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狀骨」位在雙腳內側腳踝下側,靠近腳拇趾這一側的地方,也就是5根腳趾骨連接腳掌大骨的地方,形狀就像彎月一樣。
桃園縣任姓民眾不慎扭傷腳踝,疼痛3到4週都沒有好轉,X光檢查後竟發現,她的腳踝上多長了一塊小骨頭。 壢新醫院骨科醫師侯咸仰說,這是人體在骨化過程中,腳踝上的「舟狀骨」沒有融合成一塊骨頭所致,約有15%的民眾有這類問題,不算少見,只是沒有發現。 腳骨頭 如果走路會痛,不走路也痛,甚至連休息、睡覺時都會痛,才建議手術切除副舟狀骨,但這類患者大約只有5%,要手術也必須年滿18歲,確認發育期結束、舟狀骨沒有自然融合後才能動刀。
腳骨頭: 腳踝易疼痛 原來是多長一塊骨頭
任姓民眾說,她喜歡穿高跟鞋逛街,但逛一下就會覺得腳酸痛,甚至有一次還為了要不要休息,和一同逛街的姊妹淘吵架,現在才發現原來逛街容易累是因為多一塊骨頭的關係。 侯咸仰說,不論男、女,出生時舟狀骨都是分離的兩塊骨頭,到了發育期,在正常骨化的過程中,兩塊骨頭應該融合成一塊才對,如果沒有融合,反而形成兩塊各自獨立的硬骨,臨床上就叫做副舟狀骨(或稱為副生骨、附生骨)。 腳骨頭 一般來說,左、右腳的舟狀骨會同步融合,或是同步不融合,臨床上也有案例是一腳融合、另一腳沒有融合,但這種狀況比較不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