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一管血,可能連續測兩次都會有些微的波動,不太能代表什麼,」吳教恩說明。 檢驗室的誤差是可以容許在 5 % 以內的,有時候生理狀態的變化,也可能導致數值的波動,因此當指數上升時,多半會再觀察 2 ~ 3 次的抽血結果,看是否有持續上升,決定是否加做影像檢查以幫助判斷。 「以癌症病人來說,能降到正常值的並不多,」吳教恩指出,只需要跟自己比較,數值有慢慢下降、穩定,就代表癌細胞有獲得控制,治療有達到成效,不需要斤斤計較數字是否回到正常值,甚至要完全歸零。
所謂的癌症指數指的是「血清腫瘤標記(tumor marker)」。 體內細胞會分泌一些特定物質如蛋白質、多醣體等,進入人體的血液、尿液及身體組織中;而當細胞處於發炎狀態,異常分裂增生或癌變後,這些物質的濃度會增加。 如果「較高」於正常人的數值,可能作為臨床早期診斷、治療前後追蹤或偵測復發等的參考。 因為如果是非癌症情況造成癌症指數升高就可能引起不必要的焦慮或恐慌,就像案例2.的劉先生一般。 而若是測出之癌症指數均正常就以為沒有癌症,不需要做其他檢查 就如案例3.的林女士一般,反而會失去及早就醫而早期診斷癌症以根治的機會。 因此癌症指數應該配合臨床上是否有不適症狀或可能的癌症警訊, 癌指數標準 經諮詢專業醫師後針對特殊癌症來做篩檢。
癌指數標準: 癌症指數高並不代表患癌?
具体的行为则是生长的加快,并且开始入侵周遭的正常组织(癌症浸润),并且通过血管转移到远端(癌症转移)。 而在中文领域,则一般是在细胞类型或组织名后面加一“瘤”字,例如,發生於子宮平滑肌上的良性腫瘤即名為子宮肌瘤。 然而命名原則並不總是一致的,有些「惡性」腫瘤的名字也使用-oma作為字根,例如neuroblastoma、lymphoma以及melanoma。 才剛進行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在外頭觀察受檢者影像的放射師就發現不對勁,在李媽媽的肺部發現了明顯的腫瘤…
許多民眾看到健檢報告上有一些抽血檢查項目,叫做「癌症指數」,發現自己的癌症指數過高,十分擔心自己是不是得癌症了? 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前萬芳醫院研究副院長賴基銘說明,癌症指數高不一定是癌症,也可能是其他良性疾病造成。 現時不少體驗中心的防癌體檢項目也包括檢查癌症指數,可透過檢測血液或尿液中的腫瘤標記含量,得知指數高低。 更多一般市民接觸到癌症指數讀數,但未必每個人都懂得正確閱讀。 不論有沒有得癌症,癌症指數都應交由醫生解讀,市民不應自行解讀。
癌指數標準: 正常值:<5 ng/ml
引起基因突變的物质被稱為致癌物質,又以其造成基因損傷的方式可分為化學性致癌物與物理性致癌物。 例如接觸放射性物質,或是一些環境因子,例如,香煙、輻射、酒精。 还有一些病毒可將本身的基因插入細胞的基因裡,激活癌基因。
馬醫生指出,目前本港患上腸癌人士有年輕化的趨勢,建議過50歲的男性和女性要小心,每年至少做一次大腸隱血檢查。 而乳癌方面,女士們最好40歲開始做乳房X光造影和子宮頸抹片等檢查,平日亦應自行檢查乳房有沒有出現異常。 馬醫生還提醒大家,驗血的結果並不能100%準確驗出是否患上癌症,其中如癌症指標就有可能出現「假陽性」和「假陰性」的情況。
癌指數標準: 健康學
甲胎蛋白(AFP)也不只是肝癌才會增高,其他一些疾病也會出現甲胎蛋白(AFP)輕度增高,比如:妊娠、重症肝炎、肝硬化、睪丸癌、內胚層癌、畸胎瘤、卵巢癌、胃癌伴有肝轉移等。 病毒性肝炎會引起甲胎蛋白(AFP)大於100ng/ml,但隨後會慢慢降低。 (一)、在治療前相關癌症指數就已上升者, 治療後癌症指數的變化可以用來作為評估癌症治療效果的指標之一。 所以當我們在閱讀癌症指數時, 不能將其視為診斷或偵測癌症的標準, 而應該依照臨床不同的情形把握重要的原則才能正確的閱讀。 PSA和攝護腺有密切關連,許多人以為PSA高就等於攝護腺癌,但其實良性的攝護腺肥大也會使得PSA數值升高,不必過度擔心。 賴基銘提到,通常攝護腺肥大造成的PSA數值,頂多是正常值的兩倍(約5到10 ng/ml),如果超過10 ng/ml就可能是攝護腺癌。
- 細胞遺傳學和免疫組織化學染色法對於提供有關癌細胞未來可能的發展情況以及選擇治療方式上,都佔有相當重要的角色。
- 癌症病人的存活率端看癌症的種類與開始治療時的疾病狀況。
- 轉移性癌症(Metastatic Cancer)是指,癌症從發病部位蔓延至身體其他部位。
- 因為原致癌基因參與調控的細胞的功能十分廣泛,包括細胞生長、修復和維持體內平衡,所以我們也無法將其從染色體中去除來避免癌症發生。
- 化學療法(常簡稱化療)是用可以殺死癌細胞的藥物治療癌症。
- 也就是當病人已經被診斷罹患某種癌症,或者高度懷疑是某一種癌症的時候,醫師才會需要檢查相關的腫瘤指數。
癌症指數能反映癌細胞有關的蛋白質濃度,但相關蛋白質在正常人體亦會在其他身體狀況影響下產生,從而影響癌症指數。 癌指數標準 以CA 125為例,CA 125上升也有機會是受到如懷孕、炎症、或婦產科疾病的其他身體狀況影響,導致指數讀數上升的現象。 以中晚期大腸癌患者為例,手術後一般會定期接受CEA檢測,但只有約60%患者在復發時的CEA值表現異常,意味有近40%患者在復發時的CEA值仍屬「正常」,無法偵測復發風險。
癌指數標準: 肺癌是癌症死亡率之王!這4種「肺癌篩檢」幫你早期發現
至於癌症康復者,康復後相關癌症指數上升的話,則應由醫生進一步評估復發可能性。 單靠檢查癌症指數不足以確定復發,癌症康復者應配合其他影像醫學檢查,跟據醫生評斷癌症復發。 近年來,愈來愈多研究說明使用傳統癌症指數並不準確,往往會造成「假陽性」效果,醫學界開始使用更有效追蹤癌症治療成效的新指標。 和甲類胎兒蛋白是同一道理,是由前列腺所分泌的一種蛋白質。
在臨床最常出現的是T4甲狀腺素指數偏高,代表甲狀腺功能亢奮(甲亢)的風險較高。 甲亢會令人體代謝增強,患者會出現怕熱多汗、食慾亢進、嘔吐腹瀉、明顯消瘦及心跳加快等症狀。 相反,部分人會出現T4甲狀腺素指數偏低的情況,則可能是患上甲狀腺功能衰減,簡稱甲減。 在治療前相關指數就已上升者, 治療後指數的變化可以用來作為評估癌症治療效果好壞的參考。 肝功能檢查在肝癌診治上亦擔當了重要角色,例如在肝癌切除手術前,醫生可以藉此評估患者的肝臟能否承受手術所帶來的影響;評估藥物治療的成效和副作用;亦可用來監察肝癌復發風險。 如病人本身為乙肝帶菌者,在制訂治療方案時更需密切留意乙肝急性復發風險,否則一旦病情嚴重,可演化為致命的急性肝衰竭。
癌指數標準: 常見癌症指數
而家族的疾病史也是預防癌症時的重大線索,如果有乳癌、大腸癌、攝護腺癌等家族史, 可以提早進行相關癌症的篩檢,發現異常早期治療。 癌症指數,又稱腫瘤指數,是指人體血液中的某類蛋白質,當其濃度上升時,經常與特定癌症相關,這時便可以利用其抽血數值的高低變化,來預測特定癌症的發生與進展。 然而,癌症指數在癌症預測上是有其極限的,當人體器官受到其他良性狀況影響時,也可能造成癌症指數的異常上升;相反的,當癌症指數顯示正常時,也不代表人體一定沒有癌症。
當癌細胞生長時,癌細胞本身,或者被癌細胞影響的身體器官,會製造和分泌一些物質,這些物質大部分是蛋白質,通常是醣蛋白類。 透過抽血化驗血液中這些蛋白的含量,就可以評估癌細胞的活躍程度,而癌症指數,或稱腫瘤指數,就是這些蛋白濃度的一個指標,可以用作追蹤和監察癌細胞生長的情況,從而反映治療的效果。 病患可能經由許多症狀或檢驗結果被懷疑罹患癌症,但診斷惡性腫瘤最確定的方式就是經由病理醫師對活體組織切片或經手術取得的組織做病理檢查來證實癌細胞的存在。 癌指數標準 許多活體組織切片,例如皮膚、乳房或肝臟等,在醫師的診療室內即可取得。
癌指數標準: 肺癌分類與分期:小細胞癌與非小細胞癌
研究報告顯示,當PSA介乎4-10ng/ml時,僅有15%切片證實是前列腺癌;而且大約每四名前列腺癌患者中,有一人的PSA水平並沒有上升。 而甲狀腺刺激素就沒那麼多眉眉角角了,只TSH一家別無分號。 甲狀腺刺激素的數值對醫師是一個很重要的數據,我常常跟患者說,甲狀腺素表示現在的狀況,甲狀腺刺激素則暗示未來的走向。
- 在實驗室與動物實驗都很有效並不能代表同樣的方法在人體身上能夠成功,因此要等臨床實驗結束,才能確定新的治療方法是安全有效的。
- 糖類抗原125(CA125)對判斷化療治療卵巢癌的良好指標。
- 因此,如發現體檢報告顯示某些甲狀腺相關的指數出現異常,不必過分擔心。
- 之後劉先生又去了幾家醫學中心諮詢,並做了超音波、電腦斷層、及磁振造影等檢查,甚至最後自費做正子掃描併電腦斷層檢查,仍然無法找到癌症病灶。
- 用於確定診斷前列腺癌所做的前列腺組織切片可能引起的副作用,包括出血和感染。
- 如果希望能夠正確地閱讀癌症或腫瘤的指數, 首先要了解什麼是癌症指數。
- 而前列腺癌也可無任何症狀,香港癌症基金會醫療顧問泌尿外科專科醫生何立言建議50歲起男士,特別直系親屬有前列腺癌病史,應定期進行PSA前列腺特異抗原指標檢查,只需簡單檢血,若PSA驗出愈高,一般患前列腺癌的可能性愈大。
與AFP指數升高相關的主要癌症有肝癌和非精細胞卵巢生殖細胞癌。 其他胃腸道癌偶爾也會引發AFP指數升高,但指數很少會大於1000 ng/ml。 下面內容會將各項癌症指數依照人體器官做系統分類,並介紹其正常數值範圍、癌症篩檢目標與癌症偵測能力(敏感度),最後會在各系統分類的結尾處,給予針對該系統的綜合健檢建議。 因為健檢的目的著重於癌症的早期發現,所以在癌症偵測能力的項目裡,會再特別強調該癌症指數對於早期癌(可開刀處理的癌症)的偵測能力。
癌指數標準: 肺癌的分期
生活方式對於癌症發生確實是有影響,例如香菸、飲食、運動、酒精、曬太陽以及性病等。 同時有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癌症發生也和體內褪黑激素的量相關,當需要長時間待在明亮的環境下,例如晚班的工人。 或是睡眠時間較短的人,褪黑激素表現量也會偏低,而癌症的發病率較高。 大多數病患確診罹癌已為時太晚,可能是因為初期症狀不明顯,加上有些長者出現相關症狀誤以為是自然老化現象而不以為意,以致容易拖延治療。 因此建議50歲以上男性每年應做一次肛門指診及PSA抽血檢查,有家族病史者則應提早至45歲,以達到早期發現異常、早期治療的目標。
故醫生一般不會建議市民在沒有病徵或未經醫生指示的情形下,自行進行一些包含腫瘤指數的檢查項目,以免出現誤解,白擔心一場。 在一般的身體檢查中,很少會檢驗這類抗體,通常是病人經醫生初步診斷後,懷疑自我免疫系統出現問題,才需要進行檢驗。 由於這種抗體對於甲狀腺細胞具有細胞毒性作用,若人體TPOAb超出正常值,可破壞組織細胞,誘發甲狀腺疾病。 腫瘤抑制基因產生的蛋白質主要的功能在於抑制細胞成長、調控有絲分裂和細胞複製的過程。 通常是當細胞受到環境改變或DNA受損時而表現出來的轉錄因子。
癌指數標準: 癌指數升高不等於罹癌!破解健檢報告「腫瘤指數CEA」的迷思
惡性上皮細胞腫瘤又可進一步分成惡性鱗狀上皮細胞腫瘤(一般的上皮細胞所轉變),與惡性腺瘤(來自於構成腺體的上皮細胞)。 當前有些文獻認為攝護腺癌的發展和性病史及攝護腺慢性發炎相關,不過仍需較大規模的研究才能更確定。 另外也有人擔心攝護腺肥大是否會變成攝護腺癌,由於前者是攝護腺組織良性增生的現象、後者為細胞的癌化,兩種是截然不同的疾病,因此攝護腺肥大並非引發攝護腺癌的成因。 (亦稱「癌指數」)作為診斷癌症的標準,但在確診癌症後或接受治療、覆診期間,腫瘤標記可用作評估癌症的嚴重程度、藥物或其他治療方法的成效,以及監測癌症是否有復發跡象。 癌指數標準 腫瘤標記即癌指數檢查,不同的標記對應不同癌症,一般用於確診癌症後或治療期間評估病情、藥物或治療方案的成效,以及監察是否有復發跡象。 普通人如果出現腫瘤標誌物升高,但是全面檢查後未發現明顯的異常,可三個月後複查腫瘤標誌物。
癌指數標準: 手術
肝酵素指標主要分為 ALT 谷丙轉氨酶(舊稱SGPT)及 AST 谷草轉氨酶(舊稱SGOT)。 當肝臟受破壞時,肝臟會自動排出肝酵素至血液中進行解毒工程。 當ALT的數值急升,也意味著肝臟細胞或已受到破壞甚至損傷,常見成因包括急性肝炎及肝炎病毒感染。 至於在肝癌患者身上,ALT的升幅較不明顯而且經常浮動不定,因此患者需定期檢測肝酵素的數值,找出數值變化的規律。 陳皇光說,目前醫學還沒有發達到抽一次血就能檢查出有沒有癌症。
癌指數標準: 抽血癌症指數偏高,代表罹癌嗎?
假陽性是指驗出的度數比正常水平高,但並不一定因患癌所致,如膽管癌的檢測,體內有膽管發炎也可能使度數增加。 至於假陰性就相反,度數比正常水平低但仍有可能患上癌症,如前列腺癌。 因此,馬醫生強調不能盲目地盡信驗血結果,如屬於患癌的高危人士,或對檢測結果有懷疑,最好找專科醫生作詳細評估,看看有沒有需要作更針對性的檢驗。 雖然癌症症狀的治療並不被視為是癌症的治療方法,但對於癌症病患的生活品質有重要的幫助,也能用來評估病患是否能進一步接受其他治療。 儘管所有醫師都能夠使用藥物來減輕或抑制疼痛、噁心、嘔吐、腹瀉、出血及其他癌症患者常見的症狀,舒緩治療的進一步發展對於有這一方面的需求的病患仍然是相當重要的。
癌指數標準: 為甚麼 PSA 指數會上升?
癌症指數的種類繁多,各項腫瘤標記的癌症指數都有不同解讀,有些癌症指數甚至可以高達數千以至數萬的數值來表達。 解讀報告時,應尋求醫生意見,如有需要,醫生會轉介病人作進一步檢查,例如接受影像診斷或抽取活組織作檢查等。 癌指數「癌症指數」是量度體內各種「腫瘤標記(Tumor Markers)」的指標。
癌指數標準: 抽菸、肺炎 數值也會高
)的攝取、維持健康體重、多運動、減少陽光曝曬、以及施打疫苗預防某些感染症等等。 透過篩檢早期發現,對於部分的癌症(包括大腸直腸癌和子宮頸癌等)有用,但乳癌篩檢的價值則有爭議性。 癌指數標準 對癌症的治療方式通常結合化學療法、放射療法、手術以及標靶治療等。 疼痛控制與症狀控制是癌症治療中重要的一環,而安寧緩和醫療對於癌症晚期的病人來說相當重要。
癌指數標準: 「腫瘤標記」異常?往往只是虛驚一場!
假設一個患者的T4偏高,但是TSH正常,我會跟他說現在甲狀腺功能有亢進, 但是不必擔心,通常過幾個月再來測會變正常。 透過開放式或微創方法(包括機械臂技術)切除整個前列腺以及周圍部分組織。 這種手術的目的在於治癒癌症,適用於癌細胞仍然局限在前列腺內,以及身體狀況良好的病人。 透過把超聲波探頭放入直腸為前列腺作檢查時,醫生可以檢查前列腺的大小以及是否有腫瘤。 醫生之後會利用針管在超聲波導引下抽取前列腺細胞組織作化驗(活組織檢驗),以確定增生情況是屬於良性還是惡性。
癌指數標準: 血液檢驗項目正常參考值範圍
就算一片血液抹片,染色後放在顯微鏡下篩檢血癌細胞,也不代表罹癌。 簡單歸結,腫瘤指數要有時間軸的概念,持續追蹤、觀察,才有意義。 兩個資訊一對,許多民眾誤以為血液腫瘤標記就是篩檢檢查,競相做被視為是大腸癌指標的CEA檢驗;腸胃科門診「患者」中,常見到的是CEA數值高出一點點,但 「患者」已經抱著得到大腸癌的心態就醫。 癌症指數來自檢測特定蛋白質,然而,相關的特定蛋白,並不只是來自癌細胞或其副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