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標靶治療、免疫療法、基因療法,或其他生物調飾製劑療法等尚未成熟,仍屬研究階段。 一名60多歲的阿嬤不菸、不酒也不吃檳榔,因牙痛、牙動搖且牙齦腫痛就醫。 醫師告訴她,要拔除右下顎的小臼齒,但過了一個月傷口沒癒合,還從拔牙處長出腫塊,被轉診到台中榮總,切片檢查罹患牙齦癌第4期,切除右下側牙齦、齒槽骨和下顎骨,加上放、化療保命,現在已經活過第5年。 以不同癌別的角度來看,病人是否曾接受過放射線治療,是接受牙科治療一個很重要的參考指標。 放射線治療對於口腔的組織裡的破壞是全面性的,尤其是對唾液腺的傷害,因為唾液在口腔中扮演著潤澤、中和、清潔的角色,如果病人這方面的功能受到影響,就必須要全面性的補救。
較早期病變的患者應考慮到今后行骨融合性牙種植體修復牙列缺損。 同時,改變進食過燙食物的習慣,戒除煙酒,減少有害物質接觸,如發現口腔內有紅斑、白斑、扁平苔蘚和長期不愈的慢性潰瘍,應提高警惕,嚴密觀察,做到早期確診,早期治療。 專家介紹,從外界環境來說,喜歡吃過熱的或辛辣的食物,大量吸煙、飲酒等,像湯先生喜歡抽煙、喝酒、嚼檳榔,這些都會造成不良的慢性刺激,形成致癌因素,應加倍注意。 牙齦長期難愈潰瘍, 擴大較快, 或有拔完牙創口長久難愈、硬塊突顯。 向后發展趨勢到磨牙前區及咽喉部時, 可造成張嘴艱難;蔓延到下牙槽神經時, 可出現嘴唇發麻。 X線檢查示額骨呈“扇型”骨質增生毀壞, 牙齦癌 邊沿呈蟲蝕狀。
牙齦癌: 健康學
由於牙齦部位的結構特殊,早期症狀和牙周病相同,不會有口腔癌典型症狀,如潰瘍或腫瘤,即使是經驗豐富的牙醫師也難以辨別。 而牙齦炎、牙周病等屬於慢性發炎疾病,加上牙齦及牙周疾病會令口腔和牙齦中有更多細菌滋生,有部分研究指出,引致牙周疾病的某些病原體有機會與胃部和食道癌症腫瘤有關,可見患有牙齒疾病的話,分分鐘提高患癌的風險。 英語中有一句俚語「Teething problem」,是用來比喻一些做事初期遇到的困難,或者可以意指一些暫時性的難題,不過真正的「Teething problem」卻不是芝麻綠豆之小事! 其實牙齒出現健康問題不但會導致牙痛、甩牙等情況,沒有認真處理更有可能變成致癌因素!
台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蘇東弘醫師,接受《好心肝》雜誌諮詢時指出,發現牙齦有流血的現象,通常我們會認為這是牙齒的問題,該去找牙醫洗洗牙了;或是近日熬夜「火氣大」,多吃點水果蔬菜,補充點維生素C就行了。 其實牙齦出血,也是身體發出的警告,如果不以為意,可能會忽略了背後代表的更大問題。 牙齦癌 醫師指出,牙齦癌的早期症狀包括:牙痛、牙齦腫、牙齒動搖和齒槽骨破壞,與牙周病難以區別,且口腔癌篩檢和X光檢查常看不出來,絕大多數要等到拔牙後傷口不癒才發現,往往已是牙齦癌晚期。 到本院求診的牙科病人,來自四面八方,偏僻的台東、枋寮、恆春都有病人前來。
牙齦癌: 牙齦癌的早期症狀
不過如果有早期發現是牙齦癌,治療的手段就跟口腔癌一樣,存活率還是很高。 像是用手術治療,同時將周邊的淋巴廓清,基本上都可以有很好的效果;術後再配合放射線治療,可以提高存活率。 大約50%的吸煙者將死於與煙草有關的疾病(口腔癌基金會,2019年)。 千萬不要成為其中之 一,每年至少去看牙醫一次並進行口腔癌檢查。 牙齦癌 雖然煙草煙霧會導致牙齒過度染色,但並不會使牙齒「腐爛」。 蛀牙機會提高代表著吸煙者應特別注意口腔衛生,以將牙垢膜和引起蛀牙的細菌降至最低。
口腔癌多向附近的頸部淋巴結轉移,有時原發病灶很小,甚至症狀還不明顯,但頸部淋巴結卻發現了轉移的癌細胞。 許多人都有頰黏膜內側發生白色潰瘍或水皰的經驗,常發生於有壓力,睡眠不好或飲食習慣改變(如水果不足)之際,一般二週內會痊癒;如超過二週未痊癒,必須作檢查,以排除上皮性細胞癌發生的可能。 肝硬化的病人雖然骨髓正常,但因肝臟的肝門靜脈高壓,導致脾臟腫大,血小板破壞量增加,因此導致血液中的血小板數降低。 此時除了牙齦容易因外力導致出血外,全身也容易因碰撞出現瘀青。
牙齦癌: 健康情報
牙齒是人體中最堅硬的器官,但也是人體中最易被損害的器官。 每日食物透過口腔進入人體,需要牙齒的加工才能更好的被人體消化吸收。 在加工過程中,食物殘留就是留藏在牙齒的縫隙中,若不及時處理,就會產生牙垢,牙垢不是處理,就會形成牙結石。
學會疾病工作組召集人田蕙芬醫師表示,急性骨隨性白血病每年約新增800例,好發族群為65歲以上長者,但也不乏年輕族群,其中40至65歲中壯年患者約佔3成,男性略多於女性。 病毒和傳染病是危險的,因為它們會削弱人體的免疫系統。 牙齦癌 例如,皰疹病毒在整個生命中都存在於人體中,並且由於某些疾病的不斷加重而逐漸減弱。
牙齦癌: 口腔黏膜長期遭受刺激,致癌因子是一般人的123倍
若無健保給付,此標靶藥物整個療程自費約需30~40萬。 牙齦癌 口腔癌的發生是一段長期過程,最初常只是口腔內慢性發炎,如白斑、紅斑、不明腫塊或持續性潰瘍,隨著時間推進,範圍可能逐步擴大,且受傷或病變的區塊無法自行癒合。 牙齦癌其實是口腔癌的一種,因為口腔癌是「口腔癌症」的統稱,其實在口腔內部的黏膜上,都可能長出癌症,而口腔癌的第一名是舌癌,第二名就是牙齦癌;每年大概有近3000人因為口腔癌而死掉,而持續讓牙齦發炎,就是造成牙齦癌的危險因子。
維生素A缺乏可引起口腔黏膜上皮增厚、角化過度而與口腔癌的發生有關。 人口統計學研究顯示攝入維生素A低的國家口腔癌發病率高。 也有認為與微量元素攝入不足有關,如食物含鋅量低。
牙齦癌: 癌症防治
雖然化療的副作用較大,但化學治療同步於放射線治療 (簡稱 牙齦癌 CCRT),仍是目前實證最有效的治療方式。 腫瘤大於4公分或任何大小,或單側有一個小於或等於3公分的頸部淋巴結轉移至其他區域(顎下區、頦下區、上頸部、中頸部、後頸部)。 ,因檳榔本身的檳榔鹼、檳榔素具有致癌性,再加上食用檳榔時常加上石灰等添加物,使口腔黏膜不斷受到刺激。 口腔黏膜是一層比皮膚還薄的上皮組織,不耐燙也不耐辣。 正常來說,口腔黏膜具有一定的再生能力,當黏膜因過熱或摩擦而受傷時,表層細胞會自動脫落且迅速修復。 如果有必要,也可以配合化學治療,能減輕癌症的疼痛,延長存活期,但相對來說,對牙齦癌的效果就不是那麼好,多半是一種輔助性的療法。
- 此潰瘍常發生於舌側緣,與潰瘍相對應處總有尖牙、牙殘根或不規則的牙修復體,説明潰瘍是由上述刺激物引起。
- 很多糖尿病患者的牙齦與牙齒交接的地方看起來白亮白亮的,很容易出血,齒根鬆動,而且滿口都是如此。
- 牙齦癌在初期能夠挑選手術治療的方式開展醫治, 可是初期會造成門牙出現松脫掉下來及其顯著疼痛的狀況, 最好根據拔完牙開展創口醫治。
- 在主要治療後的周圍組織的康復和再生過程中使用物理治療。
紐約大學牙醫學院齲病學與綜合護理系主任馬克•沃爾夫表示,研究人員已經發現,牙斑中的細菌會阻塞動脈。 喬治•基沃維茨表示,有些非常特別的牙疾源於控制不良的糖尿病。 牙齦問題和高血糖不僅源自相同的生活習慣,而且彼此間還會互相加重病情。 高血糖會加重蛀牙和牙齦問題,引發更多炎症,而牙齦感染發炎後,糖尿病患者會更難控制血糖水平。 很多糖尿病患者的牙齦與牙齒交接的地方看起來白亮白亮的,很容易出血,齒根鬆動,而且滿口都是如此。 嚼食檳榔會造成口腔潰瘍、牙齦退變、黏膜下纖維化,進而導致口腔癌變,醫學研究發現咀嚼檳榔令口腔癌的風險上升8.4-9.9倍。
牙齦癌: 疾病百科
建議早晚都要刷牙,飯後及時漱口,最好使用漱口水進行清潔,備上牙線最好。 牙齦癌 以防食物殘留在牙齒的縫隙中殘留,引發一系列的牙齒小症狀。 晚近有報道採用單光子發射體層攝影技術可獲得更早期和更準確的骨形成或破壞信息,即比X線表現所獲得的信息更早期和更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