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头磡邨2024詳解!內含横头磡邨絕密資料

總算在入黑前趕到深水埗之行的最後一條邨:海麗邨。 以前為大學找社區服務點,就選了海麗邨。 選這地方的原因是因為這兒地理上比三條高速公路和主要公路圍繞,從地鐵站過來也要先穿過西九四小龍的中產屋苑,雖然位處市區卻和周邊割裂。 要帶學生做社區服務,就選了這條邨。 剛才提到,麗安邨和麗閣邨原同屬英軍軍營,不過麗安邨這邊後來做了船民營,所以比較遲才興建。 雖然大廈是和諧型,不過受啟德機場關閉前的航道所限,蓋得比較矮,感覺還不錯。

横头磡邨

初期該等樓宇仍屬橫頭磡邨,樓宇興建期間亦以「宏」命名。 另在1982年,即重建初期,在19至20座及8至9座之間的空地加建宏暉樓及宏暉中心。 原落成於1955年,1980–1984年重建。 李鄭屋邨應該是香港其中一條最有名的屋邨,理由和屋邨本身無關,而是處於邨內的李鄭屋古墓。 五十年代香港開始發展公共房屋,建設時無意中發現李鄭屋古墓,這是每個香港小學生都知道的故事。 印象非常不確定,如果有的話恐怕也是六歲前,記憶早已混淆。

横头磡邨: 屯門區

及後部分位置建成了麗閣邨,其他部分成為越南船民營。 到了船民營關閉後,再建成麗安邨和西九龍中心。 原落成於1963年,2013年重建。 横头磡邨 舊長沙灣邨本來不在這兒,而在麗翠苑那邊。

横头磡邨

一條窩仔街,西邊有一九七七年落成的第19座和第20座,再後一點有一九八三年落成的第44座;對面則有二零一二年落成的美笙樓和美盛樓;而在第19座的南面又見二零一九年才落成的美禧樓和美柏樓。 直至1970年代末,政府开始为徙置大厦进行重建工程,而本邨的重建工程于1970年代后期开始。 而于1989年后期才开始重建工程的楼宇,皆使用与外型与相连长型较相似的和谐三型楼宇设计。 而乐富中心附近的乐富邨宏康楼、宏逸楼、宏顺楼、宏达楼、宏旭楼及宏乐楼,据闻原本属横头磡邨的,但后来被改属于乐富邨。

横头磡邨: 大廈資料:橫頭磡邨宏德樓

有團體認為,當局應率先重建地積比率較低、人口較少嘅公屋。 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會主席黃遠輝指出,華富邨重建計劃率先確定,係由於附近5幅地可提供遷置,而其餘20條屋邨重建機會均等,但唔代表喺可見將來就可以落實重建,主要取決於喺邊度揾到遷置居民嘅資源。 呢個表包括由喺上面所提及嘅三間組織轄下嘅公共屋邨,包括已經落成、起緊、重起緊、等緊起或者建議緊,同埋拆咗同改做其他用途嘅公共屋邨。 看到這條邨不叫「邨」而叫「苑」,得知又是一個入伙前幾經轉折的地方。

官方說法視石峽尾大火為公屋的起點,之前提過其實東區的模範邨的歷史更早。 學術界對香港公屋的起源有很多討論,不限於官方的歌功頌德。 我認為最合理的說法是港英政府在冷戰時期面對中共壓力,不得不搞好香港的基本民生,公屋由此而來,石峽尾大火只是其中一個促成的契機。

横头磡邨: 九龍城區

從白田邨繼續往山上走,我來到澤安邨。 澤安邨是我這次深水埗公屋行的重點。 小時候從沙田坐巴士出九龍,常常經過澤安邨,總是很好奇這條邨是怎樣的。 想像中風景很好,可以飽覽整個九龍的景色。

横头磡邨

現長沙灣邨的位置本來是警察宿舍,重建後繼承了長沙灣邨的名字。 舊長沙灣邨有十三座大廈,現長沙灣邨只有兩座,中間一個小公園,一眼看完。 幸福邨離開元州邨不遠,只有三座,同址另有兩座公屋。 横头磡邨 大廈都是和諧型,很有九七前後的(沒有)特色。 雖然這條邨不大,但也有自己的商場。 原落成於1969–1970年,1998–2012年重建。

横头磡邨: 横头磡邨历史背景

1973年香港房屋委員會成立,所有徙置大廈和廉租屋大廈是由香港房屋委員會統一管理。 富昌邨的北面有兩座公屋大廈,可能因為入伙年份比富昌邨晚很多,所以另外算一條邨:榮昌邨。 横头磡邨 落成於2001–2002年。

去到2020年4月為止,香港總共有251個公共屋邨同超過85萬個單位。 呢個表以地區劃分,再以首次入伙年份排(「一邨」、「二邨」等等有細分嘅屋邨會當係唔同屋邨同埋由原址分拆而成嘅,個表入面會放埋一齊,方便比較)。 除了在石硤尾、大坑東和李鄭屋一帶興建徙置大廈外,政府還在老虎岩(現稱樂富)及本邨現址興建徙置大廈,為低下階層提供穩定居所,今天本邨所有徙置大廈已拆卸,當時這些徙置大廈由徙置事務處管理。

横头磡邨: 黃大仙區

這兒本來是舊的長沙灣邨,拆卸後土地空置,然後租了出去作哥爾夫球練習場。 市區土地建高球場,可想像引來不少爭議。 後來這兒規劃為出租公屋,然後又加入綠置居,名字改來改去,終於變成現在的麗翠苑,其中四座出售,兩座出租。

走在大坑西邨,發現這兒的大廈是沒有閘門的,非居民也可以走上去。 香港的公屋大多在九十年代起便在地下大堂安裝大閘,只有極少數鄉郊離島的屋邨沒有安裝,市區應該只剩大坑西邨是沒有安裝大閘吧。 落成於1977–1979年。 對南山邨的記憶,是以前在浸會大學諗書,有時和城大搞活動,完成後總是一大顆人去南山邨吃飯。 但是每一次去南山邨都是夜晚,其實沒有真的在邨內走過。 來到官方論述中香港公屋的發源地:深水埗。

横头磡邨: 香港房屋委員會及房屋署

房屋署在原址興建居屋富強苑,1991年入伙。 1976年至1984年期間,駐站路線不斷遷離。 留守至最後一刻的路線,1984年7月22日悉數遷往樂富中心地下新落成的巴士總站。 隨後橫頭磡巴士總站連同橫頭磡邨25-26座被拆卸,並重建為富強苑,其中巴士總站遺址位於今富裕閣。

自此以後,徙置大廈的興建奠定香港公共房屋發展基礎。 跨過深旺道,就來到九十年代因為機場工程而來的新填海區。 這邊有三條邨,其中最新的是海達邨。 深水埗作為香港其中一個最窮的社區,同時又處於市區黃金地段,土地問題特別突出。 就在海壇街一帶,一個新的市區重建局樓盤剛剛落成,代表這兒周邊的土地利用也將會面對很大震盪。

横头磡邨: 香港樓宇目錄

深水埗區知名的公屋屋邨有好幾條,蘇屋邨是另一名邨。 横头磡邨 蘇屋邨的名氣,一方面來自它的歷史,算是香港早期最大規模和規劃最完善的公屋屋邨;另一方面來自它的居民,曾經是許多香港名人兒時成長的地方,其中最有名的應該是許冠杰、許冠文、許冠英兄弟,還有黃家駒、黃家強兄弟。 横头磡邨 在維基百科的條目上,還有非常之多的名字。

  • 一條窩仔街,西邊有一九七七年落成的第19座和第20座,再後一點有一九八三年落成的第44座;對面則有二零一二年落成的美笙樓和美盛樓;而在第19座的南面又見二零一九年才落成的美禧樓和美柏樓。
  • 但是每一次去南山邨都是夜晚,其實沒有真的在邨內走過。
  • 「單位面積」指嘅係單位室內樓面面積(I.F.A),房委會公共屋邨以平方米(m²)嚟計算;房協公共屋邨就以平方呎(ft²)嚟計算,同時加埋換算成平方米後嘅數字;平民屋宇就冇提供資料。
  • 和模範邨一樣,大坑西邨因為不是房委或房協轄下,重建也出了問題,到最近才落實由市區重建局介入。
  • 如果大坑西邨代表時空凝固,石硤尾邨則是時空錯亂。
  • 對南山邨的記憶,是以前在浸會大學諗書,有時和城大搞活動,完成後總是一大顆人去南山邨吃飯。
  • 我也來過這兒聽審,而我覺得真的要聽過審,才能感到當今香港司法制度有多荒謬。

香港還有不少過千年的古蹟,不少還是最近才被發現的,例如小西灣的黑頭角石刻竟然要到了二零一八年才被發現,說不定香港各處還埋藏了許多歷史遺跡。 走到邨內,發現今天的澤安邨似乎是一條典型的老人邨,邨內經濟活動不多,就連以前應該是食肆的冬菇亭也變成了閱報室。 畢竟這兒對外交通也不太好,人口有限亦不能支撐很多商店,商場不少位置現在更已轉租給大學作夜校。 邨內現存最老的一座大樓是第13座,落成於1975年,屬第七型徙置大廈。 以號碼來命名的公屋大廈現在是拆一座少一座了。

横头磡邨: 重建

落成於1965–1981年。 有大坑東邨,當然也有大坑西邨。 不過西邨和東邨的差異很大。 東邨和香港大多數屋邨一樣,是房委會屋邨;西邨則是由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所建的。 現在香港大多數公屋都是房委和房協轄下的,但在五六十年代還出現過其他機構,例如之前提到的模範邨就是由香港模範屋宇會興建。 和模範邨一樣,大坑西邨因為不是房委或房協轄下,重建也出了問題,到最近才落實由市區重建局介入。

横头磡邨: 香港公共屋邨一覽

橫頭磡邨最後兩座徙廈第23、24座於1991年拆卸,同年樂富中心、地鐵樂富站上蓋的六幢樓宇改屬樂富邨。

横头磡邨: 横头磡邨

翻查資料,當時政府則特別強調「蘇屋邨三寶」於重建時獲得保留:小白屋、燕子亭,和金漆大門牌。 小白屋據說從前是士多,重建時原計劃是開咖啡室,不過位處屋邨中央似乎不太合適。 到訪時看到變成了一家補習社,也很合理。 原落成於1960–1963年,2016–2019年重建。

離開蘇屋邨,開始近黃昏,我也得加緊腳步。 元州邨在重建前是元州街邨,九十年代中期重建成今天的樣子。 邨內以和諧型大廈為主,因為建於填海地上,邨內空間變化不大。

重建蘇屋邨的時候,政府刻意強調蘇屋邨的歷史地位,算是回應坊間對新建公屋變得沒有人情味的批評。 當然,這過程也有一定的選擇性,讓我想起牛頭角下邨的保育,呈現的也是經過淨化的舊日子。 横头磡邨 近年政府在古墓頂上方增設塑料天幕,避免水土流失。

因為富昌邨的興建比南昌邨晚,啟德機場已經搬走了,也就蓋得高很多。 經歷多代重建,現存樓宇分別於1954–2019年間落成。 如果大坑西邨代表時空凝固,石硤尾邨則是時空錯亂。 經歷多代重建,石硤尾邨就好像一個大型公屋博物館一樣,不同時期的公屋大廈夾雜一起,從最早期的第一型徙置大廈到最新的非標準設計大廈都有。

横头磡邨: 屯門區

首代樓宇建於1969–1979年,現存樓宇分別於1975–2020年間落成。 和石峽尾邨一樣,白田邨也是一個不斷經歷拆卸與重建的大型屋邨。 邨內處處沙塵滾滾,新建的白田商場和上蓋的樓宇尚未入伙。 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有意將唯一出租屋邨大坑西邨分3期重建,頭兩期然會攞嚟做租住房屋,第三期就會作為住宅出售,以抵銷興建廉租屋嘅虧蝕。 重建後將有5,000個單位,較重建前嘅1,600伙大幅增加,頭兩期重建會畀所有居民原邨重置,第三期就撥作青年自置居所,預計每個單位面積約300平方呎,售價大概100幾萬港元。

横头磡邨: 香港房屋委員會及房屋署

)是居屋屋苑,由房委會總建築師(3)設計,於1991年至2001年期間落成。 當中德強苑及富強苑因鄰近廣播道豪宅區,是樂富/橫頭磡綠表市場成交價最高的屋苑,也是九龍以至全香港綠表最高成交價最高的屋苑之一,未補地價每實呎成交價超過一萬港元。 落成於2004–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