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記茶樓位於川龍村內,在這樣的鄉郊區內,最有名也就是最簡單、自然的菜式 --鮮灼西洋菜。 另外,這裡亦沒有大量侍應的慇勤服務,由開位、沖茶,到取點心都由茶客自己一手包辦,絕對自然自助。 川龍 遊客在這裡亦不時能看到茶客掛上雀籠,悠閒地「嘆茶」的景況。 所以,來到端記茶樓,必定能感受到最自然親切的鄉郊風味。 1981年12月13日:下午五時三十分,一輛往元朗(西)方向的亞比安55型(L289/BK8213)駛至荃錦公路近香港槍會對開時,與一輛私家車迎頭相撞,私家車其後被兩輛客貨車撞及車尾,巴士上2名乘客、私家車上3人受傷。
羅生回憶到,70年代時,初秋是川龍菜農最開心的時節,深夜下田拔種摘菜,西洋菜清晨由貨車從川龍菜站運到長沙灣菜統處大量賣出,菜種則賣給上水、粉嶺的農友,僅賣種就可獲得不少收入。 直到後來香港經濟騰飛,大量改田地起高樓,大陸改革開放又使得許多平價蔬菜輸入香港,本地西洋菜種植逐漸式微,僅剩川龍和元朗的幾家農戶仍有少量種植。 禾秧石林就在前面,到處都是大石,只要加點想像力,有些大石就像一條毛毛蟲。 由於通山跑玩石時亂走一通,所以必須確認路線正確後,方可繼續前進。 跟小豬親親後,由小豬石的左邊繞過整片石群,來到一舊大石之上(之後才發現這是石天門頂),可清楚地看到山脊。 香港的文化與特色逐漸被蠶食,拆的拆,爛的爛,好像無聲無息地消逝中。
川龍: 巴士轉乘優惠
這一年多的時間,大家雖然未能外遊,但也是重新發現香港的好時機。 川龍 除了走上山看看漂亮香港景色,今次也帶大家走進傳統小村小牧場,吃吃港式點心,品嘗地道奶品,再輕鬆遊遊甲龍古道、清潭水塘一帶,感受一下與這片土地的連結,對這個地方的愛就是從出生開始已在默默滋長。 早前在波斯尼亞薩拉熱窩舉行的一場世界冰球錦標賽分組賽事,發生播放國歌出錯事件。 港協暨奧委會向香港冰球協會了解後發現,冰協未有跟隨相關指引,於出發比賽前向港協索取工具包,港協已要求冰協詳細調查,及對未有執行指引其他相關行為作出解釋。
公園設施十分齊備,除了洗手間、小賣部和提取淡水的水喉,還有眾多露營設施和燒烤爐。 公園設有停車場,駕車上來燒烤非常方便,惟疫情期間燒烤場暫停開放。 另外,公園內種植有緋寒櫻、米仔蘭和桂花等,盛開期間人山人海。 (鄧宗弘攝)另外,記者也十分喜愛這裏冲茶用水和豆腐菜式,兩者皆受惠用這個小區的獨特優勢:「村裏多年來都是食用山水,我們冲茶和附近豆品廠同樣使用。」水質甘甜爽冽,令人不期然多飲幾杯,豆品也特別嫩滑可口,豆腐花和煎釀豆腐都出色。
川龍: A11 川龍尋蝶到城門
在川龍的小巴總站,沿大馬路(荃錦公路)向下行大約4至5個車位,然後左轉至入川龍村的一斜路,向下行一段短路至停車場後,向右望即可見到。 當地有不少珍貴蝴蝶品種出沒,更是罕見的苧麻珍蝶棲息處。 附近有川龍家樂徑和響石墳場,三生酒廠亦位於川龍村內。
位於大帽山腰,村內主要居住新界原居民曾氏,祖籍為廣東龍川縣(今五華縣以西),早於永樂年間(1403年至1424年)南遷至香港荃灣一帶(包括打磚坪)聚居,其後先祖大璋公擇居川龍立業。 川龍曾氏村民於十九世紀末一次瘟疫後全村信奉天主教,並設有小聖堂,祠堂亦不再放置祖先神位。 戰後川龍的小聖堂改為修女宿舍,至七十年代左右荒廢至今。 八十年代開始曾氏村民恢復祭祖,每年重陽節後舉行秋祭。 「曾氏家祠」現為政府指定三級歷史建築,受資助維修後,容許建築物作合理程度的開放讓公眾參觀。 石天門是一條非常窄的罅隙石縫,據說是全港最窄、卻又可讓人通過另一端的縫隙,通過過程刺激又驚險,自問身手敏捷的山友,一定要試試!
川龍: 川龍端記茶樓
後記:川龍端記茶樓食物質素平平,但卻少有地滿懷鄉郊風味,是一般開大冷氣鋪滿地氈熱鬧嘈吵的茶樓根本無法取代。
〈荃錦公路上撼巴士再撞房車 新車連撞成廢鐵 川龍 交通意外傷12人 事件疑越線扒頭闖禍車內三男女要留醫〉,《華僑日報》,1989年2月9日。 〈私家車欲爬頭肇禍 先撞巴士後撞房車 九名巴士乘客及私家車三人同受傷〉,《大公報》,1989年2月9日。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運輸署,〈有關調整九巴第51號線特別班次事宜〉[交通通告],2015年10月5日。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運輸署,〈因應永久封閉荃灣運輸大樓的臨時公共運輸安排〉[交通通告],2013年1月15日。 〈九龍巴士今起實行 增闢新界三綫 荃錦新線通車 除增廿五號廿六號及廿七 號綫外並延長十六號B綫〉,《華僑日報》,1961年6月24日。 2021年1月30日:下午一時許,一輛私家車於上村總站違例泊車,一輛Enviro200 Dart(AAU22/PZ1073)無足夠空間轉彎,被迫停在總站入口,連帶其他車輛亦無法駛入總站,導致附近一帶交通擠塞。
川龍: 川龍樓附近醫院
先前不曾留意這裏的燒味,原來是師傅使用店內的炭爐現場自家製作,難怪燒味特別新鮮熱辣,而且帶有濃烈的炭香味,是坊間食肆不容易找到的美食。 荃灣區的荃灣市中心@中原樓市片區,區內共13,236個私人住宅單位,涉及人口共82,253人。 主要街道包括沙咀道(荃灣市中心段)、青山公路 – 荃灣段(荃灣市中心段)、西樓角路(荃灣市中心段)、德士古道(荃灣市中心段)、大河道(荃灣市中心段)。
其實川龍可通往很多地方,除城門水塘外,還有荃灣、大帽山及荃錦坳等。 而通往城門水塘的山路,最少有兩條,分別是城門引水道,及本文介紹的龍門郊遊徑。 那裏是大欖郊野公園的其中一個入口,大家沿引水道旁的小徑遊走,春夏期間可欣賞到洋紫荊、洋蹄甲、木棉和禾花雀花的開花盛況,因此吸引不少花友和影友來拍攝打卡,所以呢,要賞花也不一定要飛往外地。 再往前走大概十多分鐘,就會見到在1982年由英國人Mr. 川龍 川龍這名字對不少行山客來說絕不陌生,也有不少愛茶者慕名而來,為的是「飲啖茶,食個包」,歎番一盅兩件。
川龍: 川龍橫龍村鐵皮屋三級火 約70人疏散2人送院
1978年6月25日:配合地下鐵路建造工程實行新交通管理措施,往元朗方向繞經界限街及醫局街前往欽州街。 1978年4月25日:為配合興建西九龍走廊,往元朗(西)方向改經博文街、大角咀道、櫻桃街、櫸樹街及晏架街。 1973年7月16日:配合九巴路線大規模重整,編號改為「51」,九龍端由佐敦道碼頭縮短至大角咀碼頭。 在引水道左轉,走至扶輪亭,在右方豎立著指示牌的水泥梯級下走至荃錦公路畢(可在此乘車或走約10分鐘經至愉景新城)。 川龍村對面為馬塘村,沿川龍村通道走可達橫龍村及昂塘村,繼續走可達全完堂墓園及響石墳場,亦有行山徑連接大帽山、城門水塘等。 這裏是自助形式提取自己喜愛的點心,甚至連沖茶、提碗筷都要親力親為。
此路線於1996年加入單層空調巴士行走,用車為兩輛配置手動減速器的丹尼士飛鏢(AA)。 1998年,為配合251M線投入服務,此路線提升為全空調服務,全線以該款巴士行走。 受荃錦公路地勢陡斜影響,此路線根據運輸署及九巴的規定只可使用上述車款行走,並裝設手動減速器及引擎轉速錶[註 1],以確保行車安全,同時所有用車亦已領取禁區許可證,以便合法進入只准長度10米或以下車輛駛入的荃錦公路。 此特別優惠不適用於其他龍運巴士A線(包括A36、A37及A43線)。 乘客需使用同一張八達通卡/信用卡或同一流動支付工具帳戶(九巴/龍運「e度嘟」電子支付系統)享用轉乘優惠。 起點:乘搭九巴51號(於港鐵荃灣或荃灣西站上車)或專線小巴80號(於荃灣川龍街上車),在川龍站下車後,步行往川龍燒烤場。
川龍: 路線全長
雖然51線途經雷公田村至川龍一段的荃錦公路沒有其他常規公共交通服務,但是沿線常住人口稀少零散,平日(尤其非繁忙時間)客量不高。 加上荃錦公路地勢陡斜,行走此路線的巴士耗損程度較大,令維修開支攀升,連年經營錄得巨額虧損。 即使遭多次建議改由專綫小巴營運,可是沒有交通營辦商願意接辦,因此成為「社會服務型路線」。 九巴在回應《2013年施政報告》發出的新聞稿中指出,此路線「雖然載客量偏低,但沿途居民沒有替代公共交通工具,這類社會服務型路線有繼續營運的需要」,可見九巴仍會繼續營運此路線。 今次自駕遊,我們從東鐵線沙田站出發,經城門隧道和荃錦交匯處,上熱門的自駕遊路線荃錦公路和大帽山郊野公園一帶,大帽山頂停車場為終點。
今次我們駕車上川龍飲茶買菜,再上大帽山睇靚景,順便操練一下駕駛技術,輕鬆過一個下午。 本人已查閱貴公司的 私隱政策 和 收集個人資料聲明 ,並同意貴公司使用本人於此所填寫的個人資料作直接促銷。 推薦你小憩於此,在頂樓室外或露台上品茶、享受自助港點。 村落坐落於溪邊,毗鄰成蔭綠樹和古舊祠堂,給人寧靜致遠的感覺。 若想在曲徑通幽處感受大自然的氣息,同時了解本地文化,去川龍村就對了。 網上流傳一條影片,指元朗康景街3至19號地下一間便利店,有兩名男子各不相讓,初則口角,繼而動武,便利店職員聯同一名顧客報案及制止。
川龍: 荃灣飲茶推介-川龍村隱世山腰傳統茶樓+登大帽山交通路線|親子好去處
儘管利物浦領隊高普聲稱希望費明奴(Roberto Firmino)繼續留效,但另一邊廂,紅軍過去12個月就不停在鋒線增兵,簽入路爾斯迪亞斯、達雲紐尼斯、加保和法比奧卡華路等球員,加上費明奴年事已高,未必在紅軍的長遠計劃中。 英國《每日郵報》指出,費明奴已就自己的前途問題作出決定,通知會方將不會續約。 川龍 換言之,該名效力了紅軍逾7年、立下過不少汗馬功勞的31歲前鋒,季後將會自由身離隊。 西洋菜的最初種子的實體或許已無從尋得,但川龍人們堅守傳統、勤懇踏實的初心以及基於此而生的那份自信,可以蘊藏在田地裏,生出葉茂根深的生機。
- 基於需求持續高企,此路線於1989年12月5日全線改派雙層巴士行走,用車為9輛配備康明斯引擎及手動減速器的都城嘉慕9.7米(M21、M81-M88)。
- 戰後五十年代港英政府為免瘧疾傳播,禁止在市區如旺角一帶種植以水種為主的西洋菜。
- 因周邊不乏石澗溪流,居民一直以客家人擅長的農業為生,當中以西洋菜和山茶最為馳名。
- 值得一提,荃灣市中心有一條以川龍村命名的街道,名為「川龍街」,其上有區內主要小巴總站之一;巧合地,服務川龍村的小巴80線另一端總站正是川龍街。
- 1989年2月8日:下午五時十五分,一輛往荃灣方向的亞比安55型(L304/BM244)駛至錦田公路近石崗村時,與對面線一輛試圖越線扒頭的私家車迎頭相撞,私家車再反彈撞向另一輛私家車,三車共12人受傷。
V’air是一個香港青年人發起、提倡低碳本地遊的組織。 我們以「低碳本地遊」為切入點,利用網絡媒體與線下行動,去推動大眾關注氣候變遷與本地環境問題。 這裡可以看到荃灣、青衣、汀九橋、青馬橋等近景,而天清氣朗時,便可遠眺香港島的扯旗山、南丫島、大交椅等。 此徑的起點有一木門牌,穿過後便被大片的植林區所包圍,這裡種植的以紅膠木為主,高大的樹木為遊人提供蔭涼的環境。 登大帽山頂有一條很輕鬆的一星路線,全程石屎車路(限制車輛除外),大家可以由麥理浩徑8段慢慢登上山頂。
川龍: 川龍響石 能敲打出聲音的空心大石
先向着彩龍茶樓的方向前進,在第二個路口隨即轉左,再由斜路上山。 途中有一些很趣緻的狗仔石雕像,村屋內也有一些惡狗,靜靜地慢步過去。 川龍 在盡頭沿左邊的斜坡上山,前面就是一個竹林,先要俯下身子爬過去,大竹林就在兩旁。 接下來只要沿山徑直上,便來到由響石墳場上來的「S」型山徑。 由正前方的小山徑繼續上,再次接回「S」型山徑,再由對面的小山徑繼續行,路都是清晰的。 之後又會再次接回「S」型山徑,今次是比較闊的石屎路,先轉左行十米,旁邊會見到另一條上山的山徑。