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的治療11大分析2024!(小編推薦)

然而,由於新藥研發所需投資金額大、時間長而且成功率低,再加上目前標靶治療藥物,都不是用在癌症第一線治療,而是核准使用在癌症已經發生轉移,或是化學治療無效後才能使用,故導致目前上市的標靶藥物價格都非常昂貴(如圖所示)。 但隨著越來越多的臨床報告資料發表,標靶藥物不但可以與傳統化療藥物在第一線共同使用,甚至成為第一線單獨使用藥物,就如同近來Iressa在肺線癌上的廣泛使用。 在1998年上市之Trastuzumab (Herceptin; 賀癌平) 是一種由中國大鼠卵巢細胞株以基因工程生產出的一種擬人化抗HER2蛋白質的單株抗體。 這個單株抗體最主要可以選擇性地作用在腫瘤細胞HER2上,降低HER2蛋白的過度表現,進而導致腫瘤細胞增生減少,故此藥物主要是針對乳癌患者有HER-2/neu基因高表現者(約20%)。 臨床上應用Herceptin與傳統化學治療(Taxol或Doxorubicin或Vinorelbine)併用,對轉移性乳癌患者的病情的控制較為有效。

手術

美國哈佛醫學院及波士頓兒童醫院的佛克曼(Judah Folkman)醫師,早在1970年代就提出「腫瘤與血管新生假說」,發現腫瘤細胞有血管新生的現象,而抑制血管新生就是所謂的「餓死癌細胞」的標靶治療。 目前已經知道癌細胞的血管新生牽涉到多種細胞激素的分泌,其中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為最主要的調控因子。 研究發現VEGF在多種腫瘤,如腦瘤、肺癌、乳癌、消化道腫瘤及泌尿道腫瘤等均有過度表現的現象,因此VEGF是一個理想的腫瘤”標靶”。 Bevacizumab (Avastin, 癌思停)是一種anti-VEGF的單株抗體,作用在癌症細胞團中的血管,讓血管萎縮,使得癌細胞在得不到養分的情況下逐漸死亡。 Avastin在2004年2月獲得美國FDA及在2005年2月獲得歐盟核准,成為治療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第一線用藥,結合傳統化療(irinotecan、fluorouracil與leucovorin – IFL)可延長病患存活期從平均15.6個月至20.3個月,也就是說,可有效延長轉移性大腸直腸癌患者的存活期達30%。

標的治療: 分子標的治療という希望

第1類:抑制血管新生(Anti-angiogenesis);即所謂「餓死癌細胞」的標靶治療,例如用於結腸癌的藥物Avastin、用於治療晚期腎細胞癌及惡性胃腸道基質瘤的藥物Sutent,以及用於治療腎癌及可能用於治療肝癌的藥物Nexavar。 單株抗體挾帶殺癌物質:部分的單株抗體除了標記作用外,也可以自身攜帶放射性物質或化學毒物,一旦他們接觸到了癌細胞,便會引爆身上的「炸彈」將癌細胞消滅,而且也因為標記的關係,避免了正常細胞受到波及。 CDK 4/6細胞週期抑制劑:Palbociclib ( lbrance, 愛乳適 )、Ribociclib 、Abemaciclib 為細胞週期蛋白依賴性激酶4/6 (CDK 4/6)抑制劑,阻斷細胞週期從G1期進入到S期,抑制癌細胞的細胞分裂繁殖。 標的治療 第2類:阻斷癌細胞訊息傳遞路徑的標靶治療,包括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Iressa和Tarceva、治療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的Glivec和Sprycel以及治療乳癌的Tykerb。 日本内科学会 認定内科医・認定内科専門医、日本内分泌学会 認定内分泌代謝科専門医・代議員、日本糖尿病学会 認定糖尿病専門医・研修指導、日本甲状腺学会 専門医。

手術

目前大部分的標靶藥可分為兩類:一類為小分子藥物,另一類為單株抗體。 而大部分的單株抗體無法穿透細胞膜,它主要是直接對抗在細胞外或表面的標的。 標的治療 另外有少部分標靶藥物則是作用在免疫細胞上,幫助身體免疫系統來摧毀癌細胞。 總結,從1997年第一個標靶單株抗體藥物MabThera上市,至今方才邁入標靶藥物治療的第一個十年。

標的治療: 台灣癌症基金會-FCF

過去在癌症研究上,著重於探索癌細胞和正常細胞關鍵性的不同,並針對這些不同之處給予癌細胞致命一擊。 這個原是遙不可及的夢想,隨著所謂『標靶治療』藥物在過去五年間如雨後春筍般相繼問世,已逐漸美夢成真。 標記變異因子:這種方式則是針對尚未變異成癌細胞的正常細胞中,可能導致其產生變異的蛋白質進行標記,像是BRAF蛋白變異後,產生的BRAF V600,便是引發黑色素瘤(Melanoma)的主因,適合的標靶藥物如日沛樂(Zelboraf),可以治療 BRAF V600 突變陽性且無法以手術切除或轉移性的成人黑色素瘤。

  • 而大部分的單株抗體無法穿透細胞膜,它主要是直接對抗在細胞外或表面的標的。
  • 研究發現VEGF在多種腫瘤,如腦瘤、肺癌、乳癌、消化道腫瘤及泌尿道腫瘤等均有過度表現的現象,因此VEGF是一個理想的腫瘤”標靶”。
  • 化學治療簡稱化療,是指利用化學藥物或蛋白質藥物來治療;新型生物技術則包括疫苗、基因治療、RNA干擾、幹細胞等。
  • 一般癌症的治療方式大致可區分為五大方向,包括手術、放射線治療、化學治療、光動力學治療、以及新型生物技術治療。
  • CDK 4/6細胞週期抑制劑:Palbociclib ( lbrance, 愛乳適 )、Ribociclib 、Abemaciclib 為細胞週期蛋白依賴性激酶4/6 (CDK 4/6)抑制劑,阻斷細胞週期從G1期進入到S期,抑制癌細胞的細胞分裂繁殖。
  • 目前大部分的標靶藥可分為兩類:一類為小分子藥物,另一類為單株抗體。

隨著Avastin、Erbitux 、Iressa、Sutent和Nexavar近年來在臨床上廣泛應用,標靶藥物不但提供癌症醫師在臨床上的新選擇,甚至有一些過去認為棘手的癌症,如末期肺癌、肝癌和腎癌,都因為新型標靶藥物的問世,病人存活率有顯著提昇。 不可諱言,標靶藥物已成為癌症藥物研究上最熱門的項目之一,將與癌症幹細胞和癌症疫苗成為21世紀人類對抗癌症之重要課題之一,本院生技藥研組,癌症研究所與分子基因組目前也已針對不同分子標靶共同投入研究,著手進行藥物篩選與設計。 Sutent是一口服之多重標的治療的癌症藥物,可同時作用於血小板衍生的生長因子接受器、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接受器、KIT、以及FLT3(Fms-like tyrosine kinase-3)等多種酪胺酸激酶接受器,而抑制癌細胞血管新生及癌細胞增殖,達到抗癌的療效。 Sutent原本屬於針對VEGF的第二代抑制血管增生(anti-angiogenesis)的藥物,第一代藥物為前述提及之單株抗體Avastin。 標的治療 Sutent由於可以抑制多種酪胺酸激酶,更成為多重標靶藥物的代表。

標的治療: 細胞障害性抗がん剤(cytotoxic drug)

蛋白質數量比較:如果某些蛋白質在癌細胞中的數量比正常細胞還要多,它們通常攸關細胞生長,會成為標靶藥物的標的。 以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蛋白 標的治療 2(HER-2)為例,它會大量出現在部分癌細胞的表面,幫助癌細胞的生長,而標靶藥物賀癌平(Herceptin),已被證實其對胃癌和乳癌這兩種高機率含有 HER-2 的癌症,有相當不錯的治療效果,健保署也將其列入早期乳癌治療的健保給付項目內。 標的治療 雖然標靶藥物的效果可能比傳統癌症療法還要有效,而且副作用更低,但是並不是每一種癌症都有合適的標靶藥物可以使用,而且也不是每個患者都能接受標靶治療,加上較為昂貴的醫療費用,標靶治療通常會做為一種輔助而非主要的治療方式。

接受

以單株抗體為例,它能在標記特定癌細胞表面的變異物質,讓免疫系統得以從成千上萬的細胞當中,辨識出癌細胞的存在,並加以消滅。 凋亡誘導劑(Apoptosis inducers):人體的細胞會在有限的壽命裡進行繁殖和分裂行為,以確保細胞能正常地更新換代,研究指出,正常細胞的大約只能分裂 40~60 次,但是癌細胞卻不是如此,其細胞充滿活性端粒酶(Telomerase),使其能擁有近乎無限的分裂增殖能力。 而所謂的凋亡是一種人體細胞自然死亡或是淘汰異常細胞的過程,透過使用凋亡誘導劑,將標記的癌細胞重新帶入細胞凋亡因子的管控之下,便能終結癌細胞無止盡地自我複製,使最終得面對死亡。 激素療法(Hormone therapies,又稱荷爾蒙療法):針對部分需要激素作為生長條件的腫瘤,激素療法可以阻止人體分泌該激素,或是干擾該激素所產生的作用,從而抑制腫瘤生長,常見於乳癌和前列腺癌(又稱攝護腺癌)的治療上。 與paclitaxel或docetaxel併用,使用於未曾接受過化學藥物治療之轉移性乳癌病患,且為HER2過度表現(IHC3+或FISH+)者。 外科手術前後、化學療法(術前輔助治療或輔助治療)治療後,且HER2過度表現(IHC3+或FISH+),且具腋下淋巴結轉移但無遠處臟器轉移之早期乳癌患者,作為輔助性治療用藥。

標的治療: 日本に多いがん

Imatinib mesylate (Glivec; Gleevec; 基立克) 能有效抑制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接受體,可抑制CML癌細胞的生長,但對正常細胞無害。 美國FDA在2001年5月核准Glivec上市用來治療慢性骨髓細胞白血病,隔年,2002年2月又核准Glivec用來治療無法切除或轉移的胃腸道基質瘤 。 在2001年Glivec正式上市以前,科學家對於研發高選擇性抗癌標靶藥物,一直將重心放在單株抗體,並且幾乎完全不看好小分子藥物可以成為抗癌標靶藥物。 標靶治療指針對癌細胞的生長、分化、生命週期或血管滋養的特定過程為標的治療。

  • 在1998年上市之Trastuzumab (Herceptin; 賀癌平) 是一種由中國大鼠卵巢細胞株以基因工程生產出的一種擬人化抗HER2蛋白質的單株抗體。
  • 最近,國家衛生研究院研究團隊與長庚醫院的研究發表,針對65名非小細胞肺癌病人進行投藥研究,結果顯示Iressa對肺腺癌患者的治療有高達五成的高反應率。
  • 而所謂的凋亡是一種人體細胞自然死亡或是淘汰異常細胞的過程,透過使用凋亡誘導劑,將標記的癌細胞重新帶入細胞凋亡因子的管控之下,便能終結癌細胞無止盡地自我複製,使最終得面對死亡。
  • 在2001年Glivec正式上市以前,科學家對於研發高選擇性抗癌標靶藥物,一直將重心放在單株抗體,並且幾乎完全不看好小分子藥物可以成為抗癌標靶藥物。
  • 隨著第一代創新標靶藥物MabThera(單株抗體)和Glivec(小分子藥物)問世,整個標靶藥物治療也逐漸走向低毒性、低副作用以及長期服用之治療趨勢。
  • 然而,由於新藥研發所需投資金額大、時間長而且成功率低,再加上目前標靶治療藥物,都不是用在癌症第一線治療,而是核准使用在癌症已經發生轉移,或是化學治療無效後才能使用,故導致目前上市的標靶藥物價格都非常昂貴(如圖所示)。

最近,國家衛生研究院研究團隊與長庚醫院的研究發表,針對65名非小細胞肺癌病人進行投藥研究,結果顯示Iressa對肺腺癌患者的治療有高達五成的高反應率。 因此,Iressa仍是台灣及很多亞洲國家醫師建議病人的治療選項之一。 與傳統好壞細胞通殺的化療不同,標靶治療透過將癌細胞解析並研究之後,得以針對每種不同的癌症細胞擬定不同的作戰策略,予以治療。 目前大部分的標靶治療以小分子藥物和單株抗體(Monoclonal antibodies)為主要治療方式,前者利用其極小的體積,能夠輕鬆的進入癌細胞內部,抑制其他的分子,如變異的蛋白質的生長,或是直接攻擊癌細胞使其死亡。 過去傳統化療藥物在年銷售金額上,根本很難擠入全球暢銷藥之門檻(10億美元年銷售額),主要原因是化療藥物極易產生抗藥性以及身體對藥物副作用之容忍度,再加上大部分藥物都屬於短期服用,故無法像降血脂暢銷藥物Lipitor一樣需長期服用,強調安全而有效,且2006年全球銷售額高達128億美元。 隨著第一代創新標靶藥物MabThera(單株抗體)和Glivec(小分子藥物)問世,整個標靶藥物治療也逐漸走向低毒性、低副作用以及長期服用之治療趨勢。

標的治療: Q.分子標的治療とはどのような治療ですか

染色體異常辨識:部分的染色體異常現象只發生在癌細胞內,有時候這種異常可能導致融合基因出現,顧名思義,其為不同的基因融合為一體而產生,它所表現的融合蛋白可能是致癌的因素之一。 當然這種基因蛋白異常,也是可以透過標靶藥物做出標記的目標。 產生變異的融合蛋白,是可能引發白血病(Leukemia)的因素之一,而標靶藥物基利克膜衣錠(Gleevec)可以標定這些變異蛋白,抑制其活動。 癌症是造成現代人死亡的主因之一,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統計,光是 2018 年內,就有近 960 萬人死於癌症,若是在健康檢查時,發現了有腫瘤生長的情形,如果是良性腫瘤還好,一旦確診為惡性腫瘤,許多人可能都很難接受,罹癌這種事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不過拜醫學發展之賜,癌症的治療方式也推陳出新,除了常見的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和手術切除外,標靶治療(Targeted Therapy)的出現,也帶給了癌症病人新的希望,以下將為你介紹標靶治療的種類以及治療方式。 免疫療法(Immunotherapies):主要是利用人體自身的免疫系統,抑制或殺死癌細胞。

常見的不良反應:厭食、胃腸道異常(如:腹瀉、噁心、嘔吐、消化不良)、皮膚異常(如:皮膚乾燥、皮疹、甲溝炎)、心臟異常(約1%有左心室射出分率降低)。 Hello 醫師期待成為您最值得信任的專業醫療訊息平台,我們提供您完整豐富且正確之醫療新訊,協助您時刻在健康保健的道路做出最佳決定,擁有富足美好的健康人生。

標的治療: 手術前に行う化学療法

目前非小細胞肺癌的標靶治療藥物主要以抑制表皮生長因子受體 tyrosine kinase活性的藥物為主。 這一類的藥物在台灣目前已上市的有兩種:一為Gefitinib(Iressa,艾瑞莎),健保核准的適應症為限於單獨使用於先前已使用過其他化學療法後,仍局部惡化或轉移之非小細胞肺癌的第三線用藥;另一為Erlotinib (Tarceva, 得舒緩)。 Iressa由於對無法開刀之末期肺癌病人有良好的療效,且副作用小,根據一份名為BR21的跨國試驗,受試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存活期間可增加42.5%,一年存活期增加10%,亞洲患者的存活中位數為13.6個月,而西方人平均6.7個月。 但歐美的大型試驗發現Iressa並不能有效延長病人的生命,因此自2004年12月起,藥廠已停止Iressa在美國之促銷,並同時撤回Iressa在歐洲上市的申請。 而日本、台灣、香港、大陸、以及韓國的研究一致發現,亞洲人的肺腺癌上皮生長因子受體突變率比歐美人高出甚多(45-60%),因此用Iressa的反應率也高出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