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惡露12大好處2024!(持續更新)

對於何為不正常的惡露情況,歐名哲醫師說明,雖然惡露會有一些味道,可是根據臨床經驗,如果惡露有腥臭味,而且加上合併症狀出現,像肚子痛、血量增加等,即有可能感染造成。 此外,當子宮收縮不好、有胎盤殘留,或子宮在生產時有受到一些傷害,例如子宮頸裂開等,都可能引起出血現象。 另外,也有可能是產婦本身有問題,像凝血機能不好,例如:血友病、血小板不足等。 整個惡露的排出,自然分娩的婦女大約會需要3~4週左右,也有婦女到6週左右才排乾淨;尤其是有在餵母乳的女性,可能會在惡露轉為褐色、黃色之後,偶爾又有少量的出血情形。

但是有些媽媽本身體質狀況已很差,過份按摩及心急紮肚令呼吸不暢順,卻會適得其反,不能強行完成,否則身心也造成壓力。 至於惡露何時才會完全排出體外,每位產後媽媽的狀況皆有所不同,一般而言,平均約需時4~6週,並受產下的胎兒體型大小影響,胎兒體型愈大者惡露持續時間愈長,但也有產婦在產後2~3週就將惡露排清。 服用過量生化湯:生化湯含有活血用的當歸,若生育後過早開始飲用且過量,容易造成產後子宮新生的內膜不穩定,使惡露難止。 一般而言,產婦約每2小時需更換產褥墊,以免惡露過多而溢出,進而引發感染的風險。 但若產婦發現血塊太大或是血流不止,或者於產後10天發現惡露有膿樣分泌物,建議須盡快就醫。

產後惡露: 異常1、惡露的流量特別多,比之前的月經流量還要多,嚴嘉琪醫師指出,倘若每隔1小時棉墊就呈現幾乎整塊全濕,且不斷得替換的狀況,就表示出血量特別多,這有可能是延遲性的產後大出血,出現這類狀況時一定要馬上就醫!

他補充,持續分泌血性惡露的時間太久或出血量多,所謂的量多,是與生理期月經量較多時相比,若惡露的血量大於生理期,就表示可能子宮胎盤剝離面的血管傷口沒有癒合,或子宮內可能還有胎盤組織殘留。 張君堯醫師強調,「產婦若有這些狀況,一定要儘快回診檢查,避免導致產後貧血症,甚至發生休克」。 另外一種常見情形就是子宮裡面可能尚有胎盤殘留,殘留的胎盤不但影響子宮收縮,也會干擾凝血及子宮復原造成惡露不止,遇到這些情況應趕快回診做進一步檢查。 如果發現惡露有惡臭味,有可能是子宮內膜發炎、細菌感染造成,這時常會伴隨子宮疼痛、發燒的現象,也需要趕快就醫治療。 因此,當子宮出現問題、有感染發炎、或產婦本身有疾病,都可能造成惡露不止。

傷口

可將手置於肚臍周圍,分別以順、逆時鐘的方向往下環形按摩。 產後24小時後,可準備坐浴盆並盛裝約37~40℃的溫水,或依醫師指示加入1~2滴的優碘,坐於溫水盆約10分鐘,可增進血液循環,促進產後撕裂傷的癒合、減輕會陰部的腫脹及疼痛或改善外痔等。 到了產後十天左右,惡露已經慢慢變為黃色或白色,甚至是透明無色的,所以有時候會稱之為「白色惡露」。

產後惡露: 剖腹產、自然產的惡露有差別嗎?排多久才會乾淨?

一、子宮內尚有胎盤殘留:例如有時胎盤黏很緊,剝離不完全,導致殘存一小部分胎盤留在子宮內;或是有些孕婦有多發育副胎盤,雖然主要胎盤已完整排出,但副胎盤還留在子宮內,這些情況可能會發生惡露不止情形。 術後,只要麻醉藥退掉、身體沒有不適,即可開始嘗試進食。 先從喝幾口水測試是否會噁心、嘔吐或腹脹,沒有不舒服,再嘗試魚湯、米湯、果汁等流質食物。 流質食物吃得不錯,再嘗試軟質食物,最後恢復正常飲食。

使用

不論是自然產或剖腹產,產後靜養期間都要注重產後護理。 待產包要備好產褥墊、夜用衛生棉等衛生用品,防止產後惡露沾染床墊或衣褲;並善用沖洗器清洗陰部,避免感染,都是基本產後護理方式。 產後惡露 但要提醒的是,若是紅色的惡露持續2週以上,或是發出難聞的味道,就可能有感染或合併症狀的疑慮,建議媽咪應立即尋求醫生協助較有保障。

產後惡露: 每人體質各有不同 產婦應時刻留意身體狀況

產婦哺餵母乳時,身體會自動分泌催產素,此激素不僅能使乳汁順利排出,也會促進子宮收縮,所以哺餵母乳的產婦,其子宮復原情況會比較快。 每位媽媽惡露期都不同,有部份媽媽會拖得較長,但是如果出現異常腰痛、下腹痛及發燒等症狀,或是惡露量忽然越來越多,就應該立即到醫院查詢。 準備及選用方便的產後護理惡露用品,例如吸水功能強惡露專用的衛生墊,按流量使用大小衛生墊,並每隔2~3小時勤換衛生墊﹔睡覺時可使用一次性即棄防水墊,就不會沾染床被。

「若因產後出血就醫時,醫師會進行超音波檢查,確認是否子宮內有殘餘的胎盤組織,如果有的話,將進行子宮搔刮術,並給予口服子宮收縮劑的藥物」。 而這些取出的組織會進行病理切片檢查,成分多為胎盤組織。 產下寶寶的那一刻,肯定讓不少媽媽如釋負重,但經歷10個月的懷胎過程,卻不是1天就能讓身體恢復到產前狀況,而是需要漸進式的恢復期,才能重拾產前的身體狀態與元氣。 自然產的產婦在經歷生產後,難免會在產道留下程度不一的傷口,其症狀也只有自己最了解,因此,新手媽媽需認識產後照護的要點,以儘快恢復孕前的健康狀態。

產後惡露: 子宮發生感染

產後子宮收縮會有點疼痛感,尤其是哺乳的時候,更會促進收縮,感覺會更強烈,陰道縫合傷口,剛產後也會有些疼痛,但是這些都不會讓惡露顏色或味道改變。 「惡露」存在意涵是有它的重要性,主要透過觀察產後子宮排出的胎盤及相關物質,包括時間、顏色、量、味道…等不同訊號,來判斷媽咪的子宮內復原情形。 踏入最後階段,產婦的身體機能已大致復原,可以回復正常作息;不少在職母親重返職場,少不免會接觸人群,故須加強抵抗力及保持正常作息,以確保母嬰健康。 產後媽媽若想回復窈窕身形,可以維持清淡飲食及適量運動,切忌節食減肥。

媽咪,從懷孕到分娩結束的這過程,你辛苦了,產後的照護更不能馬虎,好好地做好月子,同時,瞭解惡露的意義,不同惡露階段,評估惡露量以及月經來潮時的參考,滿滿相關訊息帶給你。 哺乳是個很好天然的方式,因為哺乳會促進子宮收縮,進而加速惡露排出。 若是有下腹部劇烈疼痛又搭配發燒,要小心是否有感染的風險,因為產後的媽咪們抵抗力都較低下,又有傷口要癒合,有時候不小心會抵抗不住細菌或是病毒的侵害,如有不適,也請諮詢你的醫護團隊,確認身體情形。 透過子宮收縮的過程,加壓子宮可以有止血的作用,也有利於惡露排出,所以在產後子宮收縮和惡露排出,這兩部分是媽咪身體恢復非常重要的角色。 提供產前後註冊中醫護理,因應產婦的個別體質,以中藥湯劑、食療等方法改善產後不適,幫助子宮恢復、分泌充足母乳,更能減輕日後月經期及更年期的不適、降低產後脫髮的機會及減慢身體衰老。 如身體出現異常情況,如嘔吐、盜汗及腹瀉等症狀,應先停止進補,並徵詢中醫師的專業意見。

產後惡露: 身體太過勞累或虛弱:

產後各器官的恢復時間都有些許差異,以最常討論的子宮而言,欲恢復成產前的子宮大小,需花5~6週的時間。 若為嚴重的撕裂傷、傷口癒合不良,甚至傷口已呈現化膿,此時,就必須要醫療介入,可能需住院並注射抗生素,以確保感染是否獲得控制。 還能刺激子宮收縮,餵嬰兒母乳除了可以刺激催產素的分泌外,還有助於加速惡露排出,也能讓子宮更快速地恢復產前大小。 產後惡露 嬰兒的吸吮會刺激腦下垂體後葉分泌一種激素,此激素有助於子宮復原,所以哺餵母乳的產婦,其子宮復原情況會比較快。 當進入白色惡露階段時,惡露的量變得更少了,最後會趨近於無排出。

  • 通常在產後的第二、三天,惡露會是鮮紅色的,到了第四、五天,顏色會慢慢從褐色、淡黃色、或是黃色,變成透明的顏色,這樣的話就是一個正常的過程。
  • ▶ 哺乳:哺乳會使得泌乳激素上升,造成身體抑制排卵,所以哺乳媽媽的月經平均在產後4~6個月復潮,甚至有少部分的媽咪會延遲至產後1年多才來。
  • 生產後,子宮會收縮至未懷孕時的大小,排出的新陳代謝物稱為惡露。
  • 《Hello醫師》為新手媽媽們一次解惑認識惡露,以及產後如何護理,及早和惡露說Bye-Bye。
  • 經過一星期的調養,順產媽媽身體及腸胃已逐漸恢復,惡露亦逐漸排出體外,故第二階段會以調養氣血及修復為主,同時促進新陳代謝以及奶水分泌。
  • 一般來說,產後第一次月經來的時間會依照媽咪是否有哺乳而異,通常未哺乳或是小產的產婦,會在四至六週時迎來生產過後的首次月經。

建議媽媽可以使用便盆或便盆椅,或請家人攙扶至廁所嘗試解尿。 終於「卸貨」了,對很多產婦來說,耗盡精神與體力,整個人虛脫到宛如歷劫歸來,只想好好休息。 的確,休息是必要的,只是有些事情也不能放著不管,因為攸關產後復原大事,特別是在產後24小時! 主要是產後初期為容易發生合併症的關鍵時刻,為了健康,再疲累也要多加注意才是。 他補充,產婦若有植入性胎盤的問題,多會使用胎盤鉗刮除剩餘的胎盤組織,不免有刮過頭或刮不夠的問題,「刮過頭會破壞內膜層,刮不夠時則易造成胎盤組織的殘留,都會造成惡露滴滴答答不停的狀況」。 如果媽媽生產完身體太過勞累,又或是生產完後沒有好好調養,這時惡露量就有機會突然增多,漸漸地身體上就會出現一些狀況,因此如果感到身體有異常發生就要即時就醫。

產後惡露: 產後何時才可恢復性生活?

但要避開毛豆、牛奶、地瓜、韭菜等產氣食物,以免脹氣不適。 一般而言,剖腹產的惡露量會比自然產來得少,也會比較早結束,這是因為剖腹產手術在縫合前,會清除子宮腔內的血塊。 護理會陰傷口時,可以自備或請護理師提供冰袋;先拿一條乾淨毛巾包起冰袋,再順著會陰部曲線輕輕貼合傷口;每次冰敷15分鐘,每隔1~2小時冰敷一次,即可有效舒緩腫痛感。

  • 惡露是子宮內殘留的胎盤與胎膜組織、血塊等,產後藉由子宮收縮自然排出。
  • 因此在剛結束生產後,先以專業醫囑為主,搭配飲食補充為輔,多攝取含蛋白質的魚、肉、蛋、奶,等到服藥結束之後,再開始以中藥漢方排淨、溫補,循序漸進,在對的時機開始,讓調理更有感。
  • 許多人都以為胎兒、胎盤娩出之後,子宮就清潔溜溜,其實產後的子宮還會有一些殘餘物,包括胎盤碎片、胎膜、蛻膜、胎盤與子宮交接處的分泌物等。
  • 張君堯醫師強調,「產婦若有這些狀況,一定要儘快回診檢查,避免導致產後貧血症,甚至發生休克」。
  • 如果已經超過一個禮拜,媽咪的惡露還是紅色的、甚至會有臭味,這時候會建議媽咪一定要回醫院做回診的檢查,因為不正常的顏色或是味道,有可能是因為子宮的收縮有問題,或是傷口有感染,這時候就必須特別注意。

陳恒如醫師表示,若有經歷鮮紅惡露、漿性惡露與白色惡露三階段,且肚子沒有感到疼痛,就算惡露只分泌1、2週,也算是正常的現象,不太可能是因為子宮頸阻塞而使惡露無法排出。 理論上,這就像女性月經一樣,有人每次月經來潮就必須換7天衛生棉,有人則是歷經3天就可以輕鬆解脫,惡露也是端看不同人的體質,而有不同的反應現象。 但是有時候,整個過程中都會陸陸續續的排出帶有褐色的分泌物,許多傳統的觀念以為這些「黑血」是屬於「髒血」,會影響身體的健康,這並不是正確的想法。 這些褐色的分泌物,表示子宮仍然處於持續修復的過程,所以會有少量出血的現象。 通常少量的出血會在子宮內停留一段時間再排出來,就會變成褐色或咖啡色;持續大量的出血反而是鮮紅的顏色,如果不斷的有鮮血流出,是一種危險的訊號,需要密切注意。

產後惡露: 產後惡露不止的原因

會造成惡露排出不正常的原因有許多,可能是本身子宮收縮不良、內部尚有殘存的胎盤與胎膜組織、子宮內膜發炎,也有可能是在產後照護不全、食補不當等。 從中醫觀點來看,想要促進惡露排乾淨,就要避免涼性的食物,像是瓜類、白蘿蔔、橘子、白菜,因為血遇冷較易凝滯,此外,有些媽咪心想喝些米酒有助活血,但若是已經服用生化湯的媽咪,林巧梅醫師就會建議生化湯服用完畢再開始加米酒。 建議媽咪在經主治醫師許可下,產後24小時之後就可以開始適度下床稍微走動,可以有效幫助子宮恢復彈性,以及惡露順利排出。 歐名哲醫師說明,由於剖腹產的產婦,在施行剖腹生產時,會在胎兒取出後並將子宮蛻膜清乾淨;而自然產則可能會有一些軟膜留在裡面。 產後惡露 因此,自然產會較剖腹產的惡露多,這是其中一個可能性,不過軟膜大部分會自行排除掉。 A﹕如果每次都有血塊及分泌物,很可能是子宮頸部黴爛或陰道炎,產檢之前子宮未恢復良好,性生活可能對傷口造成細菌感染,需找醫生再作詳細檢查。

產後

嚴嘉琪醫師表示,如果流量只有一點點滴滴答答屬於正常範圍,這是因為產後哺乳的期間,卵巢會有一段時間不會排卵,因此不會有月經,但子宮內膜仍有少許剝落。 基本上,除非出現流量多、異味伴隨腹痛發燒,其餘情況只要先觀察即可。 黃慧娟中醫師表示,女性產後的第一個調理重點是要促進子宮收縮和排除惡露。 醫生建議自然產後3天、剖腹產後5天就可以服用生化湯,每天1帖,持續7至10天,不要過量,有助子宮內膜的修復。 是的,通常自然產產婦的惡露是自行排出,因此惡露量比較多;剖腹產後的惡露量不會像自然產那麼多,因為手術時醫師會將胎膜、胎盤都清除乾淨,因此,惡露量較少。 不過,剖腹產有傷口,無法按摩子宮,惡露可能呈現滴滴答答,時間拖比較久,通常1個月即可排除乾淨,最多不超過2個月。

產後惡露: 產後月經何時來?

再者,所謂的健康,不單是指體能上,心理方面也要健康,心情保持愉悅。 另外,也可以自行按摩子宮,幫助子宮復原及惡露的排出,也可預防因子宮收縮不良所造成的產後出血。 惡露包括脫落的子宮內膜、血塊及組織積液,如月經一般,只是量較多。 產後惡露 每位媽媽惡露的排量和持續的時間都不相同,因體質及飲食而異,大多數順產媽媽大約持續21~28天,有的產婦則長達45天才乾淨,平均總量約500cc~1000cc。 而開刀的媽媽,醫生已於手術過程中會一併處理,約3天至一星期左右即可排淨惡露。

產後惡露: 第一階段 產後3天:

國人坐月子習慣服用生化湯,根據記載生化湯有活血化淤的功能,會促進惡露排出,因此一般在服用生化湯的期間,惡露量會變多,這是正常的現象。 彭醫師建議,最好等產後五天以後再開始喝,因為剛生產完需要靠子宮收縮來止血,讓胎盤面血管傷口結痂,生化湯會干擾凝血,影響一開始傷口的止血,不宜馬上服用。 自然生產的婦女大概服用生化湯5~7天即可,剖腹生的婦女其實可以不用喝生化湯,若要喝也是3~5天即可,臨床上發現有些孕婦服用生化湯時間太長,造成產後大出血,要特別小心注意。 除了陰道傷口的處理好壞會造成惡露有異味產生,還有另一種可能是產後發生子宮內膜發炎、子宮肌發炎或子宮內膜有殘留胎盤等情況,如果是這些狀況,將會讓產婦出現發燒、腹部疼痛的情況,而帶有一股臭味的惡露也會跟著到來。 因此如果有發生上述情況,建議還是找醫生檢查比較妥當。 自然分娩的婦女因為會有會陰切開或裂傷的傷口,亞東醫院彭醫師建議產後第一週,產婦每次上完廁所後,可使用開水來清洗陰部,再用衛生紙擦乾,可減少感染機會。

產後惡露: 產後護理及家庭計劃

當生產結束,子宮內部便會啟動復原機制,重新調整回原本大小的同時,也開始修復因胎盤剝落而產生的傷口,並且將內部剩餘的殘存組織排出,讓身體盡快回到原先的運作軌道上。 誠如前文所言,剖腹產媽咪的子宮內膜清除得較為乾淨,較不需要生化湯的協助,且剖腹生產媽咪的傷口較大,擔心具有活血作用的生化湯過於刺激,林巧梅醫師建議至少產後一星期再服用3帖生化湯,也就是喝3天的生化湯即可。 至於適當、溫和且適合產婦的運動,歐名哲醫師表示,像散步、或產婦體操等。

產後惡露: 產後如何照顧陰道,避免產後分泌物異常?

大補期是產婦強化身體的關鍵時期,這個階段主要以增強體質,補充元氣為主;而食療上應以降火潤肺、調節五臟的食材為主,如人參、蟲草、烏雞,加速改善身體機能。 由於大補容易上火,過量進補會導致便秘、堵奶等症狀,宜每次少量進食補品;同時應多吃蔬果清熱,並保持清淡飲食。 哺乳產婦可以趁身體狀況日漸回復後進行催乳,除了多讓嬰孩吸吮乳房、保持心境開朗之外,亦應注意水份及營養素攝取,多吃乳製品、紫菜、海鮮、雲耳、金針、赤小豆、黃豆、無花果等催乳食材,幫助乳汁生成。

產後惡露: 月經何時才會恢復?

在生完孩子後,子宮要進行復原,由大縮小,胎盤和子宮的交接面的傷口也要復原,而復原過程中也會產生分泌物、死掉組織脫落……等,就像傷口結痂時會產生的一些組織物一樣。 有些產後媽咪會因為子宮內膜發炎而引起發燒現象,也就是俗稱的「產褥熱」。 除了照護生產傷口、促進子宮恢復、觀察分泌物,還要學習如何使用會陰沖洗器、如何穿戴束腹帶。 究竟產後24小時必做哪些事,可幫助產後復原,就讓產後病房護理長分享臨床實務經驗,幫助媽媽在痛並快樂著的狀態下,依然可安心度過產後24小時。 有些媽咪惡露分泌較久,相反的,也有人的惡露量極少,就算不是剖腹產,也能在3週內全部排完,但這真的代表惡露都排完了嗎?

張君堯醫師提醒,「哺乳不等於避孕」,因為母乳量決定經期的規律性,亦與餵奶的頻率及次數、時間長短有關,若不想太快有第二胎,仍須注意做好避孕措施。 正確觀察惡露的好與壞,有助於及早發現狀況,並及時就醫檢查,「觀察惡露的狀態,需注意其出血量、顏色與味道。若惡露的出血量比月經量還多,如同水龍頭關不起來時,可能是產後大出血的徵兆。 通常這是發生在陰道清潔不當,或是過早進行房事時會發生的狀況,很容易造成惡露排不乾淨,甚至會出現腹痛、發炎與產生異味,如果沒有即時送醫院治療會造成大麻煩。 惡露的過程,大概在產後的前兩三天,顏色會是紅色的;在第四天之後,慢慢會變成褐色,量也會變少。

產後惡露: 醫生開立子宮收縮藥物

漿液性惡露為排惡露的第二階段,此時因胎盤部位的子宮內膜傷口已趨近癒合,惡露的量會逐漸變少、變稀,顏色也轉為粉紅色、棕紅色。 ▶ 產後惡露 哺乳:哺乳會使得泌乳激素上升,造成身體抑制排卵,所以哺乳媽媽的月經平均在產後4~6個月復潮,甚至有少部分的媽咪會延遲至產後1年多才來。 一般來說,惡露通常在4~6週之內會排乾淨,所以產後一個月的出血為惡露,不是月經。 懷孕是令人喜悅又難忘過程,不管順產還是開刀的媽媽,都想在產後調養得宜,若能先了解產後身體問題,無論是坐月、飲食、紮肚方面的相關知識,再按個人體質和飲食,調整生活習慣,一定會令身體比懷孕前更好。

產後惡露: 造成出血3原因

產後的前三天,宜進食易消化的流食,如稀粥、雞蛋羹等;避免進食容易產氣及引起上火的食物,如澱粉類、豆子、甲殼類等。 待腸胃功能日漸恢復後,便可回復至正常飲食,但仍須以清淡飲食為主,並建議於每餐加入少量准山、南棗等促進氣血的藥材;期間要多注意補充水分,切忌急於進補。 不少新手媽媽對坐月知識都只是一知半解,以為坐月只是不停進補、臥床休息,並沒有配合自身體質及身體狀況去調整食療,最後弄巧反拙,使身體出現更多健康問題。 在中醫角度,產後媽媽於分娩過程中大量出血,元氣大傷,故產後初期的產婦均屬於血瘀和氣血兩虛的體質,進食補品必須按部就班。 隨著身體逐漸恢復,就必須要配合四季變化、環境及體質去調整進補方式;同時應講究平衡,不宜過份進補,應攝取不同營養素;亦不宜急於產後修身,導致營養不足。 產婦的飲食原則應以低脂、高蛋白、高營養、少鹽糖、清淡均衡為主。

下床活動不僅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幫助傷口癒合,也有助促進腸胃蠕動幫助排氣。 當麻醉退了以後,只要精神狀況不錯,就可以穿上束腹帶下床活動。 有些產婦一生完就迫不及待下床,要去看寶寶,卻忽略產後身體尚未完全恢復,動作太快太大容易頭暈跌倒。

時間在生產後的24小時至6周內,如果有大量不止的血液出現,有可能是子宮收縮不全、胎盤流在子宮內部無法排出、傷口問題…等等,請盡速就醫,這可能是產後大出血的徵兆,不可忽略。 一開始所排出的惡露因為含有出血,顏色呈現鮮紅色及深紅色,和月經前期的感覺非常類似,流出的量也會稍多。 如果產婦是第一次下床,或是經過長時間臥床後突然起身,可能會湧出較多的血液和小血塊,這是屬於正常的現象,不必過於擔心。 產後惡露 產後如果媽咪的惡露量偏多,子宮又無力(也就是按摩之後很容易軟掉),就會考慮持續給予子宮收縮藥,直到產後24小時,因為24小時內產後大出血風險較高。 倘若產婦的惡露量正常,子宮也恢復得不錯,就不會再額外給予子宮收縮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