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指任何醫生都可任專家證人,但責任極大,醫專至今有約500名院士表明願意成為專家證人,惟因本身醫學專科範疇多、醫生工作繁忙,要找「有質素、得閒、願意成為專家證人的醫生」很吃力。 至於非本地醫生經「特別註冊」後須在公營醫療機構工作5年,才可免試正式註冊,梁相信政府研究強制工作年期時,會考慮上述工作年數。 政府擬強制醫護在公立醫院工作一定年期,梁嘉傑今日於傳媒茶敘表示,做法原則上可改善醫護人手不足的問題,如何實行則需再探討。 被問到強制年期應在醫生考獲專科前或後實施,他稱醫專曾就此討論,認為兩者均對醫生有好處,暫未有定論。
梁嘉傑引述報告稱,海外經歷各類案件後對處理醫療失誤提出不同建議,本港可參考,盼毋須如外國般「行多好多路」。 梁嘉傑醫生 梁嘉傑醫生 他建議本港訂指引,解說何時須就醫療事故作刑事調查、檢控、聆訊;他指醫療刑事案較少見及複雜,受醫生心理、系統監督和配套等影響,故執法部門判斷須否調查或檢控絕非易事。 梁嘉傑稱,刑事處理醫療事故未必是壞事,或有助推動醫療系統改善硬件配套、令醫生更小心處理病人,惟強調須平衡刑事檢控對公眾的利弊,否則或構成漣漪影響,對公眾整體利益影響可超預期。
梁嘉傑醫生: 香港大學醫療系統醫生
醫專主席梁嘉傑今(3日)出席傳媒茶聚時表示,醫生註冊條例修訂後,至今有10多名經特別註冊的非本地培訓醫生正接受評核。 他認為,疫情期間未必吸引到非本地培訓醫生在港執業,相信在疫情後申請人數會增加。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早前進行一項研究,發現顱內出血的華裔康復者如其後因心血管問題而獲處方阿士匹靈,並不會增加其顱內出血的復發風險。 再者,研究發現有需要而獲處方阿士匹靈的顱內出血康復者,其後患上急性心臟病及缺血性中風的風險較低。 這研究可為香港醫生對治療曾患顱內出血的心血管疾病病人提供新啟示,長遠而言或會改變許多醫生處方藥物的做法。 是次研究結果已經刋登於國際醫學期刋Thrombosis and Haemostasis。
他憂慮出現「被覺得用不得其所」的刑事檢控,深遠影響醫生心理、醫患關係和醫療系統(見另稿),指「幾時用、幾時不用」刑事檢控須小心拿揑,政策上亦有可配合之處。 港大醫科課程中有關醫療道德及倫理的部分,他認為即使未必在所有事情上都能給學生必然的答案,但至少學習了這些重要的概念與思考方法,同學會懂得怎樣有系統地應對,「令結果可以過得人、過得自己」。 他並指,現時醫管局會先提供專科培訓名額予本地生,再為有限度註冊醫生提供額外名額,相信日後亦是一樣的處理手法,而醫專會以同一標準去評核海外醫生。 對於培訓名額的問題,梁嘉傑稱若導師、病人足夠,可以增加培訓名額,過去一直有向政府爭取更多資源及人手,偶爾得到正面回應,相信政府今次不會吝嗇。 2011年起,醫管局聘請有限度註冊醫生時都會交由醫專審視該醫生的專科資格,若醫生的服務年期可以追溯,或超出醫專的參與年份。 梁嘉傑醫生 梁嘉傑表示追溯並非問題,毋須以2011年為分水嶺,「有啲出身好好」,希望以每宗個案審視是否可以追溯。
梁嘉傑醫生: 香港醫學專科學院
立體定位導航技術是先經電腦斷層掃描或磁力共振確定腫瘤位置,然後把數據輸入電腦。 至於螢光劑,癌細胞吸收後會把藥物變質並能在紫外線下發光,從中衡量「切幾多」。 腦癌,治療方法與一般癌症相似,都是從手術、化療、電療和標靶治療等入手。 正因如此,跨團隊合作並輔以先進儀器協助診斷和治療,才能達致摘除腫瘤之時,可保患者的活動能力和生活質素。 被問到合資格免試院校名單應該如何制訂,梁嘉傑指不應單看院校的排名,因為排名有不同的參考機構,而且每年可能會浮動,指需由日後成立的委員會商討一個適當、靈活的處理方式,他亦支持在委員會內加入業外委員。
其後買家代表律師查閱物業的樓契時,發現欠缺一些文件,多次向賣方催促仍不獲補發文件,賣方並指不影響業權。 當初就係聽人講佢幾好,點知出左事就一直推卸責任同迴避問題,根本就係身有屎! 地盤工人在線上遊戲認識14歲女童,之後便連續2日與對方性交及肛交,事後被女童父親揭發。 該地盤工人今日(16日)在高院原訟庭承認與16歲以下女童非法性交、與21歲以下女童肛交2罪,被判監15個月。
梁嘉傑醫生: 醫生流失嚴重
研究由內科學系臨床副教授蕭頌華醫生及外科學系名譽臨床助理教授浦勤孫醫生領導,其他研究人員包括外科學系名譽臨床副教授呂偉文醫生、臨床助理教授梁嘉傑醫生、內科學系臨床助理教授陳灌豪醫生及劉巨基醫生等。 【Now新聞台】政府提出引入非本地培訓醫生,醫專主席梁嘉傑建議增加獨立機構,與醫管局一同審核醫生的註冊申請,而認可海外院校時不應只看世界排名。 英國曾有一名實習兒科醫生因治療疏忽致病童不治,2015年被裁定「嚴重疏忽誤殺」罪成,引發當地對醫護工作環境及刑責等討論。
梁教授認為教學最重要是要保持信念,因為教育是「前人種樹、後人乘凉」,通常眼看不到成果,即使是有幸目睹也得待個十年八載。 從〈醫護信箱〉提問後,更有機會參與〈醫訪共融計畫〉透過綜合意見問診服務,會員可對病情預先稍作了解後,選擇性地邀請相關合適醫生共同參與該計畫,為健康生活作更週全之護理安排。 至於是否需要為疫情作檢討,梁嘉傑表示檢討是有益的過程,但用何種方式審視、所牽涉的資源,都是一籃子考慮的因素。 由於腦腫瘤與正常組織在外觀上分別不大,以往醫生多依靠經驗判斷手術位置。 港大去年從德國引入「螢光導引腦腫瘤切除術」,今年三月成功為一名男病人切除多型性神經膠母細胞瘤,為首宗本地個案。
梁嘉傑醫生: 國際
「有時病人術後認知出了問題,有些事情未必可以自己做決定,我們該如何應對?」神經外科較易觸碰到法律倫理問題,而這亦是促使梁嘉傑再去進修,獲取愛丁堡大學的醫療法律與倫理碩士學位的契機。 有立法會議員建議政府容許非香港居民亦可透過特別註冊制度回港,他指是否香港人、申請者來自哪個國家,都不重要,最重要是這些醫生能否達到水準。 現時只有公立醫院可以培訓專科醫生,梁嘉傑認為,私家醫院也可以用作專科培訓,但需視乎該院的軟件、硬件,包括醫生數量和質素、病人數量和病例種類等,前提是需達到醫專要求的水準,並非所有私家醫院都可參與,他又強調公院和私院「把尺都是一樣」。
即使醫科生的名額增加,如沒有足夠導師作培訓,會對學科及學術發展構成壓力。 人所共知腦部對人來說是個極其重要、但又結構複雜細緻的器官,因此大衆總抱有「施腦手術的都是醫術高超的金刀國手」的印象。 港大醫學院副院長(教學)暨港大外科學系曾永馨基金教授(臨床神經科學)梁嘉傑卻認為,其實各個專科也有其難度,不過是因爲腦部予人神秘感覺,讓電視劇美化了這專科。 負責培訓專科醫生的香港醫學專科學院主席梁嘉傑今天(4日)表示,放寬引入海外醫生只是其中一個解決醫生荒的方法,又認為推行時必須保證醫生質素、確保本地生培訓機會。 他建議在聘請海外醫生、批准海外醫生正式註冊這兩個過程中,加入獨立第三方的意見,以提升市民和業界的信心。
梁嘉傑醫生: 梁嘉傑醫生
梁嘉傑今日亦有回應事件,指誤殺屬刑事問題,醫專不會說明何謂誤殺或發出法律界線指引。 被問到有醫生被控誤殺,會否令非本地培訓醫生不敢來港執業,周雨發表示醫專十分關注、擔心有醫生被控誤殺,不過他認為這並非影響他們是否來港執業的重要因素,因為海外醫生到異地工作一定有更重要的考慮因素,例如家庭等。 除了臨床工作,梁教授認為培育學生亦非常重要及有意思,因為一個醫生一生人可能做幾千個手術救人,但效果始終有限,能令其他人承先啟後,才能惠澤更多生命。
報導援引一名知情人士報導,蘋果在印度南部一間由塔塔集團(Tata Group)經營的外殼工廠,生產線上只有大約一半的零件狀態良好,可以送往蘋果的供應商富士康。 報導指,與蘋果的「零缺陷」目標相比,這個僅達到50%的「良品率」屬於表現欠佳。 據兩名曾在蘋果海外業務部門任職的人士表示,該工廠正在制定提高熟練度的計劃,但前路漫漫。 消委會搜羅市面28款預先包裝乾製耳類食用菌樣本,包括黑木耳、白背木耳及雪耳,發現其中12款樣本檢出至少1種除害劑,全部樣本均檢出金屬污染物,但對健康構成的風險不大,結果已交食物安全中心跟進。
梁嘉傑醫生: 專業資格
他們的臨床數據,包括其後阿士匹靈的使用、顱內出血復發、主要心血管問題如急性心臟病、缺血性中風以及死亡等都會被記錄及分析。 治療心血管疾病時,多會用到阿士匹靈以防止凝血,否則,病人可能會心臟病發、缺血性中風,嚴重者可導致截肢甚至死亡。 可是,當病人曾患有顱內出血,便會令醫生十分煩惱,往往會因擔心再次誘發顱內出血而放棄向病人處方阿士匹靈。 負責研究的港大研究人員建議,醫生可按病人的個別情況決定是否對患有心血管疾病的顱內出血康復者處方阿士匹靈,而用藥期間應密切留意病人情況,達致更佳的治療效果。 梁嘉傑醫生 對於近日有公立醫院醫生被控誤殺,梁嘉傑指醫專會在明日舉行網上研討會,由法律專家講解法律問題,但不會討論個案。
香港醫學專科學院賽馬會大樓設有多個醫學組織的辦公室,包括醫專秘書處辦公室、15個分科學院、香港醫務委員會及香港牙醫管理委員會的辦公室。 大樓同時作為一個多用途活動場地,讓不同團體舉辦醫療相關的培訓、考試、大型會議、科學會議及社交活動等。 梁嘉傑表示,雖然抗疫並非醫專主要工作範疇,但在任何事情發生後,反思和探討如何做得更好是有益的過程,並要考慮反思方向、牽涉資源和時間,細節是需要當局探討。 至於近日有公立醫院醫生被控誤殺,他透露明日會舉行網上研討會,由法律專家講解背後法律問題,不會討論個案,同時要給予醫生關心及支持,因為若果醫生擔驚受怕,損失的會是病人。 近年的移民潮或令醫護人手不足問題惡化,醫專副主席(一般事務)周雨發表示,不少專科醫生擔任培訓角色,醫生流失會影響有關培訓,導致青黃不接。 他提到,若要求醫生在專科培訓前,留在公營系統服務,能讓他們對整體醫學知識上有幫助,相信對將來的基層醫療發展都有好處,而在專科培訓後才在公營系統服務,對醫生的培訓有益處。
梁嘉傑醫生: 港醫療學會設遙距診症 內地病人可線上預約
醫專主席梁嘉傑教授表示,認同中醫藥近年的發展及其在香港整體醫療體系中的重要性,相關建議需配合培訓和能力認證,建議將來成立的中醫醫院可作試點,讓中醫師轉介病人進行診斷成像檢測及化驗檢查。 當局亦研究特別註冊的醫生,需要在公營醫療機構服務至少5年,梁嘉傑對此抱開放態度,認為能讓他們對整體醫學知識上有幫助,相信對基層醫療發展都有好處,而在專科培訓後才在公營系統服務,對醫生的培訓有益處。 針對女病人鄧桂思2017年到聯合醫院求診期間,疑因開漏藥致出現急性肝衰竭,兩度換肝後不治。
- 至於螢光劑,癌細胞吸收後會把藥物變質並能在紫外線下發光,從中衡量「切幾多」。
- 中大生命倫理學中心榮譽顧問區結成則指出,外國也未能明確界定刑事醫療疏忽,在港更難找「權威」一錘定音,他認為政府在案件審結前難以採取具體行動釋慮,建議日後設平台促進醫學界和法律界對談,並為醫護提供訓練。
- 英國曾有一名實習兒科醫生因治療疏忽致病童不治,2015年被裁定「嚴重疏忽誤殺」罪成,引發當地對醫護工作環境及刑責等討論。
- 香港醫學專科學院日前(3日)舉辦傳媒茶聚,主席梁嘉傑表示,本港醫生註冊條例修訂後,至今有10多名經特別註冊的非本地培訓醫生正接受評核,相信在疫情後申請人數會增加。
- 至於是否需要為疫情作檢討,梁嘉傑表示檢討是有益的過程,但用何種方式審視、所牽涉的資源,都是一籃子考慮的因素。
梁嘉傑承認絕非「三扒兩撥」可釋慮,研討會只是起步點,提供最基本了解,其後方可用「比較理性、基於事實的根基」進一步討論。 政府擬修訂《輔助醫療業條例》,醫專擬限制中醫只可在既定的範疇下開展,例如四肢骨骼X光平片,配合必要的培訓及能力認證。 梁嘉傑解釋,現階段未必適合轉介化驗血液、小便大便等,認為中醫目前對西醫實驗室的名稱、分類、檢驗的好壞處仍需增加了解。 要做一個成功的神經外科醫生,梁教授認為需要有耐性及靭力,因為一個手術動輒要十多個小時。 此外,神經外科是一個「遲熟」的專科,年輕醫生可以自行處理的手術相對少,腦科醫生隨時要到四、五十歲才叫成熟、才能獨當一面。 梁教授指出,腦袋與其他器官的確不同,其他器官的組織或許可以重生,但腦部一旦有損傷,就有機會永久影響病人的活動、語言能力等。
梁嘉傑醫生: 稱不會退出「特別註冊委員會」
對於應否就疫情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香港醫學專科學院主席梁嘉傑說,作出探討、反思是一個有益的過程,但需要再考慮用哪種方法、審視的內容、用多少時間檢討等。 在醫專學院傳媒茶聚活動上,梁嘉傑說,醫生註冊條例修訂後,至今有10多名經特別註冊的非本地培訓醫生正接受評核。 他認為,疫情後期間,未必吸引到非本地培訓醫生在港執業,相信在疫情後申請人數會增加。 對於當局考慮規定醫護人員 ,包括非本地培訓醫生,在公營醫院服務一定年期,梁嘉傑說,特別註冊的醫生,目前需要在公營醫療機構服務至少5年,相信當局會考慮相關因素。
梁嘉傑醫生: 香港醫學專科學院賽馬會大樓
他指現今的需求或不高,目前的培訓方式或只能培訓到較少的醫生,但若「用第二啲培訓方法、第二個角度去睇」,未來的需求或可以令專科培訓名額提高。 他指委員會僅負責制訂認可醫學院名單,未能了解個別申請者畢業後的資歷。 對於部份專科培訓名額不足以供給海外醫生的問題,他稱名額或可隨時間而有變化,也可考慮在私家醫院提供培訓。
梁嘉傑醫生: 醫生流失丨醫專主席梁嘉傑教授:醫生條例修訂後 至今已協助十多位非本地醫生接受評核 冀疫後有關數字上升
港大臨床腫瘤學系臨床助理教授曾詠恒指,患者術後仍需接受六星期的同步放化療,一個月後再進行約半年的鞏固性化療。 惟化療藥及標靶藥價錢高昂,以公立醫院為例,同步放化療加上鞏固性化療的藥費要近十二萬元。 該學系臨床助理教授梁嘉傑指出,腦腫瘤有別於身體其他器官的腫瘤,做手術時不可為安全起見而將周邊正常組織一併切除,否則可能會影響病人說話、行動以及記憶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