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發燒溫度2024詳解!專家建議咁做…

馮醫生指,發燒是身體一個警號,顯示體內正製造抗體對抗炎症,人的體溫達到攝氏38度以上就屬於發燒,高於攝氏39度一般會視作高燒。 小兒發燒可以由於病毒或細菌入侵,亦有機會因為穿着過多衣服令體溫上升,因此要留意發燒背後的原因,對症下藥。 有許多因素會導致寶寶發燒,當寶寶出現體問升高、手腳冰冷,則表示他可能發燒了! 若合併以下症狀,媽咪不可忽視,應立即就醫,此外,也提供嬰兒發燒處裡的秘訣。 蘇一宇醫師提到,如果孩子在發燒時也能安穩睡著,並不需要叫醒孩子量體溫,讓他好好休息,畢竟有了足夠的體力才能對抗病毒,且活動力、生活習慣皆正常的情況,代表孩子只是輕微發燒,多加休息為上策。

需要留意的是,退燒藥的效果都只能維持幾小時,如果免疫系統還沒打贏病毒細菌,就有可能會在退燒之後再度發燒。 醫生說過,發燒是身體用來提升自己免疫反應的其中一種方法,類似身體內的免疫細胞與病毒細胞打仗的過程,只要免疫系統打贏病毒細菌後,就會自動退燒,所以大部分的時候不做退燒的處置也沒關係。 小兒發燒溫度 不過如果寶寶的體溫升高到超過一定的程度之後,會出現不舒服的症狀,例如頭痛、噁心、嘔吐、骨頭或肌肉酸痛等等,人為的退燒方式協助降低溫度,可以減緩這些症狀,所以一般來說當體溫超過38.5℃時,就可以做人為的退燒。 另外高燒會導致心跳加速或呼吸變喘,如果本身有心臟病或其他疾病的寶寶就比較需要積極的退燒,才不會增加心臟的負擔。

小兒發燒溫度: 發燒的處理方法

因人是恒溫動物,體溫通常會在36-37.5°C之間,亦會受環境,活動和探熱方法而影響,但正常情況之下也不會高於38°C。 表面溫度比核心溫度容易受到環境變化的影響,所以它的準確度較低,並只會在量度核心溫度有困難時才建議使用。 探熱方法可分為口探、肛探、腋探、耳探及額探等。 不過,作為發燒的初步評估,使用不同方法量度體温時須仔細閱讀說明書,並留意其體温參考值。 小兒發燒溫度 發燒即身體溫度比正常高,是一種生病症狀,亦可能是接受免疫注射後的一種反應,表示身體的免疫系統在正常地操作,以對抗外來的病菌。

小兒發燒溫度

但寶寶滿3個月大之後,父母可以觀察寶寶退燒之後的活動力、有沒有伴隨其他症狀,例如咳嗽、嘔吐、腹瀉、嗜睡等,如有則應立即送醫。 郭和昌醫師表示,從已確認是川崎症患童的卡介苗接種部位觀察,有四成的患童會出現紅腫結節,甚至於潰瘍的現象,「這種現象相當奇特,但原因不明」。 他說,卡介苗結痂處紅腫反應並非診斷川崎症的要件之一,而是一種參考指標,「如果病童屬於非典型川崎症個案,或未符合4項以上的診斷要件,卻同時具有卡介苗接種部位的紅腫反應,也能夠幫助診斷為川崎症」。 郭和昌醫師指出,「若寶寶有熱痙攣病史或先天性心肺疾病等,則建議讓寶寶服用退燒藥,避免讓已存在疾病惡化」。 7.發燒年齡小於3個月:因為此時嬰兒抵抗力尚差,免疫系統也不成熟,可能有嚴重疾病但症狀不明顯,或是病情變化快速,因此,小於三個月,尤其是小於一個月的嬰兒發燒,疏忽不得。 他解釋,「嬰兒的中樞神經控制系統還不成熟,控制體溫的能力較薄弱,體溫也容易隨外界環境溫度變化而升降」,因此,讓寶寶置身在通風的環境、適宜的室溫下,並不需要穿太多衣服,至多比大人多一件即可。

小兒發燒溫度: 認識「發燒」的意義

當知道更多後,相信你已發現寶寶發燒並非想像中的難處理,又或可怕。 想再加深認識,爸媽可閱覽文章《拒絕寶寶成為「發燒」友?》。 寶寶可能變得沒胃口,那爸媽可為他挑選和烹調一些口感清新的食物,原味無添加糖乳酪、蔬菜汁,又或在清水中加少量蜜桃汁都是很好的選擇。 有需要,爸媽可為寶寶貼上一塊退熱貼,額頭和背部均適合敷貼。 敷貼後,需注意退熱貼有否鬆脫掉落口鼻,及寶寶皮膚有否敏感。

  • 其實,穿過多衣服或置於酷熱的場所,都可能引起發燒。
  • 「不過,就算寶寶穿得再多,通常體溫也不會超過38.5℃以上,因此,若測量結果超過38.5℃,還是必須懷疑有感染的可能,而不是單純穿得太多引起體溫過高。」劉明發醫師補充說。
  • 舉例來說,若測量孩子體溫37.8℃,可以多喝些水,減少衣服件數,並將環境溫度調低。
  • 今天我們將針對嬰兒發燒的處理方式做一個簡單的說明。
  • 避免感染:避免讓嬰幼兒與有感染病毒或細菌的人接觸,避免到人多擁擠、空氣不流通的地方等,有助於減少感染風險。
  • 肛探一般只用於小於1歲的幼兒,而口探和耳探則為現時較常探用的探熱方式。
  • 此外,當小朋友有原因不明顯的發燒時,驗尿檢查也是很重要的。

不過,服用退燒藥後,又再發燒,「不代表退燒藥沒效,而是退燒藥的藥效只能維持幾個小時,目的是帶給孩子短暫的舒適,但病程尚未結束」。 他提醒,父母不要疏忽觀察孩子退燒後的反應,如果人看起來病懨懨,活力不佳的話,則要多加留意,必要時,應考慮送醫。 小兒發燒溫度 如果小孩的四肢及手腳溫熱且全身出汗,表示需要散熱,此時衣服不宜穿得過多,被子不要蓋得太厚,以免影響散熱,使體溫升得更高。 在家觀察體溫時,把小孩發燒的溫度記錄下來,尤其是最高及最後一次發燒的溫度都會對診斷有幫助。 切記不管孩子年紀多大,反覆的發燒5天或以上都一定要看醫生。

小兒發燒溫度: 注意發燒合併的熱痙攣

大部分父母會立刻給寶寶吃藥退燒、接著第一時間掛急診。 他指出,兒科醫師之所以感到診斷棘手,「因症狀出現的時間點較不集中,可能因為分散而有所忽略;而典型症狀則是所有症狀都會出現在一起,建議父母若在病程中,觀察到孩子有這些特別症狀,不妨以手機拍攝,就醫時提供醫師做為參考」。 人體溫度一般為37℃,正常的情況下,身體的活動、情緒的變化、進食、多穿衣服、高濕度的環境,也會使體溫上升,尤其小孩更為明顯。 張醫生表示人體溫度37℃,只是一個參考,高半度、一度未必是真的發燒,只有溫度持續一段時間或超過38℃,才可視為發燒。 造成小朋友發燒的原因有好多種,而最常見是病毒或細菌的感染,其次還有一些自身免疫問題、癌症都可以有發燒的表現。

感染流感病毒、一般感冒病毒、水痘、輪狀病毒等病毒感染,或是有肺炎、腦膜炎、急性腎盂腎炎等細菌感染,都會造成發燒。 重要的是,寶寶的身體既然可以讓自己發燒,也可以讓自己的身體退燒。 通常,當寶寶的體溫升高到40℃左右,就會開始讓自己退燒,這時寶寶會開始讓自己的週邊血液循環增加,並且讓自己流汗,以便散熱。 一般常聽到發燒會把小孩腦袋燒壞的說法,是因為那些小孩其實是罹患了腦炎或腦膜炎等疾病,是這些疾病直接傷害寶寶的腦部而留下後遺症,並不是發燒讓寶寶的腦袋壞掉。 劉明發醫師表示,病毒感染引起的發燒症狀,通常在2~5天內會退燒,但如果發燒症狀斷斷續續超過3~5天,可能合併有細菌感染,或是中耳炎、肺炎等其他病症,有這些情況應返診確認原因。 不過,在寶寶要退燒的階段,這些方法可以有些微的效果。

小兒發燒溫度: 持續5天高燒 即到急症室求診

腋探將電子溫度計夾在腋窩下,37.3°C以上屬於發燒。 小兒發燒溫度 藝人梁靖琪(Toby)日前在社交網頁發文,指1歲半兒子施睿文(Roman)發高燒,更燒至41°C,需要入院治療,把媽媽嚇壞。 發燒是大部分寶寶必經之事,然而疫情關係,即使小朋友低燒,家長都不能掉以輕心,應盡快求醫,尤其是幼童高燒39°C或以上,更不能遲疑。 小兒發燒溫度 指出,感染是小朋友發燒的常見原因,例如呼吸道感染、齦口炎、手足口病、支氣管炎、肺炎、尿道炎、中耳炎、扁桃腺炎等。 如果小朋友在發燒期間出疹,就有可能是感染了玫瑰疹、水痘、猩紅熱、麻疹等。

小兒發燒溫度

在嬰幼兒發燒嚴重或持續時間過長時,應及時就醫。 預防嬰幼兒發燒的方法包括清潔衛生、預防接種、避免感染和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等。 寶寶年紀越小,出現嚴重感染的機率越高,臨床的判斷也越困難。

小兒發燒溫度: 兒童長高|掌握兩個睡眠關鍵時間 應盡量避免吃這類食物……

4歲Lucy在跑馬地的天主教聖瑪加利大幼稚園讀K1,和其他小朋不同,特別喜歡返學。 上月幼稚園復課時更鬼馬地扭腰高舉「v」字手勢,媽媽「有得返學,個人變得好輕佻。」不過返學冇幾日就發燒,媽媽指「有人發燒知道冇得返學即刻抑鬱起來」小朋友發燒是家常便飯,媽媽們都不需要過於擔心,李元元發燒都一樣精神。 小兒發燒溫度 除了取決於發燒度數,還要考慮他們的年紀、病徵、精神狀況,及發燒時長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