧樂詩藥劑師(左)、臨床腫瘤科專科潘智文醫生(右)。 最近還有一個針對局部晚期無法手術切除的非小細胞癌【註1】的研究發現,免疫治療有預防復發的效益。 舉例來說,有些病患的腫瘤緊貼心臟組織,利用手術切除腫瘤,勢必就會傷害到心臟組織,傳統上便只能採取放療搭配化療的方式來治療。 根據衛生防護中心的資料,各種癌症之中,肺癌屬本港男性第二位最常見,女性則第三位,而最為普遍的肺癌治療方案都離不開電療及化療,但這些治療通常都帶來不少副作用。 反之,近年香港針對第三期肺癌的最新免疫治療法,副作用會相對輕微,對患者而言,最新的免疫治療絕對是個不可多得的好消息。 免疫治療(Immunotherapy)被視為抗癌新希望。

免疫治療肺癌: 癌症傳媒報導

他舉例,一名50歲晚期肺癌女性,PD-L1只有3%,2016年底開始打,化療部分有健保,免疫藥物則全自費,至今三年半也是相當穩定。 無論第一例在第一線單純用免疫療法,或第二例一線用免疫加化療,都有很好療效。 王金洲也強調,晚期不是末期,末期是指毫無辦法、治不了,但現在有了免疫療法、標靶治療,也給了患者一項選擇,只是免疫療法遲遲沒有開放、價錢也是患者的絆腳石。 肺癌的存活率和期數有關,早期的存活率高達9成,然而到了第四期時存活和治癒的機會就極低了。 因此,定期的身體檢查,能有助及時診斷出微癌,並於初發時及時治療,以免拖至後期無法可治。 年輕女性非吸煙患者的患肺癌數字上升,醫學界估計和基因突變有關。

免疫治療肺癌

本次健保放寬,若治療有效,進入第二年的治療費用就能省下,對於病人與家庭來說,都減輕了很大的經濟負擔。 免疫治療肺癌 肺癌是香港的頭號癌症殺手,大致可分為小細胞癌及非小細胞癌,前者多由吸煙所致;後者則有否吸煙習慣亦有機會患上。 由於本地煙民人數持續下跌,現以非小細胞癌的個案居多,約佔整體的85%。 在非小細胞癌中,較常見的有肺腺癌、鱗狀上皮癌及大細胞癌三大類,前兩類共佔約90%,並以肺腺癌最為常見。

免疫治療肺癌: 肺癌专家吴一龙:不否认免疫治疗是“抗癌神药”,但它有致命弱点

另有少部分病患服用標靶藥物會發生「間質性肺炎」,且大多發生在開始服藥後的前 2 個月,屬於比較嚴重的副作用,病人可能因此出現呼吸衰竭。 因此,使用標靶藥物時如果出現不適症狀,應儘早告知主治醫師。 目前,免疫療法在晚期肺癌的第一線治療,分單用及併用化療兩種,王金洲認為,加化療更能提高免疫療法的成效,可惜的是健保只允許單用免疫藥物。

免疫治療肺癌

及後,她在接受數個月鞏固免疫治療後病情再有惡化跡象,血液及活檢測試發現她有罕見的基因突變,現在正接受標靶治療,病情亦再有改善。 醫學進步下,癌症的治療方法不斷推陳出新,近年獲歐美醫學界證實其療效,以靜脈注射進行的「免疫療法」,在香港已被應用於第四期黑色素瘤的一線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二線治療,以及其他癌症療程。 免疫治療是透過針對腫瘤細胞發出的特別訊號,使被抑制的免疫系統恢復攻擊及控制腫瘤的功能。 不過,在大陸同樣被採用醫治癌症的另一種免疫療法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 “細胞因子激活的殺手細胞”,則至今仍未有臨床研究證實可控制腫瘤,且帶有不少風險。 為讓更多患者受惠,香港藥學服務基金最近就聯同英國阿斯利康推出了第三期非小細胞肺 癌免疫治療藥物資助計劃,為符合資格的患者提供資助,在完成指定週期的免疫治療療程後,將可免費接受免疫治療。 去年因咳血而確診第三期非小細胞肺癌的錢女士(化名),醫生在評估過病情後,為她安排同步化療及放射治療療程,其後再作評估可接受免疫治療,並於去年開展免疫治療療程。

免疫治療肺癌: 細胞免疫治療原理

這雖然仍是一小步,但代表這個疾病的治療已經進入了另一個新紀元。 新的治療將有機會一個接著一個出現,而且因為新的藥物開發技術和觀念,甚至是新的臨床試驗設計的概念導入,新藥開發及上市的時程會明顯地縮短。 我們應鼓勵病患積極接受最新的標準治療,在遇到瓶頸時思考參加臨床試驗的可能性。 腫瘤有效控制的時間延長意味著病人更有機會「等一個新藥」的出現。 肺癌是全球癌症前幾大死因,過去早期肺癌治療多透過手術與化療,但手術切除或化療後仍有復發的風險。

免疫治療肺癌

高尚志副院長提到,國內外文獻都發現,EGFR突變者若未以標靶治療對症下藥,很容易復發,且特別容易造成腦轉移。 因此肺腺癌患者都建議進行基因檢查,便可以針對EGFR突變早期患者進行標靶輔助治療,而標靶用藥仍須注意皮膚、腸胃等副作用。 高尚志副院長分享,化療作為術後輔助治療已經行之有年,但效果有限,且有些副作用讓病患難以忍受,即使做完全部療程,仍有復發風險;然而現今技術進步,針對基因突變者,如EGFR基因突變,就可考慮標靶藥物治療。 免疫治療肺癌 術後化療,並加上標靶,已有研究證實可降低復發風險,可說是早期肺癌治療新突破。

免疫治療肺癌: 世界癌症死亡第一名 肺癌早期診斷靠LDCT

此時再進行化學治療反應就差很多了,漸漸腫瘤就失去控制。 統計顯示, 30 年來,臺灣肺癌的發生率增加了3倍,更可怕的是發生率還在繼續上升。 免疫治療肺癌 而國健署的癌症統計顯示,國人被診斷出罹患肺癌時有6成左右是已經轉移,無法手術治癒的晚期(第四期)癌。 幸運的是,除了手術,肺癌是目前擁有最多治療選擇的癌症。 临床上把驱动基因阴性的病人分成三种类型,每一种都有不同免疫治疗组合方法。 联合用药成为大癌种治疗的趋势,但用到多种药物,意味着药物副作用可能更大。

免疫治療肺癌: 癌症免疫藥療 有長期存活率

此抗癌四重奏是由4種藥物互相配合的組合式治療方案,包括抗血管增生標靶藥、免疫治療和兩種化療藥物。 其中的EGFR肺癌標靶藥物主要針對促進生長的「上表皮生長因子」基因異變細胞。 王金洲說,化療、標靶治療是目前治療癌症的主要武器,化療歷史悠久,幾乎適用於所有癌症,但副作用較大,常讓癌友吃不消,且平均有效期間僅半年,至於標靶治療,則有抗藥性問題,容易復發。 王金洲表示,最近一名肺部嚴重積水的肺癌患者患者,前後接受化療、標靶等治療,已經用到第四線,等於無藥可用,最後接受免疫療法,一兩周內症狀明顯好轉。 因為肺癌依照分化程度與型態特徵又可分為小細胞肺癌、腺癌、鱗狀細胞癌與大細胞癌,其中,只有腺癌的細胞表現能被標靶藥物有效定位。 而在台灣,這類的病患只佔所有肺癌的六成五,且即使是腺癌,也必須屬於特定的基因型。

免疫治療肺癌: 疾病百科

部份腫瘤適合作一個較短時間的放射及化療治療,完成療程後,如反應理想,腫瘤明顯縮小,可透過外科手術切除。 以手術切除腫瘤及其周邊組織,適用於心肺功能良好且腫瘤沒有明顯擴散的早期肺癌患者。 免疫治療肺癌 部分臨床第IIIA期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或會在接受手術前先進行化療,而第I及第II期的患者或會在手術後輔以化療。

免疫治療肺癌: 肺癌——肺癌的診斷

在肺癌種類方面,可分為非小細胞肺癌及小細胞肺癌,前者可再細分為腺癌、鱗狀細胞癌及大細胞癌等,後者亦包括有小細胞表皮癌及低分化神經內分泌癌等。 「所有免疫藥物越早用效果越好,腫瘤縮小程度越佳。」王金洲除了肯定今年健保的調整,也建議健保條件能再放寬,包括允許同時加化療讓效果更好。 免疫治療肺癌 此外,建議PD-L1(生物標記)表現量限制能更彈性,有些病人雖然表現量低,用免疫加化療還是有效果。

EGFR是一種蛋白,有時會在腫瘤表面大量出現,令癌細胞迅速增生。 酪氨酸激酶抑制劑 可針對 EGFR基因突變,阻斷其生長訊息,從而令腫瘤凋亡。 現時,EGFR TKI已被核准作爲 EGFR 基因突變型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有效一線治療選擇。 對於無法以手術切除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由於癌細胞已經擴散,治療性質為紓緩。 這階段,醫生大多建議使用化療藥物來控制身體各部位的腫瘤,延長患者的存活期。

而其免疫治療效果理想,腫瘤一直受控的同時,亦無嚴重不適,只有輕微咳嗽,未有影響生活質素。 目前基因檢測技術可找出9種突變基因,台灣人肺癌當中最常見的肺腺癌,大約51~55%為EGFR基因突變,其他如ALK、MET等基因,也已有多種標靶藥物可做為選項。 高尚志副院長指出,標靶藥物自十多年前開始慢慢發展,從第一代發展至第三代,健保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有條件給付,比起過往已進步許多。 他特別強調,無論術後是否曾使用過化學療法,接受精準治療作為輔助療法,能降低疾病復發風險、延長無疾病存活期、追求肺癌治癒可能性。 研究顯示,化療的緩解持續時間中位數為6.3個月,但免疫治療則長達29.1個月,新的研究結果實在令人鼓舞。 免疫治療肺癌 此外,免疫治療的副作用也相對較少,因為藥物旨在重啟患者的自身免疫系統,以識別癌細胞並作出攻擊,原理有別於化療同時攻擊正常細胞及癌細胞,因此,接受免疫治療的病人除了壽命得以延長,也能保持生活質素。

然而,要進行免疫治療,癌細胞上必須帶有相應的免疫檢查點,否則免疫治療便不能發揮功效。 視乎免疫治療藥物的種類、腫瘤的位置,以及患者的健康狀況,免疫治療的副作用因人而異。 因此病人在接受免疫治療之前,醫生會向病人詳細講解有可能出現的副作用,病人如有任何疑問,應主動向醫生提出查詢。 理論上,免疫治療適用於多種癌症,但現時其療效在不同癌症仍有差異。 臨床數據顯示,在所有癌症患者當中,約有15%至20%的患者對免疫治療有反應。 現時免疫治療較多應用於晚期患者或一些接受過一線治療後復發的患者。

免疫治療肺癌: 第二代CD20單抗 提升濾泡性淋巴癌治療成功率

化療能廣泛於各類癌症,包括非小細胞肺癌治療,至今仍未能被任何療法完全取代。 結合四種藥物治療可以產生協同效應:化療藥物主要擊殺癌細胞,而免疫治療藥物能激發身體免疫能力,活化T細胞消滅癌細胞,抗血管增生藥物則可以壓制腫瘤的不正常血管生長。 近年推出第三代針對EGFR變異的口服標靶藥物可在一線治療時就強力有效打擊癌細胞,以抑制病情。 根據《新英倫醫學雜誌》研究顯示,第三代標靶藥的整體存活期中位數達38.6個月,較傳統標靶藥延長了6.8個月,而第三代與傳統標靶藥的無惡化存活期分別是18.9個月和10.2個月,成效較顯著。 雖然在早期普查仍未有新方法,但在抽取肺癌組織的診斷技術上,卻有新突破。 林冰醫生稱,現時如懷疑患者患上肺癌,可採用支氣管鏡或肺部活組織檢查等方式,透過支氣管或採用皮膚穿刺式的方法,進入肺部抽取組織化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