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磡永別亭2024全攻略!(小編推薦)

中學二年級信了耶穌,非常熱心,常常到教會參與事奉,您說我當家庭是宿舍,只管聽耶穌話,人打你左臉,連右臉也給人打,不還手,男孩子怎可能沒有火氣? 我想這話是您對我的關心,怕我失了志氣,不追求卓越。 鍾愛理遜和留產所也都是消失了的人和物了﹐他們完成了各自的歷史任務﹐已屬香港歷史掌故一部份。

  • 現在的真相和將來的真相是不同的,將來我們都變成灰。
  • 據說在這進行建設人造纖維的工程期間,一名正在頂部走動的工人,疑因失足墮下地面,當場斃命。
  • 最早收到死亡約書的店家,冰冷的鐵閘門還殘存它離去時的憤恨;鐵鏈後、玻璃門內的凌亂光景,以及街邊疑似店家丟空的雜物散落,像是宣示著它的僨僨,以及離去前的倉促不捨。
  • 當年「永別亭,即是停屍間,建於在理工大學的泳池,方便屍體運至和合石,因利乘便,紅磡便大酒店雲集。
  • 60年歷史的上海餅店小寧波、客似雲來的燒味店、手製漢堡包時新快餐也可能不保、舊式鏡架鑲畫舖、童年的漫畫店….重建,消滅一切。
  • 打佬」的奏樂水準參差﹐吹打出來的樂聲音律皆不準﹐不止刺耳﹐更添多一份詭異的恐怖感﹐我記得當時感覺一陣寒意﹐嚇到狂哭﹐停不了﹐李麗華他們還笑我怎麼那麼細膽。

有傳聞指,香港理工大學的所在地是日佔時期的亂葬崗;及至 60、70 年代,現今理工大學網球場位置(另有一說指是游泳池)曾被闢作公眾殮房(停屍間)及供人出殯行殮的「永別亭」,故此多年來鬼故亦傳之不絕。 紅磡永別亭 後來,香港工業專門學院(工專)升格為香港理工學院(理工),港英政府市政總署遂將公眾殮房及永別亭,遷移至紅磡暢行道跟殯儀館集中在一起,同時永別亭亦易名為「九龍市立殯儀館」。 經過理工大學的出入囗時,相信都會對遮風避雨的紅色人造纖維不會陌生,幾何的建構以及鮮紅用色,眼球很容易便會被吸引! 可是,真正使這些人造纖維成為理大特色的原因,可能是跟一宗工業慘案有關。 紅磡永別亭 據說在這進行建設人造纖維的工程期間,一名正在頂部走動的工人,疑因失足墮下地面,當場斃命。 其後,不少學生在經過這些人造纖維時,均看到有鬼影在其頂部,來回踱步,然後在一瞬間消失。

紅磡永別亭: 大學鬼故!小心嚇壞 只有一間冇出過事|網絡熱話

善始善終,上、西環自開埠以來,就是華人生老病死的地方。 與其說這裏是陰森恐怖的鬧鬼勝地,倒不如說這裏是香港殯葬業的起源。 只要百無禁忌,上、西環的生死故事絕對是香港歷史重要的一頁。 由於事發地點鄰近有「永別亭」之稱嘅紅磡市立殯儀館,故此坊間傳言有「831鬼魂」影響鐵路系統運作而令火車出軌。

不過,有宿舍老鬼教路,志文111號房內有個特別記號,就是有其中一個階磚是紅色的。 80年代末,新亞書院宿舍志文樓宿舍地庫111室中,住了一名電子工程系學生及一名醫科生。 他拿起平日做功課時裝嵌電路板的工具,包括銅線、電池、焊接器和……鬧鐘。 時間到了,通電,他就被電死在床上,七孔流血,染紅了地上階磚。

紅磡永別亭: 分享此文:

據Billy說,當年那間永別亭舊址就是今天的家X坊了。 「我8丶9歲時常到婆婆的店玩耍,我還很有印象,那個年代醫學仍不昌明,如果有人皮膚出疹或風癩之類,便會叫我走到永別亭拿些燈油出來,據說這些燒點在每具屍體旁的油燈可有這個醫療效果,小朋友甚麼都不怕,而且幫他們完成任務後又有一筆頗可觀的小費,所以我樂意做」。 理工學生餐廳有一排落地玻璃,以往可望通外面的泳池。 據傳一名教授的年幼兒子在泳池溺斃,有學生在晚上從飯堂看見一名小孩從泳池邊爬出,走向飯堂然後消失,嚇怕學生,此後飯堂便替玻璃貼上磨砂膠紙。

  • 按道理說,該區的鬼故事應該在1900年代就開始流傳起來,但事實上環、西環的生死故事早在開埠之前就已經開始了。
  • 有傳聞指,香港理工大學的所在地是日佔時期的亂葬崗;及至 60、70 年代,現今理工大學網球場位置(另有一說指是游泳池)曾被闢作公眾殮房(停屍間)及供人出殯行殮的「永別亭」,故此多年來鬼故亦傳之不絕。
  • 社區組織「躍變龍城」之前正有個「九龍開埠時——指點四山導賞團」,從何文田區的十二號山、老龍坑山、採石山和紅燈山,居高俯瞰紅磡至土瓜灣間滄海桑田的變化發展,途中輕鬆遊走各配水庫遊樂場,既聽歷史亦可飽覽美景,感覺一流。
  • 直至1951年,三代都經營長生店的「殯儀大王」蕭明,從一名外國人手上買下香港殯儀館後,殯儀館發喪才逐漸普及,與此同時義莊或在家中發喪的習俗也開始式微。
  • 東堤小築原本是長洲度假勝地,鄰近水清沙幼的東灣泳灘,但自從燒炭自殺事件不斷發生,這裡因鬧鬼而聞名。

大酒店外停泊幾輛的紙紮金色私家車,也有房子和婢女。 紙紮店業在紅磡也是歷史悠久,老闆娘確是健談,很少外人會跟她談手藝傳統。 紅磡永別亭 紅磡老區,面對強拍,業主被強行收回業權,為了重建發展。重建,失去不獨巷里文化,橫州收地的不公義,在市區亦悄悄上演。 當中「三巨頭」之一的萬國殯儀館在1970年由蕭明再斥資900萬元購入,原址本是北角海堤街16號,之後蕭明將萬國殯儀館轉交東華三院,以非牟利方式營運。 1980年東華三院遷址紅磡再自資逾1,000萬元興建萬國殯儀館,當時蕭明亦捐出100萬元以表支持,2003年再耗資逾4,000萬元改善工程。

紅磡永別亭: 發表迴響 取消回覆

網上名不見經傳的街坊名店自設燒烤爐,以香脆的乳豬著名。 至於毗鄰、有「亞洲最大的禮堂之一」之稱的世界殯儀館,亦與蕭明有關,是其助手另起爐灶的傑作。 加上鑽石山殯儀館、大圍寶福紀念館及福澤殯儀館,香港的殯儀業現由這7間殯儀館主導。 這一帶未來或許會換成更高更新的住宅跟商場,便利了住民也美麗了城市,只是那些經歷多年變遷的老店也將成為記憶裡的風景。

香港開埠之後,不少人會南下來港尋找發展機會,而「太平天國事件」也令不少難民南下來港避難。 從外鄉來港的浪子們,除了靠同鄉和同事的接濟外,還會尋找心靈上的慰藉,例如宗教、神靈等。 上環最早出現的廟宇是已經清拆了的城隍廟,然後接着出現的是文武廟和廣福義祠。 當時香港的人口增激,意味着喪葬的需求也會增加,而且當時南下的,大多都是單身漢,即使死了也沒有人知道。 其後,有「百姓廟」之稱的廣福義祠,因為管理不善,加上當時不少貧苦的單身漢知道自己差不多「夠鐘」時,都會自行到廣福義祠等待時間到來,所以,當時廣福義祠的環境就是人屍共處。

紅磡永別亭: 香港理工大學歷史與鬼故 | 紅磡 鬼故

當年據說有兩個同系同學,在校內認識,同時感情一發不可收拾。 況且男的又生於一個窮困家庭,固然受到女方家人的白眼。 劏房的呎租比豪宅還要高,市區的空置舊樓是重要的資源,供基層暫時棲身。 外地有空置稅,令空置單位流入市場,而不是空待十年的重建發展。 訴說簡單樸實的年月,滿有希望的時代,庶民建築,沒有西式的講究,但不失上世紀中,逃出中國文化人的典雅和心思。 從早上到中午,街上都傳來本地唯一上海餅店「小寧波」炒製芝麻和花生餡料的香味。

紅磡永別亭

一般人以為小寧波是上海湯丸,其實老闆賀生最擅長做上海餅。 他是餅店的二代人,父親逃避戰亂,從上海走到香港,孑然一身,餘下手藝和堅持,在紅磡落地生根。 經過何文田配水庫,旁邊就是綠色鐵欄,山徑旁是一條較窄的樓梯往上,必須小心上行,沿路還可望到九龍東,觀塘、九龍灣以至郵輪碼頭等景緻,上到最頂就是採石山山頂,為一個草地球場,同時也是何文田高地水庫。 說著說著,我們已上了京士柏上配水庫遊樂場,一片綠草極為怡神,另外還可看到愛民?

紅磡永別亭: 香港・黃埔街|重建與清拆,那麼城市的記憶呢?

可能隨着路面交通日益繁忙,到了唸小五、小六時已不再見到這種巡遊,再聽不到令我恐慌的深沉哀樂了,這些畫面和聲音已屬於一個消失了的年代,大部分讀者恐怕只能憑第三者的文字描述自行想像了。 到了梓峰滿月,家境已較寬裕,這次在彌敦道裕華國貨隔了一條南京街的金漢酒樓夜總會,不是包全廳,只在夜總會那層一角筵開幾席,我記得現場有樂隊演奏,剛過了十歲不久的我還拉住黎海寧到舞池學成年人跳當時流行的扭腰舞,那是一九六二年。 幾次擺的滿月酒我想多少都間接反映到香港社會、經濟的變遷。

紅磡永別亭

據母親說這些留產所不再是交由「接生婆」來接生,模式運作和現時的私家醫院相若,每個入住孕婦可找一直跟進的醫生來接生,以前的人較多生育,這類流產所除了較經濟,也減輕正規醫院的負荷。 梓峰在八月四日出生,瑪麗蓮夢露在八月五日服用過量安眠藥逝世,她逝世的報章頭條,我記得是我探望母親和新弟弟時在留產所率先讀到的。 似乎是一個頗富傳奇性的本地外籍人士,可惜記載有關她的資料基本上很少。 鍾愛理遜和留產所也都是消失了的人和物了,他們完成了各自的歷史任務,已屬香港歷史掌故一部分。 在此盡我所知點滴他們,就當是自己對香港風物作的一點記錄及交代吧。

紅磡永別亭: 紅磡歷史相片

當時被懷疑在香港從事間諜活動、或者意圖推翻英國殖民地政府的政治犯,均在此被拘留及嚴刑逼供,甚至毒打致死。 加上摩星嶺一向被視為猛鬼地帶,所以「白屋」也成為了鬼屋,不少人都嘗試闖入探險。 國殤之柱由五十多個表情痛苦和被扭曲的人堆疊而成,現擺放在香港大學黃克競平台,有關其背後的歷史意義便不多作說明,不然就變成了歷史台而非怪談。 其駭人地方除了在於雕塑的扭曲散發著寒意外,有不少學生竟稱在睌上經過時會聽到連串慘叫從中傳出! 有部分學生更指,明明是酷熱的夏天,但經過此雕塑時總是感到滲人的寒意。 唔好以為理大位處於尖東旺區,而且又冇乜樹林水池,就會少呢一類鬼故事。

紅磡永別亭

土瓜灣正好發展輕工業,有不同的工業大廈和紡織廠,既有五羊牌電芯、金錢牌水壺等品牌,亦有南洋紗廠、偉倫紗廠等建設。 50年代九龍城有13個鄉、數十條村,正好提供勞動力,那邊中環和尖沙咀則是金融商業的基礎,成就了香港經濟的飛躍。 鬧鬼不一定在偏遠地方,位於旺角的雷生春,便是相當有名的「鬼地方」。 雷生春是一幢 3 層高的戰前大宅,由九巴創辦人之一雷亮於 1934 年所建,祖先曾傳令不許變賣或拆卸。

紅磡永別亭: 紅磡站列車出軌

不好意思,由於內容真確性難以辨知,亦只有網上流傳跟「老鬼們」的口述版本,所以這些資料亦只有中文版。 香港首間殯儀館是位於北角的香港殯儀館,當時稱之為「香港大酒店」,早於1930年代已經啟用,但基於傳統中國人的保守思想,當時願意選用殯儀館發喪的人並不多。 直至1951年,三代都經營長生店的「殯儀大王」蕭明,從一名外國人手上買下香港殯儀館後,殯儀館發喪才逐漸普及,與此同時義莊或在家中發喪的習俗也開始式微。 香港理工大學的歷史可追溯至1937年,由「香港官立高級工業學院」(Government Trade School)成立開始,該學院校舍位於灣仔活道,俗稱「紅磚屋」,是香港第一所獲政府資助、提供專上程度工科教育的院校。 吳力波還提到50年代未建理工大學前,這裏曾經有個「永別亭」的殯儀廳和殮房。 「那時儀式舉行後,火車還有白色專卡運送靈柩至和合石安葬,我們稱之為『灰斗』。後來新時代來臨才不彈此調,但我認為紅磡區有幾座殯儀館,都是與此淵源有關的。」吳力波說。

以往三年多,他都從沒遇過怪事,但就一直覺得,隧道的燈很暗沉,就算炎夏季節,亦會有陣陣涼風在隧道飄過。 而從側門經永別亭往隧道不足五分鐘的路程,也要用電筒照明才可完成。 60年歷史的上海餅店小寧波、客似雲來的燒味店、手製漢堡包時新快餐也可能不保、舊式鏡架鑲畫舖、童年的漫畫店….重建,消滅一切。 香港殯儀業讓人感覺陌生又神秘,早期普羅大眾的喪葬服務主要由義莊包辦,只有富裕的家庭才會光顧如長生店的上門殯儀服務,於家中發喪,到現在發展至7間持牌殯儀館,中間的一段歷史不少與香港「殯儀大王」蕭明有關。 大安森林公園、紐約中央公園之於都市的貢獻,是好的。

紅磡永別亭: 歷史

我們說你是難得的演員,不用說話,可以表達如斯多層次的情緒。 每次在安老院探望您時,您對我們表達那種無奈、不願意的情緒,您最不想發生的終於發生在您身上,您生性獨立,不想麻煩他人,不想牽累兒孫。 到了梓峰滿月﹐家境已較寬裕﹐今次在彌敦道裕華國貨隔了一條南京街的金漢酒樓夜總會﹐不是包全廳﹐只在夜總會那層一角宴開幾席﹐我記得現場有樂隊演奏﹐剛過了十歲不久的我還拉住黎海寧到舞池學成年人跳當時流行的扭腰舞﹐那是一九六二年。 紅磡永別亭 溫思勞街的建築物大多是舊樓,是住宅,是佛堂;地下的多是長生店,與殯儀有關的店舖,因為大酒店就在附近。 不過,電氣化火車仍有和合石的路線牌,官方說法是訂購列車時,和合石站仍未取消,所以仍保留和合石的路線牌。

紅磡永別亭: 黃埔站來到前,樸實的黃埔街與老紅磡

特別喜歡這家髮型屋,很飛遜的貼著當時造型時髦的海報,近看紅紅一點一點的,有好多港星護貝卡,努力跟上潮流,但終究抵不過都市更新的時代。 建商手上握著黃埔街的「生命冊」,每一間店舖的生命限期不一,街道上為數不少的店鋪經已遷出了。 最早收到死亡約書的店家,冰冷的鐵閘門還殘存它離去時的憤恨;鐵鏈後、玻璃門內的凌亂光景,以及街邊疑似店家丟空的雜物散落,像是宣示著它的僨僨,以及離去前的倉促不捨。 有關工程拖延近5年,理大於2016年5月就擬建行人天橋計劃諮詢區議會,政府就行人工程於同年11月11日刊憲。 行人天橋以預製組件模式建造,並採用弓弦拱橋設計,建成後毋須佔用公眾地方作支撐。 校方2005年落實拆卸教職員宿舍「百粹苑」,然後耗資13億元在原址興建教學酒店「唯港薈」,設有262間客房,2011年9月27日正式開幕。

紅磡永別亭: 紅磡灣校園與學生宿舍

同類事件相繼發生,不論是早晨或晚上,鬼影依舊被目擊在徘徊。 相傳,校方為息事寧人,指同學所看到的鬼影,有可能只是連接人造纖維的玻璃,所反映的倒影而已,是為同學們的錯覺。 鄰近殯儀館的理工大學,三十多年前是香港工業專門學院(簡稱工專),共有三幢白色建築校舍,有別於現在的紅磚牆設計。 工專正門與現在理大一樣,位於過海巴士站上,側門就在通往紅磡殯儀館附近的隧道旁,而永別亭就在側門對開,即現在有待清拆的理大職員宿舍「百年苑」的位置。 這所大學位於紅磡海底隧道毗鄰,佔地約九萬三千五百平方米。 理大在香港是一所有名氣的大學,聞說這所大學的所在地又是一個日佔時期亂葬崗,後期更是停屍間。

紅磡永別亭: ep13.香港鬼故事之九龍區/W前世今生鬼新娘/ 長洲海灘麻雀鬼/高街鬼撞車/十仔瑪嘉烈醫院小巴油鬼仔及青衣鬼相分享/ 紅磡永別亭鬼故詳細資料分享/宋王壹鬼故 靈異鬼故無廢話版 2019.09.27 Live

理大校園有一塊人造草地,建造期間一名工人誤墮地盤深坑暈倒,但沒人留意到,其他工人更將混凝土注入坑洞,活埋工人。 其後不少學生發現草地經常滲出紅色液體,更有人看見一個滿身混凝土的人在草地上游盪。 香港雖是彈丸之地,但有鬧鬼傳聞的猛鬼地卻為數不少。

紅磡永別亭: 香港理工大學歷史與鬼故

其實在理大學生之中,普遍都會流傳着「校園七不可思議事件」。 那時飯堂的玻璃窗仍未裝上反光膠,原意是給予學生們一個景觀,可是事發後的晚上,從來沒有人敢坐近窗口,原因就是當他們進食時,往往見到一個洋童貼近玻璃,初時有些同學還會逗他笑,可是那個洋童只現出蒼白的面孔,然後身體從下半身開始消失。 原來該工人在製作該天花時,沒有做好安全措施,以致在那天花高處墮下,並即場死亡,事後由於死者的妻子在國內,以致其他家人沒有特別於該拜祭。 在事情發生後的一星期內,已經有多名同學舉頭望向天花時,見到一名男子坐在天花的鐵柱上,狀甚可憐,但是只換來同學的大叫。 後來校方為了息事寧人,唯有表示同學見到的,只是倒影罷了。

紅磡永別亭: 港鐵車站

半世紀的上海人理髮店,放着舊式的椅子,手動的髮剪。 旅遊發展局曾在此拍攝介紹老香港的特色,老闆是上海人,71 紅磡永別亭 歲的趙師傅,避走戰亂,曾入住調頸嶺15區。 他最自豪不是剪髮,而是曾與香港足球名宿,首位效力歐洲頂級聯賽的華人張子岱同場較技。 可惜,父親認為足球無前途,16歲放下球鞋,學剪髮。

紅磡永別亭: 香港理工大學-泳池消失的小孩

在此盡我所知點滴他們,就當是自己對香港風物作的一點紀錄及交待吧。 打佬」的奏樂水準參差﹐吹打出來的樂聲音律皆不準﹐不止刺耳﹐更添多一份詭異的恐怖感﹐我記得當時感覺一陣寒意﹐嚇到狂哭﹐停不了﹐李麗華他們還笑我怎麼那麼細膽。 電氣化火車以上水為終點站,據傳,每日最後一班北行列車,經過和合石時,列車都會減慢車速,讓列車上的「特別乘客」下車。 和合石支線是九廣鐵路(英段),由粉嶺至和合石的一條支線,位於粉嶺站以南,1949年10月14日通車,方便運送遺體到和合石墳場及和合石火葬場。 廣告公司選取最好的版本剪接在一起,沒有留意「連戲」這個問題,因而出現有不同的小童出現,小童的排列次序亦不一樣。

紅磡永別亭: 香港十八區景點

忽然有一天,男生從防盜眼中看進去,只見到一片紅色,起初以為房門後掛上了紅布。 但發現房內毫無動靜,拍門又無人應,於是出力一推,才發現原來那個女生已經吊頸自盡死了,發紅了的雙眼正正對著防盜眼。 第二天早上,同房醫科生終於返回宿舍,原來他去了別處的自修室通宵溫習。 直至一整天後,他才發現,同房已死,並留下「I’ll be back」這句子。 校方為了消除宿生的憂慮,決定把所有房號重新編排,以避免學生知道哪間是111號房。

紅磡永別亭: 內容提供:六月的風

接著就前往老龍坑山︰老龍坑是昔日漆咸道北、曲街、溫斯勞街一帶位置,是一個小小的谷地, 「以前這裏有紅磡村、老龍坑村等,50年代瑪利諾女修會還興建了一批平房區,以石屋建成,讓居民入住。」吳力波說。 社區組織「躍變龍城」之前正有個「九龍開埠時——指點四山導賞團」,從何文田區的十二號山、老龍坑山、採石山和紅燈山,居高俯瞰紅磡至土瓜灣間滄海桑田的變化發展,途中輕鬆遊走各配水庫遊樂場,既聽歷史亦可飽覽美景,感覺一流。 廣福義祠的衛生甚為惡劣,導致政府在1869年下令關閉義祠。 1875年,牛房義莊建成,義祠故人的後事才能得以改善和得到處理。 當時他們的親人亦有機會把先人運回原籍安葬,在親人等待運送屍體時,便會借宿在西環的牛房義莊,而這亦是東華義莊的前身。 藝人林凱恩憑處境劇《愛.回家之開心速遞》Bonnie一角為人認識,惟近日有指她被投閒置散,不但在《愛》中戲份大減,其他劇集更索性淪為大茄,慘變師奶,星途令人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