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殖細胞癌9大優勢2024!(小編推薦)

在腫瘤確定之後,應該根據侵犯的部位進行影像學的檢查,例如:電腦斷層( 針對生殖系統或縱膈腔位置腫瘤)或核磁共振檢查(例如腦部或尾薦椎位置腫 瘤)來確定腫瘤侵犯的部位與範圍,進而作為臨床診斷與分期的依據。 一般而言,化学治疗并不会影响生育功能,但每个人的肿瘤部位及治疗轻重不同,对生育功能的影响程度也不同。 腹膜后(后腹腔,retroperitoneum)生殖细胞肿瘤:可能因肿瘤压迫肠道或泌尿道,造成疼痛、肠阻塞、便秘等。 纵膈腔(mediastinum)生殖细胞肿瘤:肿瘤若压迫到气管或支气管,可能引起咳嗽、喘、胸痛、咳血等症状。 中枢神经系统生殖细胞肿瘤:大部份位于脑部之松果体(pineal body),有时也会长于脊柱,可能会引起神经相关的症状,如尿崩症、恶心、呕吐、嗜睡、头痛等。

治療

肉眼觀,腫瘤一般為單側性,體積較大,平均直徑17cm,實性。 切面棕褐或灰白色,常見出血壞死及囊性變。 鏡下,瘤細胞為大而幼稚的多形性細胞,胞漿中性呈不同程度的空泡狀。 核大而圓,空泡狀,染色質粗,核仁明顯,1至多個,核分裂像多見。 瘤細胞排列呈實性巢狀或腺泡、管狀或乳頭狀,並常見散在的像合體滋養層細胞的多核巨細胞。

生殖細胞癌: 症状

生殖細胞瘤由原始的生殖細胞衍生而來,好發於松果體區,其次為鞍上池。 生殖細胞癌 腫瘤多發生於男性青少年,位於鞍上生殖細胞瘤則以女性多見。 該瘤通常無包膜、無鈣化、出血、壞死或囊性變,屬低度惡性腫瘤,多呈浸潤性生長,常有不同程度和形式的轉移,易向蛛網膜下腔及腦室系統種植、播散。

鞍區腫瘤則首先表現出視力障礙,然後出現頭痛、嘔吐、多飲多尿及垂體功能低下。 ②CT平掃多呈等密度或稍高密度腫塊,無出血、壞死及囊性變,可分葉,但境界清楚;瘤體本身鈣化少見,典型松果體區生殖細胞瘤常見腫瘤包埋松果體鈣化灶。 突出臨床表現是內分泌紊亂,表現為上視障礙和性早熟,同時可伴有下丘腦功能障礙,如尿崩、煩渴、嗜睡及肥胖。 其他症状與腫瘤部位有關,松果體區腫瘤可阻塞中腦導水管,造成顱內高壓。 3、內分泌症状 性早熟及巨生殖器為本病突出的內分泌症状,因此具有較大的診斷價值。 性發育障礙在15歲以下的兒童發生率為10%~37.5%。

生殖細胞癌: 卵巢癌症狀

鑒於腫瘤全切除困難,術後死亡率高,即使腫瘤全切除後,仍難免復發。 因此,有人主張採用腦脊液分流術加術後放療。 以往多採用側腦室-枕大池分流術或第三腦室造瘺術。 近年來多採用帶活瓣裝置行腦室-心房或腦室-腹腔分流術。

4、轉移 由於生殖細胞瘤組織鬆散,很易脫落,故有種植性轉移傾向,常沿蛛網膜下腔向基底池、腦室系統和脊髓轉移。 個別病例可發生顱外遠處轉移,如頭皮下、肺部等。 轉移 由於生殖細胞瘤組織鬆散很易脫落,故有種植性轉移傾向,常沿蛛網膜下腔向基底池、腦室系統和脊髓轉移。 其轉移率一般在10%~37%之間個別病例可發生顱外遠處轉移如頭皮下、肺部等。 無性細胞瘤(dysgerminoma),較少見,約佔卵巢惡性腫瘤的1%~2%,多見於10~25歲年輕婦女。

生殖細胞癌: 追蹤治療

當今的非生殖性的腫瘤的預後有顯著提高,但是仍取決於鉑基化療方案的使用。 一般一個療程的劑量為40~60Gy,照射野大約為60~100cm2,整個脊髓的放療劑量為20~30Gy。 1歲以內小兒劑量為成人的50%5歲兒童為成人劑量的75%8歲以上與成人劑量相同。 放療可引起放射性腦壞死及腫瘤周圍瘢痕形成的粘連,儘管如此也有人主張術前應照射20~30Gy的劑量,以減少腫瘤的血液循環和切除腫瘤時的出血。 肉眼觀,腫瘤多為單側性,以右側為多,一般體積較大,平均直徑為15~25cm,圓或卵圓形,表面光滑。

轉移

儿童的生殖细胞肿瘤相对少见,约占儿童恶性肿瘤的1%,其中58-70%来源于性腺外,其发病率按部位依次为:骶骨,腹膜后,纵膈和松果体。 在「癌症一定要開刀嗎?」這篇文章我們提到,大部分的腫瘤,都需要開刀來根除,但如果有殘存肉眼看不到的癌細胞,該怎麼辦呢? 為了殲滅殘存的癌細胞,有時候我們會在開刀切除腫瘤之後,讓病人接受幾次化療或電療,希望可以減少腫瘤復發的機會。

生殖細胞癌: 治療

卵巢癌症狀在初期並不明顯,可能只有感到背痛、疲勞、腹脹、腹痛、便祕、頻尿、體重增加等並不特殊的症狀,容易被當作小問題而延誤診斷,導致近5成患者發現時已屬晚期(第3及第4期),且致死率高,因此婦女朋友應該多加注意。 而生殖細胞瘤的病人,除了1A期未成熟型畸胎瘤(immature teratoma)和生殖細胞不良瘤(dysgerminoma),其餘都必須接受手術後的綜合化療。 有效治療是BEP方案(bleomycin、etoposide和carboplatin),3至4個療程。 儘管是復發的生殖細胞瘤,仍有機會對化療敏感(chemotherapy sensitive)而達到根治的效果。 如果性腺間質腫瘤屬第2期以上,或第1期已存在風險因素,例如第1C期,細胞分化差(poorly differentiated),代表高度惡性、擴散風險較高,就必須接受綜合鉑類化療方案。

近年有資料顯示:在東亞地區女性罹患卵巢癌的發生率有逐漸上升之趨勢,認為與飲食的西化、脂肪成份增加有關,值得大家提高警覺。 先前王樂明醫師於節目《命運好好玩》中分享卵巢癌的症狀,跟著療日子一起來了解卵巢癌。 卵巢癌被診斷出來時,通常都已經擴散至骨盆腔與腹腔,成為較晚期的癌症,也因此在婦科癌症中,卵巢癌的死亡率相對較高。 想要多了解有關卵巢癌的知識,就讓《Hello醫師》帶你一起了解。 生殖細胞癌 3.內分泌症狀: 性早熟及巨生殖器為本病突出的內分泌症狀,因此具有較大的診斷價值。

生殖細胞癌: 生殖細胞瘤

由於腫瘤標記與腫瘤的關係密切,因此臨床上非常倚重用於臨床腫瘤治療評估與預後追蹤的依據。 治療前由於腫瘤標記通常反映出病患的癌症嚴重度,因此在某些癌症可幫忙醫師擬定不同的治療計劃,以便達到較好的治療效果。 在癌症的治療中,腫瘤標記通常也可幫忙追蹤治療的效果;若治療中,腫瘤標記逐漸下降通常代表癌症對治療有效,反之則代表癌症對治療沒效且持續成長中,則需評估是否修正治療方法或劑量。 治療後癌症的存活率高低,腫瘤標記的追蹤也是十分重要的工作,腫瘤標記可用來追蹤是否有癌病復發、轉移的情況,掌握病患的癌症情況。 通過超聲波檢查,一些症狀包括有明顯的睪丸重量增強或單側睪丸增長趨勢。

  • 婦科系統癌症之中,卵巢癌可謂「沉默的殺手」,早期無明顯病徵,患者確診之時大多已屆中晚期,加上其復發率極高,是治療上的一大挑戰。
  • 因為囊實性良性腫瘤能夠通過超聲波、核磁共振或CT核查進行準確掃描,進而使得醫生能夠確定最適合的手術方案,從而最小化以後成為轉移性腫瘤的風險。
  • 肿瘤质脆而软,灰白或灰黄色粘液样,常有大小不等的出血及坏死灶。
  • 一般人對於化療的恐懼,大多也是來自於這樣的刻板印象:癌症末期、化療、嚴重的副作用(噁心嘔吐、體力虛弱、敗血症)、死亡。
  • 而這些藥物中,Bleomycin 主要為肺部毒性,因此在治療前與治療後 應該要進行肺功能的追蹤。

超音波、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或磁振造影(MRI):确认肿瘤部位、大小,以及是否有周围组织侵犯,淋巴结转移及肝脏、肺部,甚至中枢神经系统的转移。 對這樣的敘述應該不陌生吧,好像你我周遭都發生這樣的故事。 一般人對於化療的恐懼,大多也是來自於這樣的刻板印象:癌症末期、化療、嚴重的副作用(噁心嘔吐、體力虛弱、敗血症)、死亡。

生殖細胞癌: 手術治療

胚胎性癌(embryonal carcinoma)為來自具有向胚外或胚內結構分化潛能的原始生殖細胞的一種未分化癌。 內胚竇瘤(endodermal sinus tumor)又稱卵黃囊瘤(yolk sac tumor),來源於多能的生殖細胞,向胚外結構方向分化而形成的一種高度惡性的生殖細胞腫瘤。 除卵巢外,還可發生於骶尾、腹膜後、縱隔、松果體等處。 卵巢生殖細胞瘤占卵巢腫瘤的15%~20%,20歲以下的卵巢瘤患者約60%屬此類,所幸的是95%的生殖細胞瘤為良性囊性畸胎瘤。

依病理型态分为成熟畸胎瘤、未成熟畸胎瘤、恶性畸胎瘤。 收集了60個臨床試驗,多達兩萬多個病人的資料分析,長期追蹤15年的發現,開刀後沒有接受輔助性化療的病人,有42%的病患會死於癌症復發;若開刀後接受輔助性化療,只有32%的病會死於癌症復發,減少了10%。 臨床上,初期卵巢癌症狀不明顯,常被稱為「低語癌症」、「寧靜殺手」,被發現時多屬晚期。 在國內罹患卵巢癌婦女平均發生年齡為50歲,對中年婦女健康是一大隱形健康殺手。

生殖細胞癌: 病理

至於復發病人可採用二線化療,例如紫杉醇綜合鉑類的治療。 【明報專訊】女性常見癌症中,子宮體癌排名第4、卵巢癌排名第6、子宮頸癌排名第9;而這些常見婦科癌中,有些個案較為罕見,腫瘤同樣生於卵巢或子宮,徵狀也相似,但治療方案卻大不同。 當作完手術治療、化學治療或其他治療之後,病患仍須要定期回門診接受追蹤檢查,減低卵巢癌復發的風險。 生殖細胞癌 如果下丘腦損害可出現體溫異常、意識障礙及應激性潰瘍等,應給予制酸藥物及促醒藥物、對症處理等。 手術創面大、術中止血不徹底可致腦室內積血。 術中應嚴密止血,術後病情變化時應及時複查CT,作對症處理。

骶尾椎(sacrum-coccyx)生殖细胞肿瘤:常见于婴幼儿,出生就可见肿瘤长于后臀区,女生多于男生,多属良性畸胎瘤。 常出现便秘、膀胱功能受影响、下肢轻瘫等症状。 卵巢(ovary)生殖细胞肿瘤:以畸胎瘤最多,常出现疼痛、恶心、呕吐现象,有时因肿瘤发生扭转、破裂,引起急性腹痛。 生殖細胞癌 肿瘤质脆而软,灰白或灰黄色粘液样,常有大小不等的出血及坏死灶。 镜下结构复杂,呈单个小细胞、质少,圆形或卵圆形,核仁不明显;或为一些较大的细胞,具有明显的胞核及核仁,像胚胎性癌或生殖细胞瘤成团排列,有丝分裂程度不一,具体又分为假乳头型、微囊型、实体型和多囊卵黄型。

生殖細胞癌: 卵巢的介紹

患者越年輕,所發生腫瘤的惡性程度可能越高。 謝燿宇說,陳同學經確診為前縱膈腔生殖細胞瘤,在完成胸腔腫瘤手術切除後,需再進行化療。 一般而言,前縱膈腔生殖細胞瘤接受鉑金類為主的化療有不錯治癒效果,且有10年以上存活率,甚至不再復發。 这10种结构混合存在,常以2-3种结构为主要成分。 镜下还有一种较为特殊成分,即HE常规切片中显示滴状红染,PAS阳性的蛋白性小体。

生殖細胞癌: 生殖細胞瘤的症狀和治療方法

分流術的目的是為了解除梗阻性腦積水,術後輔以放療。 有人主張所有病人不管是否行全切術,如有顱內壓增高,腫瘤切除前2 周,尤其是腫瘤部分切除者均應行腦脊液分流術。 由於生殖細胞瘤極易脫落沿腦脊液播散,故已有分流術後發生腹腔或全身轉移的報道。 生殖細胞癌 經額部側腦室入路:可行冠狀切口,右額骨瓣成型開顱。

生殖細胞癌: 臨床表現

免疫組化染色顯示這種巨細胞含有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非巨細胞性瘤細胞內含有甲胎蛋白。 本瘤預後較好,對放射線敏感,5年生存率90%~95%。 約5%病人對側卵巢在顯微鏡下才能發現腫瘤,因此手術時必須進行活檢,作冷凍切片檢查。 囊性畸胎瘤預後好,少數可發生惡性變,最常見者惡變為鱗癌。 惡性變常發生在囊壁內頭節附近,故檢查時應注意取材部位。 肉眼觀,腫瘤多為囊性、中等大小,表面光滑,囊內含毛髮團及皮脂樣物(圖13-22)。

生殖細胞癌: 卵巢癌若能在第一期發現,治癒率可達80~90%

但是90%的此類腫瘤均伴有混合非精原生殖細胞瘤。 生殖細胞癌 平均的診斷年齡為31周歲,並常見睪丸腫塊伴有疼痛。 50%至三分之二的患者在檢測中均為惡性腫瘤。 來自薦尾椎的生殖細胞腫瘤,常見於嬰幼兒的生殖細胞腫瘤,出生時即可 發現臀部有腫瘤,女性的發生率多於男性,常導致泌尿系統(失禁)與消 化系統(便秘)的症狀,偶爾也會以下肢肢體無力來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